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几年的教学体验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需要理论内涵,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主导 发散思维 自学能力
师德培训的时候,专家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恰逢我校课堂教学由45分钟转为40分钟,如何把教与学的复杂体变得和谐,使堂课程变得流畅,让学生能够天堑变通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把少掉的五分总延长到五十分钟甚至更长,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是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件事,我觉得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1师生和谐
教学是两部分,教师教,学生学,只要师生共同的融入到这样的环节中,这才是一部成功的艺术品。要想使得两部分能够投入到整个教学中,前提是教师得发挥主导作用,彰显个性。我们经常到外边观摩学习,看到有些精彩的课堂上,主讲老师神采奕奕,学生也精神抖擞,把教学资源拿到手后回到自己的班级,却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何也?就是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法。课下课堂,教师的个性也是要统一的,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一堂课也感觉是在和老师聊天,是生活的一部分。
1.2教学设计要生活化
理论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枯燥无味。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化难为易,让地理原理看得见,摸得着。比如讲到密度流的时候,可以引入二战时德军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有所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的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是教学的一次升华。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反思可以记录下一堂课的亮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想办法解决类同事件。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多和同行交流,听取老教师的宝贵意见,大胆的尝试自己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反思要想辦法及时的改掉旧思想,尝试新的策略。当然,平时的理论专著要不断的学习,通过理论的支撑,教学方法才能够不走迷途,才有可能轻负担高效率。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根据信息目标不断的向外辐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1抛砖引玉,点石成金
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内在的去想办法思考各种地理事相,以及背后隐藏的原理。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很丰富,教师可以搜集有趣的地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造一些条件,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例如讲到太阳辐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举个例子:去过云南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当地的楼房大多数都是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呢?——按照大家所说,我们中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应该在哪里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课下查找资料证据,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事相背后的原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发挥地理学科特色,利用图形培养学生思维
从小的时候,我们学习各种文字,就是在看图说话中不断的积累的。到了学习时,还有很多学科,会通过图形来帮我们形象生动的去理解和消化一些知识,而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大量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图形来建立体系,可以通过图形来获取信息,通过图形来解决问题,也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科特色,通过地图或是其他图形,培养学生的思维。
2.3通过题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题目训练思维,巩固知识应该是学科中共通的一个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尝试探究,发现,类比等方法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效率,教师就一个问题,不断的假如……学生呢,就一个假如,不断的去寻找答案。教师找的题目,最好是变通式训练的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度高,能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高度,鼓励同学小组合作,广开思路,给予多种答案,也鼓励学生就一个知识点,小组合作,出题目给其他小组回答,这样做,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维的提升。
2.4走出课堂,让思维延长
大多数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思维练习也是在课堂上提升的,但是课下的训练和延伸也不容忽视。
其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有利于我们学科延伸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比如春游雁荡山,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地质旅游景点,教师可以通过雁荡山岩石的特点和学生聊天,并让学生思考,教材里所学的原理,解释雁荡山岩石的成因和特点。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支撑更好的去解读教材的知识体系,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地理原理的建立过程,同时使得思维不断的延伸,更是对我们课堂教学一种互补。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1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自学方法
高中的地理教材基本上是以单元为整体,各个单元之间有联系,所以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必须从整体入手,同时要把握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等。再次要注意举一反三,了解我们地理学里边常用到的一些方法,比如演绎法,归类法,对比法等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建立地理思维,规范答题方向。
3.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记得有个数学老师就形象的把学习比作是捡葡萄。有的人一粒一粒的捡,最后捡的很少。有的人一串一串的提,捡的最多。学习也是一样,知识点就像葡萄粒,而我们到最后要做的是,用知识体系将所有的葡萄都提起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
地理知识点很多,应用范围很广。在梳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呢按照不同的类别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可以按照自然要素,把某个区域建立知识网,气候,河流;也可以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建立构架,农业阶段,工业阶段,高效益阶段,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牢记,也能够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对现在的地理事相的形成结果,给予全面的评价。
