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拥有—卜三今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独:具艺术特色有着珍贵的价值,应该挖掘和利用其乡土性的民间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让乡土性的资源走进美术课堂,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来感受美术,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学习热爱家乡。本文从新疆乡土性资源,传承、开发三个方面论述了新疆美术乡土教材在校本课程中的施实应用。
关键词: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应用
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得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些具有当地浓郁风土人情的文化资源也不断出现在省编教材或校本课程中。同时,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洗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美术的热爱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内容的提出
由于我校办学的特殊性,组建了疆内初中班,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了解、分析、撑握了学生的基本水平和能力后,就学生现有学习现状,遵循新课程精神,初步对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进行了实践。
新疆历史源远流长,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在丝绸之路上也留下丁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与人文景观及名人佚事。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新疆就占有十三个,这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民间工艺等各种独特的文化。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把他作为校本资源来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真实性现实性,更能冲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及热爱家乡之情。在浓厚的人文情景氛围中,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乡土文化整合构建,立体综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使其在兴趣、态度、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我们更突出新疆本地的乡土资源,选择以下内容来编教材。(表1)
二、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以上内容,立足于学生的文体发展,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进行了跨学科的美术教材的研究性活动方案和各个主题的乡土教材学习活动的简要活动设计。(表2)
(图转右上角)
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
乡土教材研究学习的一般操作流程为:选题分工→调查研究→交流表现。
(图转右侧)
四、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调控策略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定位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基础。
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熟知的生活中选定研究内容,并自觉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但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主导、启发,引领、促进作用,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否则学生活动就会很盲目。
教师的主导、促进,启发,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调控分组结构的合理性。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一般采取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但不能确保每一组的结构合理性,教师应适度调控,避免个别小组全是“优生”或“差生”。
2.引导选题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本活动的研究问题也来自学生的活动和生活,而学生初步尝试研究性学习,受环境知识年龄的限制,选题上具有盲目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力求可操作性和贴近生活的实际,还要考虑收集资料的多样性和易收集性。
3.启发收集资料方式的多样性。
本活动学生首次参加,收集资料、选择分析、加工信息以及解决总是方面缺乏经验,学生往往仅限于自己知道的或问问家长。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收集相关资料。
4.促进活动的互动性。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本活动采用多向互动的教学策略,把课堂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人性化的创造过程,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小组与小组的互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5.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评价
本课并非是让学生非画一幅画或作一件工艺品,而是发挥美术教学优势和特色,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情感、能力、学习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时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着重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①个人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采取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并进行记录。
②课题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结合方法,对选题成果进行评价,加以记录。
③作品评价:作品是指学生后期创作的美术作品,写成的作文及口头阐述。可采用课堂展评、作品展览、语言表达等,让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创作构思,创作方法,以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查阅资料:利用相关资料对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如在学习《家乡的民族服饰》时,学生可翻阅《新疆歌舞》《新疆画报》《民族艺术》《民族服饰》等书籍资料,或上网查找,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地实物观察法:深入实地,亲自观察家乡的物质特产和宗教建筑增强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但是组织此活动需注意学生安全。
(3)调查法:指社会调查。可向长辈、社会了解各种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美术创作表现方法
我尝试将活动方式设计为探究课,让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方式,文学方式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熟知的家乡事物,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形式,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进行设计和表现同一课题,应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加强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认识美术特征。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六、研究成果和反思
经一年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中教学实践、总结出相对合理的乡土教材系列活动方案,并附有大量资料图片及课件,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了不起学生对家乡对美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尝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七、实践再思考:
通过实施验证,乡土教材研究活动方案是可行的。我们还可开发和利用新疆更为广泛的文化情景,开发地方、校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应用
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得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些具有当地浓郁风土人情的文化资源也不断出现在省编教材或校本课程中。同时,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洗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美术的热爱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内容的提出
由于我校办学的特殊性,组建了疆内初中班,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了解、分析、撑握了学生的基本水平和能力后,就学生现有学习现状,遵循新课程精神,初步对乡土教材探究性学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进行了实践。
新疆历史源远流长,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在丝绸之路上也留下丁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与人文景观及名人佚事。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新疆就占有十三个,这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民间工艺等各种独特的文化。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把他作为校本资源来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真实性现实性,更能冲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及热爱家乡之情。在浓厚的人文情景氛围中,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乡土文化整合构建,立体综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使其在兴趣、态度、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我们更突出新疆本地的乡土资源,选择以下内容来编教材。(表1)
二、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以上内容,立足于学生的文体发展,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进行了跨学科的美术教材的研究性活动方案和各个主题的乡土教材学习活动的简要活动设计。(表2)
(图转右上角)
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
乡土教材研究学习的一般操作流程为:选题分工→调查研究→交流表现。
(图转右侧)
四、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调控策略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定位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基础。
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熟知的生活中选定研究内容,并自觉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但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主导、启发,引领、促进作用,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否则学生活动就会很盲目。
教师的主导、促进,启发,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调控分组结构的合理性。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一般采取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但不能确保每一组的结构合理性,教师应适度调控,避免个别小组全是“优生”或“差生”。
2.引导选题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本活动的研究问题也来自学生的活动和生活,而学生初步尝试研究性学习,受环境知识年龄的限制,选题上具有盲目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力求可操作性和贴近生活的实际,还要考虑收集资料的多样性和易收集性。
3.启发收集资料方式的多样性。
本活动学生首次参加,收集资料、选择分析、加工信息以及解决总是方面缺乏经验,学生往往仅限于自己知道的或问问家长。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收集相关资料。
4.促进活动的互动性。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本活动采用多向互动的教学策略,把课堂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人性化的创造过程,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小组与小组的互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5.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评价
本课并非是让学生非画一幅画或作一件工艺品,而是发挥美术教学优势和特色,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情感、能力、学习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时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着重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①个人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采取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并进行记录。
②课题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结合方法,对选题成果进行评价,加以记录。
③作品评价:作品是指学生后期创作的美术作品,写成的作文及口头阐述。可采用课堂展评、作品展览、语言表达等,让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创作构思,创作方法,以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查阅资料:利用相关资料对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如在学习《家乡的民族服饰》时,学生可翻阅《新疆歌舞》《新疆画报》《民族艺术》《民族服饰》等书籍资料,或上网查找,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地实物观察法:深入实地,亲自观察家乡的物质特产和宗教建筑增强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但是组织此活动需注意学生安全。
(3)调查法:指社会调查。可向长辈、社会了解各种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美术创作表现方法
我尝试将活动方式设计为探究课,让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方式,文学方式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熟知的家乡事物,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形式,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进行设计和表现同一课题,应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加强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认识美术特征。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六、研究成果和反思
经一年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中教学实践、总结出相对合理的乡土教材系列活动方案,并附有大量资料图片及课件,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了不起学生对家乡对美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尝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七、实践再思考:
通过实施验证,乡土教材研究活动方案是可行的。我们还可开发和利用新疆更为广泛的文化情景,开发地方、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