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曾提倡:“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就连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浅谈:
一、激发兴趣,学生乐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传授方法,学生会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我还让学生做好读物交换: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特别是在班级建立好书交换站,让推荐好书的学生写上推荐好书的理由,这样,不但做到了阅读资源共享,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视野会更开阔。
三、寓教于乐,学生愿读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最好的办法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索取知识掌握知识。
(1)说一说。我班坚持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即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国内外的一则新闻,可以是一件趣事,也可以是新学会的一首古诗,还可以是一段佳作……仔细观察,真是说者神采飞扬,听者兴趣盎然。如今批改学生的作文,我才真正的明白“问渠哪得清如水,惟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2)赛一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持之以恒,我利用兴趣活动课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乐读书、会读书、愿读书,从而达到好读书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成为茶余饭后的一大乐趣,才能真正的说,课外阅读——说爱你也容易。
一、激发兴趣,学生乐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传授方法,学生会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我还让学生做好读物交换: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特别是在班级建立好书交换站,让推荐好书的学生写上推荐好书的理由,这样,不但做到了阅读资源共享,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视野会更开阔。
三、寓教于乐,学生愿读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最好的办法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索取知识掌握知识。
(1)说一说。我班坚持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即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国内外的一则新闻,可以是一件趣事,也可以是新学会的一首古诗,还可以是一段佳作……仔细观察,真是说者神采飞扬,听者兴趣盎然。如今批改学生的作文,我才真正的明白“问渠哪得清如水,惟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2)赛一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持之以恒,我利用兴趣活动课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乐读书、会读书、愿读书,从而达到好读书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成为茶余饭后的一大乐趣,才能真正的说,课外阅读——说爱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