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班这一年龄段里,幼儿折纸活动五步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愉快、轻松中学习折纸,并以期在同行中推广借鉴。
【关键词】折纸;幼儿园;五步法
我们在以往的幼儿园折纸活动中通常需要大量讲解、示范,手把手一个个地教,教师折一步,幼儿跟着折一步,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折纸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至于每次进行折纸活动都需要费很大的工夫,到最后往往还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孩子们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幼儿折纸活动五步法通俗地讲,就是在组织幼儿折纸教学时,通过五个步骤,帮助幼儿学习折纸,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立、想象力、创造力及图型变换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其具体实施方法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步骤一:激发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1.精美的样品为范。我们在班上设立了“快乐动手区”,给幼儿随时练习的机会,同时布置幼儿折纸作品展,并让幼儿给每个作品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使幼儿对折纸造型形成直观印象。每次折纸教学活动时都制作了精美的展板,提供给幼儿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为幼儿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范例是用大头针钉在展板上的,取拿方便。活动中,指导老师采用各种五颜六色的纸,当着幼儿的面折出展板上的不同物体。
2.自编的儿歌引趣。有时在折的过程中,老师还自编了些儿歌,引起幼儿兴趣,如:“小船”(你要去哪里?要不要我送你去!我们一起唱: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嬉笑);“一口杯”(一口就好,小心肚皮撑破了!一口就好,不多也不少!一口就好,味道刚刚好)……让幼儿听者儿歌,感受到折纸活动的奇妙,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以次来激发幼儿从羡慕到想学的兴趣萌芽,产生探究的动力。
二、步骤二:看懂图例,掌握基本方法
1.儿歌配图学看折叠符号。在中班初次的折纸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简单的符号画在黑板上,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等(如有条件制成动画课件更好),采用讲解的形式,让幼儿尝试按示意图进行对边折;或引导幼儿玩对角折的“折折变”游戏,如“形状变变变”,即正方形对边折变成长方形;正方形对角折变成三角形。又如“大小变变变”,即正方形两次对边折变成小正方形;长方形两次对边折变成小长方形等。诸多的游戏使幼儿逐步学会看懂示意图,并引导幼儿养成按数字编号1、2、3……有顺序的观察示意图的习惯。
2.身势律动学习基本折法。其安排顺序依次是:学习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正(长)方行相邻两角向中心线折、向内翻折、向外翻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有的基本折法较难,为了便于幼儿轻松学习,我们特自编了一些儿歌及身势律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图例,掌握基本折法。如:学习双三角折时,出示图例后,我们将人的头、脚、双手比作正方形的四个角,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正方形的纸对角折”(呈立正姿势双手侧平举,表示正方形的纸已展开,然后双手在胸前合拢击掌,表示对角折变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两角正反折”(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打开,表示三角形,一只手向胸前弯曲,一只手向背后弯曲,表示正反折),“两只大拇指伸进去”(两个大拇指朝下),“拉开、压平就变成双三角形”(双手在胸前手心向下慢慢往两边打开)。幼儿对这种儿歌和身势律动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95%的幼儿能一次自己折出来。
三、步骤三:尝试折纸,教师深入指导
当幼儿基本能看懂各种示意符号后,就可以选择尝试折叠较复杂的物体,教师应做好支持者、引导者,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1.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折纸过程之中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包括幼儿在折纸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对每个幼儿的了解,以便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2.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活动,教师应细心观察,迅速思考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给予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
3.要学会耐心的等待探索。在引导幼儿看示意图,让幼儿自己拆开样品探索折的方法时,应为他们提供充分探索的时间,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一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解决的办法,在他们全神贯注时打断他们的思考。即使幼儿打算放弃,也应先鼓励他们想一想,换一种方法试一试。即使有必要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要幼儿知道这只是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受。
4.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折纸活动中,教师除了实施显性的指导外,还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造的宽松的氛围,使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能大胆地去尝试、创造。教师的肯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的去做。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商量,互相启发的宽松氛围外,还可以让先折好的幼儿充当“小老师”去帮助没有折好的幼儿,让他们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四、步骤四:变化折纸,借助技能整合
幼儿折纸不在于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借助折纸举一反三,如:在看图学习了向内和向外翻折后,有的幼儿开始尝试进行变化成乌鸦、天鹅、啄木鸟、水鸟等;又如:把折好的衣服变成裤子、船、桌子、沙发、车等。有时还可以与泥工、剪贴、绘画等不同技能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画面,反映出幼儿心中美好的世界。
五、步骤五:评价活动,助推水平提高
活动即将结束应从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行小结。能力较弱的幼儿看基本折法学会了没有;中等的幼儿看能否美观、棱角分明的折出造型;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应重点看他独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表现。
综上从实践中提炼出的幼儿折纸活动五步法,不仅是幼儿学会一种折纸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折纸活动中幼儿的能力素质(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智力素质(注意力的持久性、稳定性,想象力的开拓性、新颖性)、心理素质(坚持性、自制力)等都得以发展、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折纸课题研讨的宗旨所在,并以期在同行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解妍妮.主动探究方有宜——对幼儿折纸教学活动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4期
[2]薛红艳.我教幼儿折纸[J].幼儿教育,2008年01期
[3]文江萍.自主探究——科学教育新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年02期
