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在这里,笔者谈到了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师德 职业道德 陈旧教育思想
一、师德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1.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商品经济社会观念对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迷惘和困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仍较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李瑞环同志指出: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还沒有根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低落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
最让人心痛的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大损教师形象。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了各种课外补习班。其实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增加自己的收入,使生活的质量得以提高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却用各种变相强迫手段去争取生源,使自己的收入更加可观。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提起补习班都是一肚子的抱怨,孩子的老师办补习班,多数学生都必须要去,否则有的教师就把课堂上应该传授的内容留到补习班里讲,课堂上讲得内容少之又少,没有知识的外延,许多重要的题型也不讲,还有的教师会因为有的学生不去而给学生“穿小鞋”等等,为了能让孩子不落后,家长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这种风气正在愈演愈烈,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是在一些知名的大学校工作的教师更是如此。
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等。作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什么?在人类灿若星河的的美德中,有勤劳、勇敢、正直、善良、宽容、服从、自律、感恩……仁爱、忠诚和无私,这三种品格作为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2.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媒体也经常报道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变相体罚和人格侮辱导致学生的心理扭曲、自闭甚至轻生或失去生命,还有一些道德泯灭的教师对自己的女学生进行性骚扰和猥亵,致使悲剧的发生等等。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怎能不让社会对教师道德产生怀疑,这无疑与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有些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心于已有的成绩,或者骄傲自大,盲目蛮干,弄虚作假等等。这些教育者身心素质上的缺陷,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目前,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素养。
1.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却抱怨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应付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江泽民主席在新千年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再次强调了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育好人。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而内化即为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
2.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语)。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示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总之,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关键词]师德 职业道德 陈旧教育思想
一、师德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1.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商品经济社会观念对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迷惘和困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仍较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李瑞环同志指出: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还沒有根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低落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
最让人心痛的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大损教师形象。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了各种课外补习班。其实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增加自己的收入,使生活的质量得以提高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却用各种变相强迫手段去争取生源,使自己的收入更加可观。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提起补习班都是一肚子的抱怨,孩子的老师办补习班,多数学生都必须要去,否则有的教师就把课堂上应该传授的内容留到补习班里讲,课堂上讲得内容少之又少,没有知识的外延,许多重要的题型也不讲,还有的教师会因为有的学生不去而给学生“穿小鞋”等等,为了能让孩子不落后,家长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这种风气正在愈演愈烈,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是在一些知名的大学校工作的教师更是如此。
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等。作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什么?在人类灿若星河的的美德中,有勤劳、勇敢、正直、善良、宽容、服从、自律、感恩……仁爱、忠诚和无私,这三种品格作为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2.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媒体也经常报道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变相体罚和人格侮辱导致学生的心理扭曲、自闭甚至轻生或失去生命,还有一些道德泯灭的教师对自己的女学生进行性骚扰和猥亵,致使悲剧的发生等等。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怎能不让社会对教师道德产生怀疑,这无疑与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有些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心于已有的成绩,或者骄傲自大,盲目蛮干,弄虚作假等等。这些教育者身心素质上的缺陷,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目前,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素养。
1.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却抱怨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应付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江泽民主席在新千年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再次强调了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育好人。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而内化即为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
2.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语)。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示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总之,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