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玉米增产的因素中,单产贡献率高达85%,技术进步在玉米单产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为49%。育种技术增产因素。
一、栽培技术增产因素
在栽培技术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技术落后或不到位。综合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仍可进一步挖掘现有玉米品种的高产要素。
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增产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密度偏低,且各区域密谋不均
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部分为每亩3500-4000株,一部分在3000株左右;东北春玉米区大部分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西南地区密度最低,大部分每亩不足3000株。高产田的种植密度一般在每亩5000株左右。
在目前的密度水平上,每亩适当增加密谋500株左右,并通过增施肥等相应配套措施,每亩即可提高玉米产量50公斤左右。
2.改套种为平播并适时晚收增产因素:麦田套种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面积,特别是黄淮海等地。套种限制了密度的进一步提高,降低群体整齐度,影响玉米苗期生长,从而影响产量的增加。另外,黄淮海夏玉米区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砍青”的问题,即当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灌浆还在进行时就已经开始收获。从苞叶刚开始变黃的蜡熟初期,每迟收1天,千粒重则增加5公斤左右,亩增产10公斤左右。因此,改套种为平播并适时晚收不仅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幼苗质量,还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品质。
3. 科学施肥增产因素:目前,因未科学合理搭配肥料种类、比例、数量、时间及采用地表撒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方法,我国化肥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植物养诊断施肥不仅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充分发挥高产品种的产量遗传因素。
4. 机械化作业增产因素: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2007年,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2.8℅。其中,机耕和机播水平分别为60℅和59℅,而机收水平仅为7℅。机械化作业可提高播种及幼苗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通过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增产因素还很大。
5.深松改土增产因素:目前,我国仍是农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小四轮拖拉机的耕作深度有限,其连年大规模使用导致土壤耕层与犁底层间形成了“波浪”形坚硬土层,致使耕层有效土壤量税减,土壤接纳大气降水能力和抗逆性减弱。据调查,玉米产区土壤的活土层厚度仅16.5厘米,低于适合玉米生长的最低耕层深度22厘米的基本要求,更低于美国对土壤耕作35厘米的要求。通过土壤深松,配合秸秆等有机物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可进一步挖掘深松改土的技术增产因素,大幅增加玉米生产能力。
6.提高种子质量增产因素:目前,我国玉米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基本达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种子质量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种子发芽率的高低。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一般≥95℅,几乎可以达到一粒种子一棵苗。而我国规定的一级玉米种子发芽率指标仅为≥85℅。因种子发芽率较低,再加上用重量不足、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出苗率低、缺苗垄严重、群体整齐度较差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的玉米良种繁育体系和严格的种子管理制度,对种子的生产全过程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和精细加工,并提高我国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指标,可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保障合理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水平。
二、资源利用因素
在现有自然生态条件下,充分和利用各生态区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使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配套技术措施 ,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实现玉米的趋利避害,从而进一步挖掘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因素。
1.土地资源利用因素。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差、投入少、栽培管理粗放的中低产田条件下进行的,高产田在玉米总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3。充分利用我国的中低产田土地资源,针对玉米中低产田的高产限制因素进行专项研究,并集成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栽培耕作等各学科的玉米增产成果,逐步建立完善的中低产区抗逆增产技术体系可进一步挖掘其玉米增产因素,提高我国玉米生产 总体水平。
2.水资源利用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旱灾频繁发生,此外,我国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空间分布上,南方降雨充沛而北方降雨较少;时间分布上,70℅~80℅降雨集中在6~9月。春旱和卡脖旱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兴修水利、实施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等措施可充分挖掘水资源利用因素、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区域、提高玉米产量水平。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尽量减少并避免抽取地下水资源,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雨养旱作技术等。
3.光热资源利用因素。我国具有进行玉米生产的光热资源优势,一是玉米的生长发育与雨热资源同步协调;二是生长发育后期的昼夜温差大,利用籽粒灌浆。我国玉米产区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东北、西北和华北春玉米区是我国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其中,内蒙古平原灌区是我国光温生产因素最大的区域,玉米光温生产因素为每亩3053.89公斤,具有赶超世界玉米最高单产水平(1850.3kg/亩)的因素和优势。西北地区虽干旱却雨,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通过兴修水利保障灌浆等获得很好的产量。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常遇到苗期低温而不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有时还会造成冻害,秋霜也往往造成果穗不能正常成熟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另外:光照也会影响处于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因素。