[4]吴婧.如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关键词】折纸;幼儿园;五步法
我们在以往的幼儿园折纸活动中通常需要大量讲解、示范,手把手一个个地教,教师折一步,幼儿跟着折一步,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折纸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至于每次进行折纸活动都需要费很大的工夫,到最后往往还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孩子们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幼儿折纸活动五步法通俗地讲,就是在组织幼儿折纸教学时,通过五个步骤,帮助幼儿学习折纸,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立、想象力、创造力及图型变换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其具体实施方法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步骤一:激发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1.精美的样品为范。我们在班上设立了“快乐动手区”,给幼儿随时练习的机会,同时布置幼儿折纸作品展,并让幼儿给每个作品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使幼儿对折纸造型形成直观印象。每次折纸教学活动时都制作了精美的展板,提供给幼儿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为幼儿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范例是用大头针钉在展板上的,取拿方便。活动中,指导老师采用各种五颜六色的纸,当着幼儿的面折出展板上的不同物体。
2.自编的儿歌引趣。有时在折的过程中,老师还自编了些儿歌,引起幼儿兴趣,如:“小船”(你要去哪里?要不要我送你去!我们一起唱: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嬉笑);“一口杯”(一口就好,小心肚皮撑破了!一口就好,不多也不少!一口就好,味道刚刚好)……让幼儿听者儿歌,感受到折纸活动的奇妙,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以次来激发幼儿从羡慕到想学的兴趣萌芽,产生探究的动力。
二、步骤二:看懂图例,掌握基本方法
1.儿歌配图学看折叠符号。在中班初次的折纸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简单的符号画在黑板上,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等(如有条件制成动画课件更好),采用讲解的形式,让幼儿尝试按示意图进行对边折;或引导幼儿玩对角折的“折折变”游戏,如“形状变变变”,即正方形对边折变成长方形;正方形对角折变成三角形。又如“大小变变变”,即正方形两次对边折变成小正方形;长方形两次对边折变成小长方形等。诸多的游戏使幼儿逐步学会看懂示意图,并引导幼儿养成按数字编号1、2、3……有顺序的观察示意图的习惯。
2.身势律动学习基本折法。其安排顺序依次是:学习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正(长)方行相邻两角向中心线折、向内翻折、向外翻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有的基本折法较难,为了便于幼儿轻松学习,我们特自编了一些儿歌及身势律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图例,掌握基本折法。如:学习双三角折时,出示图例后,我们将人的头、脚、双手比作正方形的四个角,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正方形的纸对角折”(呈立正姿势双手侧平举,表示正方形的纸已展开,然后双手在胸前合拢击掌,表示对角折变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两角正反折”(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打开,表示三角形,一只手向胸前弯曲,一只手向背后弯曲,表示正反折),“两只大拇指伸进去”(两个大拇指朝下),“拉开、压平就变成双三角形”(双手在胸前手心向下慢慢往两边打开)。幼儿对这种儿歌和身势律动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95%的幼儿能一次自己折出来。
三、步骤三:尝试折纸,教师深入指导
当幼儿基本能看懂各种示意符号后,就可以选择尝试折叠较复杂的物体,教师应做好支持者、引导者,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1.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折纸过程之中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包括幼儿在折纸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对每个幼儿的了解,以便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2.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活动,教师应细心观察,迅速思考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给予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
3.要学会耐心的等待探索。在引导幼儿看示意图,让幼儿自己拆开样品探索折的方法时,应为他们提供充分探索的时间,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一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解决的办法,在他们全神贯注时打断他们的思考。即使幼儿打算放弃,也应先鼓励他们想一想,换一种方法试一试。即使有必要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要幼儿知道这只是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受。
4.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折纸活动中,教师除了实施显性的指导外,还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造的宽松的氛围,使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能大胆地去尝试、创造。教师的肯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的去做。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商量,互相启发的宽松氛围外,还可以让先折好的幼儿充当“小老师”去帮助没有折好的幼儿,让他们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四、步骤四:变化折纸,借助技能整合
幼儿折纸不在于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借助折纸举一反三,如:在看图学习了向内和向外翻折后,有的幼儿开始尝试进行变化成乌鸦、天鹅、啄木鸟、水鸟等;又如:把折好的衣服变成裤子、船、桌子、沙发、车等。有时还可以与泥工、剪贴、绘画等不同技能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画面,反映出幼儿心中美好的世界。
五、步骤五:评价活动,助推水平提高
活动即将结束应从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行小结。能力较弱的幼儿看基本折法学会了没有;中等的幼儿看能否美观、棱角分明的折出造型;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应重点看他独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表现。
综上从实践中提炼出的幼儿折纸活动五步法,不仅是幼儿学会一种折纸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折纸活动中幼儿的能力素质(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智力素质(注意力的持久性、稳定性,想象力的开拓性、新颖性)、心理素质(坚持性、自制力)等都得以发展、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折纸课题研讨的宗旨所在,并以期在同行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解妍妮.主动探究方有宜——对幼儿折纸教学活动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4期
[2]薛红艳.我教幼儿折纸[J].幼儿教育,2008年01期
[3]文江萍.自主探究——科学教育新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年02期
[4]吴婧.如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