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临床专业的学生为主,随着对科研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医学为背景的生物技术科研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剧增。本文以湖北医药学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为例,对医学院校如何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人才的重要举措。科学研究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创新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型科研人才奠定基础,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湖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1.深化教学实践改革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设置主要考虑到医学背景,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基本的医学方面知识,并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技能。生物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方面,盡量将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每章节内容结束后提出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把科研引入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型实验课的比例,实验课方面除了开设基本的实验操作课程外还增设了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讨论和查资料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协同完成实验操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年限一般都是4年,并且大部分学校3.5年时间主要是用于课程的学习,最后0.5年才进入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1]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采取“3+1”模式,即所有课程在3年内学完,大四一年全部用于毕业实习。同时建立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的课题,并在大二的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操作,让学生尽早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并加深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切身理解。
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
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迅速,如何让学生学会及时跟踪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查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比如介绍基本的文献查阅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最新文献、分组学习讨论英文文献等方式。改革课程的考核,采用灵活的考查方式,比如课堂提问、写综述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检索文献、阅读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让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文献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阅读分析英文文献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通过对文献深入地学习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研选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在科研选题方面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选题是锻炼学生自主创新及独立思考科学问题的绝佳机会,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学生文献查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科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刚开始学生可能对科研选题的方向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找到突破口选择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如何合理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初级阶段教师可多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科研的具体方向,比如可将自己的科研大课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每个学生选择做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及有关文献初步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实验方案的设计流程,其他同学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时间一长,教师不再安排明确具体的实验内容,而是给出研究性实验的框架和最终目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突破口,自己独立设计课题,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另外,积极动员学生多听一些专业相关的讲座和报告,提高研究兴趣,了解学术前沿,并从中学习课题选择设计的思路。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注重毕业论文的写作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3]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校的动物实验中心、研究所以及附属医院的研究机构均拥有较好的科研平台,为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硬件保障,可成为学生良好的实验基地。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开始学习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掌握常用的实验技能。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机会。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生科研能力的优劣。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在写作上能够清晰概括和总结自己工作,并善于采用图表等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具备较强的结果归纳分析能力。配备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修改和准备论文答辩,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学生按照专家的意见修改后方可加毕业论文的答辩。经过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密切沟通、共同协作、层层把关,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本科期间通过科研实践培养,能够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加强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正处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学生尽早了解科研工作怎样去做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科研,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以后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能适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参考文献:
[1]侯典云,胥华伟,施 江,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2]黄 健,廖锦锋,秦丽凤,等.浅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改创新,2012(28).
[3]赵宝华,刘 伟,齐志广,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
(作者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医药学院)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人才的重要举措。科学研究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创新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型科研人才奠定基础,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湖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1.深化教学实践改革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设置主要考虑到医学背景,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基本的医学方面知识,并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技能。生物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方面,盡量将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每章节内容结束后提出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把科研引入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型实验课的比例,实验课方面除了开设基本的实验操作课程外还增设了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讨论和查资料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协同完成实验操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年限一般都是4年,并且大部分学校3.5年时间主要是用于课程的学习,最后0.5年才进入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1]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采取“3+1”模式,即所有课程在3年内学完,大四一年全部用于毕业实习。同时建立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的课题,并在大二的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操作,让学生尽早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并加深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切身理解。
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
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迅速,如何让学生学会及时跟踪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查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比如介绍基本的文献查阅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最新文献、分组学习讨论英文文献等方式。改革课程的考核,采用灵活的考查方式,比如课堂提问、写综述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检索文献、阅读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让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文献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阅读分析英文文献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通过对文献深入地学习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研选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在科研选题方面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选题是锻炼学生自主创新及独立思考科学问题的绝佳机会,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学生文献查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科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刚开始学生可能对科研选题的方向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找到突破口选择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如何合理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初级阶段教师可多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科研的具体方向,比如可将自己的科研大课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每个学生选择做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及有关文献初步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实验方案的设计流程,其他同学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时间一长,教师不再安排明确具体的实验内容,而是给出研究性实验的框架和最终目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突破口,自己独立设计课题,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另外,积极动员学生多听一些专业相关的讲座和报告,提高研究兴趣,了解学术前沿,并从中学习课题选择设计的思路。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注重毕业论文的写作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就业的起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3]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校的动物实验中心、研究所以及附属医院的研究机构均拥有较好的科研平台,为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硬件保障,可成为学生良好的实验基地。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开始学习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掌握常用的实验技能。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机会。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生科研能力的优劣。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在写作上能够清晰概括和总结自己工作,并善于采用图表等手段来反映研究成果,具备较强的结果归纳分析能力。配备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修改和准备论文答辩,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学生按照专家的意见修改后方可加毕业论文的答辩。经过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密切沟通、共同协作、层层把关,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本科期间通过科研实践培养,能够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加强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正处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学生尽早了解科研工作怎样去做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科研,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以后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能适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参考文献:
[1]侯典云,胥华伟,施 江,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2]黄 健,廖锦锋,秦丽凤,等.浅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改创新,2012(28).
[3]赵宝华,刘 伟,齐志广,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
(作者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