现在的教学是一个百花开放的阶段,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示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教师主导 发散思维 自学能力
师德培训的时候,专家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恰逢我校课堂教学由45分钟转为40分钟,如何把教与学的复杂体变得和谐,使堂课程变得流畅,让学生能够天堑变通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把少掉的五分总延长到五十分钟甚至更长,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是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件事,我觉得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1师生和谐
教学是两部分,教师教,学生学,只要师生共同的融入到这样的环节中,这才是一部成功的艺术品。要想使得两部分能够投入到整个教学中,前提是教师得发挥主导作用,彰显个性。我们经常到外边观摩学习,看到有些精彩的课堂上,主讲老师神采奕奕,学生也精神抖擞,把教学资源拿到手后回到自己的班级,却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何也?就是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法。课下课堂,教师的个性也是要统一的,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一堂课也感觉是在和老师聊天,是生活的一部分。
1.2教学设计要生活化
理论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枯燥无味。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化难为易,让地理原理看得见,摸得着。比如讲到密度流的时候,可以引入二战时德军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有所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的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是教学的一次升华。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反思可以记录下一堂课的亮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想办法解决类同事件。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多和同行交流,听取老教师的宝贵意见,大胆的尝试自己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反思要想辦法及时的改掉旧思想,尝试新的策略。当然,平时的理论专著要不断的学习,通过理论的支撑,教学方法才能够不走迷途,才有可能轻负担高效率。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根据信息目标不断的向外辐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1抛砖引玉,点石成金
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内在的去想办法思考各种地理事相,以及背后隐藏的原理。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很丰富,教师可以搜集有趣的地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造一些条件,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例如讲到太阳辐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举个例子:去过云南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当地的楼房大多数都是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呢?——按照大家所说,我们中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应该在哪里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课下查找资料证据,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事相背后的原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发挥地理学科特色,利用图形培养学生思维
从小的时候,我们学习各种文字,就是在看图说话中不断的积累的。到了学习时,还有很多学科,会通过图形来帮我们形象生动的去理解和消化一些知识,而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大量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图形来建立体系,可以通过图形来获取信息,通过图形来解决问题,也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科特色,通过地图或是其他图形,培养学生的思维。
2.3通过题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题目训练思维,巩固知识应该是学科中共通的一个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尝试探究,发现,类比等方法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效率,教师就一个问题,不断的假如……学生呢,就一个假如,不断的去寻找答案。教师找的题目,最好是变通式训练的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度高,能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高度,鼓励同学小组合作,广开思路,给予多种答案,也鼓励学生就一个知识点,小组合作,出题目给其他小组回答,这样做,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维的提升。
2.4走出课堂,让思维延长
大多数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思维练习也是在课堂上提升的,但是课下的训练和延伸也不容忽视。
其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有利于我们学科延伸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比如春游雁荡山,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地质旅游景点,教师可以通过雁荡山岩石的特点和学生聊天,并让学生思考,教材里所学的原理,解释雁荡山岩石的成因和特点。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支撑更好的去解读教材的知识体系,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地理原理的建立过程,同时使得思维不断的延伸,更是对我们课堂教学一种互补。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1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自学方法
高中的地理教材基本上是以单元为整体,各个单元之间有联系,所以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必须从整体入手,同时要把握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等。再次要注意举一反三,了解我们地理学里边常用到的一些方法,比如演绎法,归类法,对比法等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建立地理思维,规范答题方向。
3.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记得有个数学老师就形象的把学习比作是捡葡萄。有的人一粒一粒的捡,最后捡的很少。有的人一串一串的提,捡的最多。学习也是一样,知识点就像葡萄粒,而我们到最后要做的是,用知识体系将所有的葡萄都提起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
地理知识点很多,应用范围很广。在梳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呢按照不同的类别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可以按照自然要素,把某个区域建立知识网,气候,河流;也可以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建立构架,农业阶段,工业阶段,高效益阶段,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牢记,也能够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对现在的地理事相的形成结果,给予全面的评价。
现在的教学是一个百花开放的阶段,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示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