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专业能力培养,在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开展学习的同时着眼于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式。以《中外教育史》课程为例,通过开发专题内容、创新学习模式、开设网络交流平台、改革评价方式等措施在小组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
  关键词: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057-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group research study method, project learn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group research. It is an efficient deep learning mode center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object. Tak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the group' s research study by developing the topic content, innovating the learning mode, setting up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reforming the evaluation mode.
  Key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y; research learning way; teacher education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未来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未来的教师——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渗透于学生所有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
  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专业能力培养,在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开展学习的同时着眼于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改革与以往的教育理论具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包括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学习等,同时,它也与当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比如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索;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与“做中学”及发现学习相比,本改革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2]
  本课题以教师教育课程《中外教育史》为例,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将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若干组,自主选择老师给定范围下的研究专题,分工合作研读相关教育经典著作,或上网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或走访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求每个小组运用学过的多媒体技术把小组研究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汇报,汇报后还要求学生每人撰写一篇关于研究专题的小论文。本教学改革在充分发挥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着眼于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制作课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一、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一)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当前大学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习的依赖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很多大学课堂上,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讲学生听;二是教师放PPT学生看;三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主体性缺失的学习,不仅导致学习质量的低下和学习意义的普遍失落,而且造成严重的逃避学习、恐惧学习、厌恶学习现象,这是当今大学教学的突出问题。
  因此,教学改革必须进入深水区,必须进入课堂,进入教与学本身。改变学生依赖、被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让大学课堂充满学生学习的活力。[3]
  (二)高校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薄弱,专业能力不强
  本科层次的高校师范生学习的一般属于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二是教育专业。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既需要学习语文专业知识,也需要学习教育专业知识。但是,我国教师教育在大學化改革以后,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高校师范生普遍重视学科专业而忽视了教育专业的发展。导致的结果是高校师范生往往在学科专业方面学习的知识比较系统深化,而在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教师专业情感、专业能力等教育专业方面的发展却严重滞后。近年来,许多中小学用人单位反映来自大学的师范毕业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上手慢,成长期长。因此,加强高校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三)新的中小学教师入职制度对传统师范教育提出挑战
  目前,小学教师入职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既考查师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重视师范生的说课、讲课等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既要重视学术性,也要重视师范性。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本科前三年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满腹理论却很少得到自主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而到了第四年学习、实践教学法或到小学实习时又感到所学的理论忘了不少。为解决这一矛盾,本课题提出了养成性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尝试在中外教育史课程中尝试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实施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各方面素质。   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原因而提出,以期结合学科教学,以渗透养成的方式,提高了师范生们探究教育问题的热情和能力从而促进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加快师范生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具体改革内容和目标
  (一)开发适合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内容
  成功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选题得当。但我的学生毕竟专业阅读面不广,相关知识和阅历还不够,因而需要老师在选题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根据《中外教育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我们至今已经为学生开发了四大类型的专题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第一类是中外教育经典著作研读专题。老师从历史上浩如烟海的教育著作中精选出在教育史上影响最大或对今天的教育最有启发意义的若干著作供同学们选择研读与分享学习成果。第二类是中国教育传统教育礼仪研究专题。如开笔礼、拜师礼、成童礼或成人礼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或教育经验选择某一教育专题,在进行相关文本阅读的同时,进行视频观摩或实地观摩。学习成果以模拟实践的方式展示。第三类是以“寻访本地教育古迹,品味教育传统”为专题,学生可以通过寻访本地私塾、书院遗迹,访问受过旧式教育的老人等方式,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兴衰与利弊,借古鉴今。选择这一类专题的学生还可以结合当前“民间私塾复兴”的现象加以剖析。第四类是研究某一个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与现状。
  (二)探索着眼于师范生专业能力提高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
  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中外教育史》课程为主要载体,利用学院正在开展的网络环境下师范生分级递进进行微格教学训练的有利条件,以学生对实践专业技能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为契机,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适时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这门课程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里的设计考虑要包含了师范生多项专业能力的训练:要求结合已学过(或同学期在学的)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会选题、撰写研究题目和研究实施方案并撰写研究报告;运用刚学过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设计研究汇报用的PPT;运用已学过的教师语言、三笔字等技能面对全班同学做研究汇报;整个研究活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开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中小学教师工作所必备的。另外,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内容也为师范生打下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这种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本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基本步骤为:在教师给定范围内自主选题——组建合作小组——查阅资料——合作研究——制作课件——堂上汇报与交流——围绕选题自选角度撰写论文——教师反馈与小结。
  (三)开发和培育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支持条件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高校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大学课堂里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教学现状。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往往会不习惯或者不愿意进行工作量较大的这种自主性学习。所以,我们要开发和培育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支持条件。第一,开课之初就跟学生说明开展这种学习方式的做法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请已考取公办教师的师兄师姐分享他们考取公办教师的成功经验,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本课程的小组研究性学习。第三,争取领导与同行的支持,为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物质条件支持。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根据本学期的初步教学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如果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之前规章制度考虑不周或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到后面学生小组成果汇报的环节的时候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只有提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例如,我们要严格规定选题的范围、分组的方法、学习进度的每一个具体时间的安排、汇报的日期和限定的时间、对PPT内容的具体要求、评分细则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明确组长与组员的分工与职责,其中组长代表全组直接与老师沟通以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明晰与执行。
