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会议新闻是报纸绕不开的报道内容。党委机关报和行业报自不消说,都市类报纸,许多会议报道也要占据一定的版面。但是,党委机关报对于许多会议报道的时效、全面和权威性,常常是都市类报纸所不能比拟的。即使时效相同,大喇叭小喇叭调子毫无变化,这也是读者感到乏味甚至厌恶的。如何改进都市报的会议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作为都市类报纸的工作者,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常会看到这样的会议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了什么会议;什么人参加、什么人主持、什么人到会讲话,而且讲话原封不动地搬上版面;从认识到意义、做法到体会、存在问题到解决方法等等,面面俱到,使人看了犹如听了一次报告。一些报纸对会议文件照发不误,想来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怕得罪上级领导,取悦有关的机关部门;二是懒,图省事。殊不知,绝大多数领导和机关也不喜见会议的“泡沫”报道。这种方式的会议报道内容常常很庞杂,但报纸并不是一个大筐,不能凡是会议的东西,萝卜白菜大葱什么都往里装。那么,如何改进都市报的会议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这就要求都市类报纸要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和新闻价值来决定报上该登什么,少登什么,不登什么。对于一般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当减则减,采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策略。所谓的“一点”,就是有新闻价值的那些“点”。至于会议上的其他很多内容,是要通过文件或下层会议传达落实,并不是报纸报道的内容,强揽回来报出去,就有点“狗扑耗子”的意思。就是可上报的,其中有的适合党委机关报,并不一定适合都市报。
比如,每个会议都有典型,有的会议就是典型的“富矿”,其中不难筛选出一些精品。有时也可发现一些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就能把典型写得充实、丰富、增强可读性。如同打仗,与党委机关报比,都市报更多的是承担偏师辅攻的任务,对于会议报道不宜正面出击,高开高走,宏大推出,而宜独辟蹊径,从会议中挖掘适合都市报刊载的内容。花絮类新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从会议上抓住线索的头,牵引出来,深入采访,掘出新意。当然,会议的主旨和亮点不能漏掉,可是那种“大”内容应“脱水”以后,取其精华,以袖珍包装推出更为相宜。
轻会重“议”,沙里淘金。所谓会议,一般都是有“会”又有“议”。记者采访会议,不要老盯着会议的等级、规模,什么人主持,什么人参加;满足于一般的现场实录、会议纪要式的报道内容。这样的报道,即使有些信息很有价值,也可能被淹没在大量无价值的材料中。
都市类报纸把着眼点应放在“议”上,也就是在会议中,干部群众最关心的、易被人们议论的、各级领导最为关注和重视的敏感问题。对这些问题,记者要有明确的认识、准确的定位。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不必遮遮掩掩,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否则,“大道”不通“小道”通,以讹传讹,将正常的事情也弄得不正常了。揭示问题,以正视听,是报纸的职责之一。对于一些尚未定论的事情,会议报道也可以提出来,让人们去思索、去议论、去分析,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有限的新闻载体。
如何识别有价值的“议”呢?可以这样设想:会议之后,街头巷尾,人们最可能议论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重圈重点,深入推敲,刊发后必定是热点新闻。当然,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参加会议的记者只有具备新闻敏感性,才可能有“先见”,才可能“火眼金睛”。
重“议”轻会的理论根据,涉及到“主义”与“问题”的老话题。会议的主旨,多是提出来“主义”,这当然不能割弃。但这种“主义”本身常常是一个抽象概念或宏观目标,失去了解决问题这一具体支撑,“主义”就会垮塌。只有把问题解决好,那“主义”才能立起来。“议”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再者,就读者而言,首先关心的还是问题。比如会议定了大目标,某地要在三年内实现小康,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小康旗下的一些具体事情,比如上学问题、就医问题、就业问题、治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目前存在症结的解决办法,等等。