一、栽培技术增产因素
在栽培技术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技术落后或不到位。综合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仍可进一步挖掘现有玉米品种的高产要素。
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增产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密度偏低,且各区域密谋不均
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部分为每亩3500-4000株,一部分在3000株左右;东北春玉米区大部分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西南地区密度最低,大部分每亩不足3000株。高产田的种植密度一般在每亩5000株左右。
在目前的密度水平上,每亩适当增加密谋500株左右,并通过增施肥等相应配套措施,每亩即可提高玉米产量50公斤左右。
2.改套种为平播并适时晚收增产因素:麦田套种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面积,特别是黄淮海等地。套种限制了密度的进一步提高,降低群体整齐度,影响玉米苗期生长,从而影响产量的增加。另外,黄淮海夏玉米区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砍青”的问题,即当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灌浆还在进行时就已经开始收获。从苞叶刚开始变黃的蜡熟初期,每迟收1天,千粒重则增加5公斤左右,亩增产10公斤左右。因此,改套种为平播并适时晚收不仅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幼苗质量,还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品质。
3. 科学施肥增产因素:目前,因未科学合理搭配肥料种类、比例、数量、时间及采用地表撒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方法,我国化肥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植物养诊断施肥不仅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充分发挥高产品种的产量遗传因素。
4. 机械化作业增产因素: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2007年,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2.8℅。其中,机耕和机播水平分别为60℅和59℅,而机收水平仅为7℅。机械化作业可提高播种及幼苗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通过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增产因素还很大。
5.深松改土增产因素:目前,我国仍是农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小四轮拖拉机的耕作深度有限,其连年大规模使用导致土壤耕层与犁底层间形成了“波浪”形坚硬土层,致使耕层有效土壤量税减,土壤接纳大气降水能力和抗逆性减弱。据调查,玉米产区土壤的活土层厚度仅16.5厘米,低于适合玉米生长的最低耕层深度22厘米的基本要求,更低于美国对土壤耕作35厘米的要求。通过土壤深松,配合秸秆等有机物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可进一步挖掘深松改土的技术增产因素,大幅增加玉米生产能力。
6.提高种子质量增产因素:目前,我国玉米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基本达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种子质量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种子发芽率的高低。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一般≥95℅,几乎可以达到一粒种子一棵苗。而我国规定的一级玉米种子发芽率指标仅为≥85℅。因种子发芽率较低,再加上用重量不足、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出苗率低、缺苗垄严重、群体整齐度较差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的玉米良种繁育体系和严格的种子管理制度,对种子的生产全过程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和精细加工,并提高我国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指标,可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保障合理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水平。
二、资源利用因素
在现有自然生态条件下,充分和利用各生态区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使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配套技术措施 ,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实现玉米的趋利避害,从而进一步挖掘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因素。
1.土地资源利用因素。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差、投入少、栽培管理粗放的中低产田条件下进行的,高产田在玉米总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3。充分利用我国的中低产田土地资源,针对玉米中低产田的高产限制因素进行专项研究,并集成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栽培耕作等各学科的玉米增产成果,逐步建立完善的中低产区抗逆增产技术体系可进一步挖掘其玉米增产因素,提高我国玉米生产 总体水平。
2.水资源利用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旱灾频繁发生,此外,我国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空间分布上,南方降雨充沛而北方降雨较少;时间分布上,70℅~80℅降雨集中在6~9月。春旱和卡脖旱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兴修水利、实施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等措施可充分挖掘水资源利用因素、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区域、提高玉米产量水平。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尽量减少并避免抽取地下水资源,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雨养旱作技术等。
3.光热资源利用因素。我国具有进行玉米生产的光热资源优势,一是玉米的生长发育与雨热资源同步协调;二是生长发育后期的昼夜温差大,利用籽粒灌浆。我国玉米产区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东北、西北和华北春玉米区是我国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其中,内蒙古平原灌区是我国光温生产因素最大的区域,玉米光温生产因素为每亩3053.89公斤,具有赶超世界玉米最高单产水平(1850.3kg/亩)的因素和优势。西北地区虽干旱却雨,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通过兴修水利保障灌浆等获得很好的产量。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常遇到苗期低温而不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有时还会造成冻害,秋霜也往往造成果穗不能正常成熟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另外:光照也会影响处于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