  (五)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展示学习成果
  本课题在研究初期曾开设专门的博客,一方面方便老师上传补充的阅读资料,另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互相观摩,互相评价,互相促进。在课堂展示时,鼓励学生拍下照片和视频放到专题博客,一方面让该组成员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另一方面也给其他组提供借鉴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发现实际效果不太好。一方面,学生在缺乏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自觉上博客学习。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PPT和照片、视频等在网络上公开。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做了如下改革:一是把研究专题的补充资料直接印发给学生,方便学生阅读和做笔记。二是每班建立学习交流QQ群,资料和学习成果在QQ群里上传和交流。这种内部交流的方式更便利,而且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三是把学生研究和汇报的专题内容纳入考试范围,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从而保障本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六)改革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本教学改革的评价从三个环节入手,即初期评价、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初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选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过程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我们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等方式予以及时解决。效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主要包括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方式以及成果展示中所体现的师范生专业能力等进行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我们在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评定中分别设立了个人表现分和小组合作分。个人分主要看个人堂上汇报的整体表现以及论文质量,小组分则体现在研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情况以及堂上汇报时体现的前后衔接与组员互助等方面。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性。
  三、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革的成效
  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突破了长期以来教育类课程过于偏重理论的系统讲授,而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实联系不足的困局。本项目扩展了课程资源,创新了教学形式,变革了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理论结合實际与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把专业理论的学习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制作课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学习的全过程中,是一种养成性的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
  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在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PPT制作以及上台汇报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些学生到小学实习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教师素质,得到了许多小学领导和教师的赞赏。
  我国从2015年开始,师范生都需要与非师范生一样,必须统一参加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通过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本项目《基于专业能力导向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在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方面得到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将有效地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今后,我们将对本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反思改进与理论总结,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为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苗深花.论师范生“为教而学”学习观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2(5).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3]余文森,连榕,洪明.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其他文献
摘 要:热情被认为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是保证教师有效率地完成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文章就高等学校教师热情的认知与传递问题对广西地区的十所院校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热情的行为体现存在认知差异,教师对自身热情程度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同;高等学校教师热情遵循“教师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的传递机制,在教师热情向学生学习成绩的传递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的
期刊
摘 要:在面向工科研究生的《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教学中,设计了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的分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改革。通过不同层次(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拓展层次)课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来做,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吃大锅饭”的情况,达到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和兼容并蓄的目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微分方程数值解;工科研究生;分层次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日语阅读课程(日语泛读)对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读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等因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合作学习法引入日语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共同努力完成阅读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和阅读测试可知,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日语文章读解能力。  关键词:日语阅读;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读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网络直播服务在2016年上半年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并快速发展。可以说2016年是网络直播的“元年”,网络直播市场真正进入到全民时代。就在风格迥异的直播类型吸引大众眼球之时,网络直播又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文章以桂林普通高校为例,调查和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大学生、学校管理者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等各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网络直播;大学生;影响  
期刊
摘 要: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强调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第二课堂建设原则;并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学院为例,介绍了第二课堂建设举措与第二课堂育人效果。最后,文章建议,各高校应当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实现全人教
期刊
摘 要:从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需求来看,中医药营销专业人才供给仍然存在不足。《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培养和造就一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更好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医药企业提供适应发展需要的
期刊
摘 要:通常人们只认为中学生以下才会发生学业不良的情况,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情况的确存在,令人痛心疾首又担心大学生学业不良有上升的势头,以独立学院为例子,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业不良的个案,努力找出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加以解决。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大学生;学业不良;个案研究;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45
期刊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秉持双主体互动理念,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特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
期刊
摘 要:弗兰德斯互动分析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评价中被较多应用,但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鲜有提及。文章结合高职教学特点,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某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特许经营实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描述、记录、编码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例的课堂结构、教师倾向、情感氛围得出量化的评价结论,提出了该分析系统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局限及优化思路。  关键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型技术发展快速,逐渐渗透入国民经济的多个部门,因此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目前GIS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我校GIS专业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以我校2012级GIS专业32名学生的18门课程为数据源,利用因子分析法并借助于SPSS对学生成绩进行定量实证分析,文章提取出五个影响学生成绩的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