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来源 :信息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下面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全面控制;全员;全过程;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引言: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认为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1、全员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施工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级,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二、目标管理原则
  1、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結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的要求,同时经济上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的要求;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3、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1、 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②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4、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四、精简项目机构、加强质量管理
  1、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項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质量成本分为3个区:①量改进区是故障成本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它是影响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主导因素。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②质量至善区,表明控制成本占主导地位,它是影响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佳值的主要因素。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现有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③质量适用区,质量成本最低,说明质量标准比较适宜,是合适的质量成本。
  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我国目前建安工程质量尚低,因而可以开发的“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五、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
  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早收多收”,还可以大大减少可遇见的风险损失。
  2、 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更离不开索赔。通过索赔,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为使索赔意识、合同意识、时间和成本观念,培养索赔的管理能力,提高合理管理水平。
  3、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比较客观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结束语:
  加强项目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
  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企业才有良好的凝聚力。所以,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努力挖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潜力,是提高施工企业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严世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9.(7)
  [2]陈超.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3]王丽萍,张淑敏.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深井采矿技术、三下采矿技术、煤炭转化开采技术,论述了我国煤矿采矿的主要采煤技术。进而针对煤矿采矿中的问题展开阐述,并基于安全问题,提出强化安全生产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安全问题  前言  关于发展环境、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规划,再次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章。其中,落实好煤炭产业链发展,尤其是煤炭产业的产能转变,传统单一的煤矿采矿技术转化为多样化,是强化环
期刊
【摘 要】世界上百余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95%伤害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房屋建筑等工程能否抗御大地震袭击,是能否把抗震减灾损害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因此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外,还需按照抗震设计施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建筑结构防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施工中管理、组织、技术措施和推广先进科学研究成果,讨论应当如何提升建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等各行各业的项目工程建设也迅猛增长,为了满足生产建设的更高需求,项目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逐步向集成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以及绿色环保发展,管理好工程机械设备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迅猛增长。机械设备的管理,便是
期刊
【摘 要】煤炭行业的事故多发性不仅不利于持续、有效、稳定的发展,而且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事故频发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和安全投资的必要性,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煤矿企业中安全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安全生产为企业效益带来的重
期刊
【摘 要】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了生产以及经济建设方面,同时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建造上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建筑形象设计创新方面更是发展迅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实現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工业建筑设计形象创新的必要性、设计特点以及创新方向上给予了全面且细致的阐释,以更好的推荐我国工业建筑建设,为实现工业建筑
期刊
【摘 要】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于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应该树立设计必须人性化、个性化、商业化、规范化的新概念,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构造出新的设计,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在住宅给水排水及相关领域里把我们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从现代住宅建筑排水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完善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建筑中,建筑结构作为一项主要的并且重要的项目出现,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筑结构主要工作就是加固技术,加固技术实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就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加固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浅谈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  建筑施工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实施质量低下造成的,
期刊
【摘 要】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控制工作,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其控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工期,工作量、资源的消耗量等等。施工进度管理及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工程整体的工期是否可以按期完工及交付使用,也影响着工程的成本及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形成。因此,对工程施工进度非常有必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工程的工期按时完工、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行各业在管理过程中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管理给各行业带来方便的同时,建筑行业当然也不能落后,跟上信息化的脚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不仅能够对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还能协助企业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装饰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人们对装饰工艺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软装饰与硬装饰的分类和作用、公共建筑室内设计与外立面设计以及公共建筑的空间布置上加以论述。  【关键词】公共建筑装饰设计  一、引言  建筑装饰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是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功能与环境的需求,为了达到环境质量的需求,综合材料学、环境美学、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