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德",它是一个会意字。在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四层意义。古语云:"君子进德修业。"--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见,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它包含有禁忌:指的是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是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准绳。
  但是现在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我记得以前常听到十三亿中国人,九亿在农村,而大部分为人父母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打工成为他们生存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也成为他们提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的经济来源。每逢春节一过,大部分农民就外出打工,很多人往往要到年底才能返乡,但他们的子女则被留在家乡继续接受教育,也就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与同学相处时常以自我为中心
  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大多数在外地工作,他们长期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住在一起。由于平时很少与人交流,便显得自我为中心更加突出。有一次我班里的两名学生在周一升旗仪式即将开始时,他们不为所动,依然待在教室里谈笑风声,问起他们时说是不想去,他们不理解升旗的意义重大。
  2.在情绪方面比较多变
  留守学生的特殊生活背景让他们的情绪较常波动。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时,常把自己的不平之气发在其他比自己弱小的女同学身上,事后又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们对自己所生活、学习的环境经常感到不满意,使得他们经常学习心神不一,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3.在行为方面的比较消极
  留守学生一般被动或消极地顺应环境,并伴有攻击行为,以发泄自己的抑郁和愤懑情绪。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出过分的行为。在学校里常常不遵守规章制度,伴有迟到、旷课、说谎、打架、欺诈同学等行为。有的还迷恋于台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和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
  4.在安全方面有很多的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学生出现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
  要解决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否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前提。现在存在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高,他们产生原因很多:有孩子的,有家长的,有教师的因素等等。他们老师、家长们的管教,更加向往去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打工挣钱。但是他们连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没有接受完,没有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很难找到轻松的职业。这种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极不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个别女生打着古语的旗号--"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宣扬女子读书无用论,这是大错特错。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守旧落后的旧中国,现在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我们的祖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她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生力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这些都是依赖于教育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这句老话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更紧要的还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手段,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从而造成了中国女性上千年间"女憧憧,妇空空"的状态,无论是未婚女子还是出嫁妇人,大都不知不识,头脑空空,懵懵懂懂——以此来确保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及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我相信这样的时代将会一去不返,这需要家长们的重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发展需要他们都具有德才兼备的身心。
  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的一代,应该以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首要任务。我认为现在要做好的是对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在思想认知有所转化。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才是改变我们命运的最好途径,获得良好的教育会让我们世代收益,特别是处在今天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还有谁会去轻视教育的重要性呢?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从课堂指导入手,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反应个性和人格的活动,但大部分孩子对阅读并没有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去培养。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吃透
期刊
“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时的基本手段。“反思”这个词在幼教界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每一名教师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已经作为教师必备的一种专业素养。因此,学会反思,就成为教师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每一个教师联系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首要任务。  在过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的幼儿有共性,适合
期刊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1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学生校外打游戏机、上网、结帮成伙满街闲逛、打架斗殴等违纪事件及玩火、溺水等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重视节假日管理,认真研究节假日管理的新措施、新办法,已是学校、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采取调查摸底、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假期学习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奖惩分明等措施,可以对节假日进行有效管
期刊
【摘要】 劳动力市场出现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模具技工”。模具专业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该如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于是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促进我校模具实践课程能够更生动和灵活的教学措施,以期望达到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希望改善模具应用型人才严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学生中心理论”(美国杜威为代表)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其学习方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中心理论”
期刊
语文教学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范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放眼当前的课堂教学
期刊
在初中教育中,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们初中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的。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
期刊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的上好小学英语阅读课,有什么好的教学模式吗?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与研究,我终于理清了些思路。下面我想通过我对PEP Book7 Unit4 I Have A Pen Pal (B) Let's read阅读课的设计,来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的见解。  1Warming-up (新颖的“热身”,一举三得!)  大部分的小学生没有英语语言习
期刊
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事业,就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眼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现在的教师,不但应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努力具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观念、新思想以及与时俱进的道德意识。因此,确立教师发展的现代理念是今天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