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火星大气进入末端高度最大化问题,提出Legendre伪谱凸优化(LPCP)方法进行求解.首先以纵向航程角为自变量建立火星进入模型,从而将末端时间自由问题转化为末端纵向航程角固定问题,避免优化末端时间;同时相比基于能量的模型,不必已知末端高度和速度,因此可以求解末端高度最大化问题.然后将状态微分方程在Legendre-Gauss-Lobatto(LGL)配点处离散,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等式约束,并通过一阶泰勒展开凸化过程约束.最后,采用基于虚拟控制技术的凸优化算法迭代求解上述凸优化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
【机 构】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南京211106;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100854;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火星大气进入末端高度最大化问题,提出Legendre伪谱凸优化(LPCP)方法进行求解.首先以纵向航程角为自变量建立火星进入模型,从而将末端时间自由问题转化为末端纵向航程角固定问题,避免优化末端时间;同时相比基于能量的模型,不必已知末端高度和速度,因此可以求解末端高度最大化问题.然后将状态微分方程在Legendre-Gauss-Lobatto(LGL)配点处离散,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等式约束,并通过一阶泰勒展开凸化过程约束.最后,采用基于虚拟控制技术的凸优化算法迭代求解上述凸优化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自适应伪谱法和一般序列凸优化方法,提出的LPCP算法在保证最优性的同时计算效率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内 cTNT、CYS-C、CREA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集 AMI患者入院6 h内、入院24 h内、入院72 h后的血清,并测定cTNT、CYS-C、CREA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C、CREA、cTN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 0.999,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CREA的曲
本文针对驻扎在高原高寒低温低压环境的雷达部队,恶劣环境对柴油发电机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导致无法启动现象频繁发生,直接影响雷达装备战技术性能发挥.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及故障排查步骤以保证柴油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基于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实验平台,通过采集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工况运行下的高压油管压力波实时原始数据,采用小波包分解消噪重构,获得含高压油管压力波特征参数的众多先知样本,通过k聚类算法,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PNN训练样本.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概率神经网络平滑因子进行优化,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概率神经网络有较高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正确率.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发生率.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至 2020年 6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 78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并分析高血脂症、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性别、冠心病、高血压及吸烟史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 64 例(82.05%),共有 165 支血管发生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占比 67.88%(112/165),颅外动脉
针对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下降和着陆(EDL)过程的大动态、强不确定性给导航系统带来的挑战,基于多敏感器信息融合理论,设计了天问一号探测器高容错强自主着陆导航算法,以实现在EDL过程大不确定性、多敏感器故障以及陀螺饱和带来的姿态基准丢失情况下的导航状态准确可靠估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际在轨飞行结果验证了自主导航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常见的诊断类型,约占肺癌的85%,其发病隐匿,受目前检测方法限制,约75%NSCLC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2].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但它们的敏感度均较低,尚难满足肺癌的临床诊断需求,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识别[3].因此,探寻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新型肿瘤标志物,以提高临床对于肺癌的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最常见癌症[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仅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193.16万,死亡病例93.52万,因此迫切需要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2].本实验通过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及免疫印迹探究TOMM40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防热大底分离触发条件确定问题,利用数学仿真的方法分析气动特性、防热大底相对着陆器姿态运动等因素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给出可安全分离的触发条件.不同分离触发马赫数的仿真结果表明,较大分离马赫数的碰撞风险较高,但防热大底长期运动趋势由弹道系数决定,相比着陆器下降更快.根据伞降过程着陆器姿态运动及伞绳力特点,建立了一套短期相对姿态运动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姿态摆动峰值角速度和分离时刻摆动相位对安全性影响,利用最危险分离相位确定了峰值角速度和分离马赫数与分离过程最近距离的关系,给出安全分离所需的峰值角
针对火星着陆任务在飞行环境、地面验证、系统间关联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根据火星着陆关键环节涉及的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下降和着陆缓冲四个主要阶段,分别分析了大气进入方式、进入初始条件、气动外形、防热、开伞控制、大底弹射、背罩规避机动与触火关机等关键要素,并介绍了天问一号与其他典型火星着陆任务开展的多学科交叉设计过程与研究结果.此外,探讨了关键系统物理试验与全系统仿真相融合的火星着陆试验验证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在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早、准确的判断将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很大帮助.18F-FDGPET/CT通过肿瘤的异常代谢显像对肿瘤进行诊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乳腺癌检查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乳腺癌原发灶18F-FDGPET/CT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理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的关系,希望可以通过18F-FDGPET/CT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预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