都市报与党委机关报,虽然都是新闻报,但各有自己的侧重和定位,所以在会议报道上,着力点和报道方式都有区别。都市报在会议报道上也跟在党委机关报后面亦步亦趋,就可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守土有责,也要有术,这是都市类报纸会议报道应该不懈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常会看到这样的会议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了什么会议;什么人参加、什么人主持、什么人到会讲话,而且讲话原封不动地搬上版面;从认识到意义、做法到体会、存在问题到解决方法等等,面面俱到,使人看了犹如听了一次报告。一些报纸对会议文件照发不误,想来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怕得罪上级领导,取悦有关的机关部门;二是懒,图省事。殊不知,绝大多数领导和机关也不喜见会议的“泡沫”报道。这种方式的会议报道内容常常很庞杂,但报纸并不是一个大筐,不能凡是会议的东西,萝卜白菜大葱什么都往里装。那么,如何改进都市报的会议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这就要求都市类报纸要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和新闻价值来决定报上该登什么,少登什么,不登什么。对于一般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当减则减,采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策略。所谓的“一点”,就是有新闻价值的那些“点”。至于会议上的其他很多内容,是要通过文件或下层会议传达落实,并不是报纸报道的内容,强揽回来报出去,就有点“狗扑耗子”的意思。就是可上报的,其中有的适合党委机关报,并不一定适合都市报。
比如,每个会议都有典型,有的会议就是典型的“富矿”,其中不难筛选出一些精品。有时也可发现一些线索,进一步深入采访,就能把典型写得充实、丰富、增强可读性。如同打仗,与党委机关报比,都市报更多的是承担偏师辅攻的任务,对于会议报道不宜正面出击,高开高走,宏大推出,而宜独辟蹊径,从会议中挖掘适合都市报刊载的内容。花絮类新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从会议上抓住线索的头,牵引出来,深入采访,掘出新意。当然,会议的主旨和亮点不能漏掉,可是那种“大”内容应“脱水”以后,取其精华,以袖珍包装推出更为相宜。
轻会重“议”,沙里淘金。所谓会议,一般都是有“会”又有“议”。记者采访会议,不要老盯着会议的等级、规模,什么人主持,什么人参加;满足于一般的现场实录、会议纪要式的报道内容。这样的报道,即使有些信息很有价值,也可能被淹没在大量无价值的材料中。
都市类报纸把着眼点应放在“议”上,也就是在会议中,干部群众最关心的、易被人们议论的、各级领导最为关注和重视的敏感问题。对这些问题,记者要有明确的认识、准确的定位。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不必遮遮掩掩,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否则,“大道”不通“小道”通,以讹传讹,将正常的事情也弄得不正常了。揭示问题,以正视听,是报纸的职责之一。对于一些尚未定论的事情,会议报道也可以提出来,让人们去思索、去议论、去分析,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有限的新闻载体。
如何识别有价值的“议”呢?可以这样设想:会议之后,街头巷尾,人们最可能议论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重圈重点,深入推敲,刊发后必定是热点新闻。当然,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参加会议的记者只有具备新闻敏感性,才可能有“先见”,才可能“火眼金睛”。
重“议”轻会的理论根据,涉及到“主义”与“问题”的老话题。会议的主旨,多是提出来“主义”,这当然不能割弃。但这种“主义”本身常常是一个抽象概念或宏观目标,失去了解决问题这一具体支撑,“主义”就会垮塌。只有把问题解决好,那“主义”才能立起来。“议”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再者,就读者而言,首先关心的还是问题。比如会议定了大目标,某地要在三年内实现小康,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小康旗下的一些具体事情,比如上学问题、就医问题、就业问题、治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目前存在症结的解决办法,等等。
都市报与党委机关报,虽然都是新闻报,但各有自己的侧重和定位,所以在会议报道上,着力点和报道方式都有区别。都市报在会议报道上也跟在党委机关报后面亦步亦趋,就可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守土有责,也要有术,这是都市类报纸会议报道应该不懈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