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机化学基础”中的潜规则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以有机合成(推断)为基本模型,综合考查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及物质间的联系及转化。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思想和素养“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各项能力培养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实现对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充分研究,积极备考。
  一、“有机化学基础”题型分析
  1.常考考点
  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機物分类、官能团(较少)、有机物命名、鉴定有机物物理方法(各种谱图)、原子共面、化学式、结构简式书写、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及“等效氢”等)
  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判断(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反应)
  ③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含限制条件,有时写出“顺反”异构体)
  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掌握结构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⑤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反应条件,应用知识迁移、类比分析方法)
  ⑥有机合成(利用题中信息及常见有机合成规律)
  2.复习策略


  ①重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成键特点、官能团、重要性质、用途、简单有机物命名(含双官能团的物质)、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谱图、化学环境(不)相同的氢(等效氢)、反应类型判断”等。②复习时要时时引导学生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角度分析有机反应机理,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掌握方法。③抓住有机知识主线,编织知识网络,如各类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各类有机反应条件的应用、各类反应中有机物化学键的断键成键规律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④适当补充和扩展一些有机知识,如环烷烃取代反应、二烯烃、环烯烃的加成、加聚反应、苯的同系物侧链(光照)的取代反应、多元(混合官能团)醇、醛、羧酸、酯的性质、双官能团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中(官能团异构)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环境不(相)同的氢(等效氢)的判断、不饱和度、一卤(硝基)代物的种类判断等。使有机知识体系更完整和系统,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⑤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教學,总结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规律。
  ⑥了解学生解答有机题常见错误,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选考“有机化学基础”的利弊分析
  ①利:
  必修与选修能够相得益彰,节约复习时间
  知识系统,逻辑性强,适合善于推理的学生
  知识主干突出,切入点多,便于学生得分
  题型模式性固化,学生应考易于上手
  教法、考法研究系统实用,都是操作得心应手
  ②弊


  思维迁移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应用新信息突破难点
  知识的系统性强,易导致小错铸大错,连环出错
  内容的规范性强,易导致意外丢分
  二、知识网络: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从特定的转化关系上突破)
  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变见如下三个转化图
  1.知识网1(单官能团)
  2.知识网2(双官能团)
  三、有机合成
  1.合成方法
  ①识别有机物的类别,含何官能团,它与何知识信息有关
  ②据现有原料,信息及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把目标分子分成若干片断,或寻求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断拼接衍变
  ③正逆推,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2.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羟基-OH
  (2)卤素原子(-X)
  (3)碳碳双键C=C
  (4)其中苯环上引入基团的方法:
  3.有机合成中的成环反应
  4.官能团的衍变
  根据合成需要(有时题目信息中会明示某些衍变途径),可进行有机物的官能团衍变,以使中间产物向产物递进。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1)利用官能团的衍变关系进行衍变,如RCH2OH→醛→羧酸。
  (2)通过某种化学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
  (3)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5.官能团的保护
  如双键,酚羟基等在转化中的保护。
  6.转化率问题:
  7.碳骨架的增减, 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
  (1)增长:有机合成中碳链的增长
  另:常见方式为有机物与HCN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酯化。
  (2)变短:如烃的裂化,某些不饱和烃的氧化,酯的水解。
  8.先后顺序问题”
  例1:从丙烯合成“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可采用下列四步反应,
  (1) 写出①、②、③、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其反应类型:
  9.碳链的选择
  例略。
  综上分析,有机模块题干信息处理的重难点是:未知有机物结构的推断;题目中的重难点是: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和结构书写;题目中综合性考查学生且属于新题型的是: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可能不唯一)。
其他文献
一、储存式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寓言、小说节选、人物传记等,这些课文的设置,如果用仅有的课堂时间去学习就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这类课文应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有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吃水不忘挖井人》两篇课文的主人公是雷锋和毛泽东,这两个主人公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比较
期刊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
期刊
一、从“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的信任與鼓励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师生关系融洽了,学
期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早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  本学期的安全知识月中,在户外活动时间巡班过程中发现教师常常在班级内组织活动,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应该体现一个基本理念: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初中语法的教学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  一、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资料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
期刊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阅读却成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民族地区,学生存在语言差距,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而且彝区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期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赋予教师的特殊使命,也是教师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影响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長的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风采特异、形式多样,而且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幼儿易懂、易学,深受他们的喜爱。  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
期刊
历史课程目标是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却背离了这个目标,只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语言运用的能力。真实的交际涉及到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在我们典型的教科书中所见到的那种纯粹的A/B/A/B的对话。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我们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多元导入,引入话题——整体呈现,展开话题——运用话题,多维操练——总结评价,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  一、多元导入,引入话题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