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抽象性给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化学概念带来不少困难。如何搞好化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熟练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就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概念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研究在新课程核心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应当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本文就此探讨了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设计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概念;课堂教学;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38-02
  在高中化学科目的学习中,概念性问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的部分,学生不但要从抽象的概念性文字中加以了解,还要将其转化为各种化学符号应用于化学题目的解答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探讨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要求
  结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征以及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科目概念性原理的知识特征,可以将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归纳如下:(1)概念原理的化学知识从必修到选修呈现螺旋式发展的趋势;(2)概念原理性知识从必修到选修具备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师更要对概念性化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设计的要求和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要求与过去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那么对于化学科目中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就必须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并且能独立把握其规律,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遇到化学的新知识点,就能将这些新概念联系自身总结的原有化学概念框架,与旧的知识进行模式,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对新的概念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预习工作,以预习的方式先确保对概念知识的接触,在掌握一定程度基础上才能分层次列出问题和不同知识点。其次,复习工作也不可或缺,概念性化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对已有知识进行全面的解剖与理解,实现与新概念知识融合,才能实现化学问题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化学知识框架。
  二、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设计研究
  1.关注学生旧知识,创设条件转变其对原有概念的认识,促进进一步发展
  有学者对核心概念教学提出建议,概念转变的学习要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且立足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概念。由此可见,教师掌握学生现有的概念性知识情况非常重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现有知识或经验的错误之处,并调整学生知识基础结构,在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后,将错误的概念观念转化为正确的理解,促进进一步发展。
  比如在学习与离子相关的知识时,其对应的概念有一个固化的发展过程,即电离——离子存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各个离子方程式。这个固化的发展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从始至终了解。比如不少学生会受到初中化学学习的影响对“电解”的问题产生误解,认为物质在过电的情况下才会分离成离子,但实际上离子是一种物质构成的微粒,通过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其自带电荷。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设置实验的情境,一步步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对原有错误的理解和知识进行推翻,并在教师要求下向其他学生表达,加深理解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比如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模拟,对酸碱盐等物质微粒子的水溶电离过程进行模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性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记忆。
  2.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化学概念的实验应用,帮助学生感悟概念的形成
  實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化学学习的元素化合物内容中采用各种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其中就包括实验的探究教学。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探究式教学与化学学科的特征不相符,不适应。概念化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交而忽略学生的学,所以对与很多需要创设的外部条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设计,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掌握内涵,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尽管能获取化学概念知识,却无法渗透到知识概念的本质中去。实验教学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性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但化学教学要注重方法以及与概念之间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经过精心设计。
  比如教师设计以下的教学操作:展示50ml物质量浓度0.1mol/L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导电实验,让学生从中观察到导电的过程,随后撤出氢氧化钡,并设疑“将氢氧化钡容易倒入硫酸溶液当中,电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吗?”对于这个假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整合自身的概念性化学知识进行推测,再做后续操作,将观察到的情况与推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就会发现灯泡先变亮,后变暗,这与钡离子、二氧化硫离子以及氢离子发生的反应沉淀有关,导致溶液中离子变少,导电性能变差。如果继续加入硫酸溶液,那么灯泡又会变亮,而溶液当中的氢离子与二氧化硫离子的融合实质就会反应出来,即离子反应的概念。
  这个设计突出实验的结果与学生预测结果的冲突,学生就可以根据原来预测变亮变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想融合,在推敲时联系已掌握的相关概念再次进行推敲,最终理解两者的冲突点和矛盾解决的关键,加深对概念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自我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不断深入实施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结合化学科目的学习特点,从概念教学的基础出发,不断整合、推翻、综合并再次融合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架构,取得完善和突破,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爱芳.新课程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教学设计分析[J].科技资讯,2009(10).
  [2]赵伟涛,曹刚,余丹.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概念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科学教育,2009(04).
  [3]林岚.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4]濮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概念分类教学新思维[J].伍晓红.宜宾学院学报,2008(12).
  [5]胡久华,陈欣.不同教学处理方式对高中生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影响[J].支瑶中国教育学刊,2007(0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活动内容的设置、空间布局、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师的指导评价”,详细介绍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设置;材料;指导;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35-0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考试后,试卷讲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试卷讲评工作,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
本文分析了舰船技术保障人因事故系统中存在的脆性基元及其间相干交互作用类型,并应用集对理论,采用脆性联系熵定量描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干交互作用程度;对收集到的80个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革,学生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传统的以灌输、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分析能力,才能让学生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技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正处于形成期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去模仿周围的事物,这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改变传统语言教学刻板生硬的特点,学会用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
【摘要】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进行整体分析,毕业设计整体改革的理念指导就是创新、创业、创意。通过对毕业设计管理体制进行整体改革,可以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体的完善,有效地对设计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对毕业设计进行整体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了有效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相关的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创意;创新;创业  【中图分
目的:通过Demirjian法与TCI指数法,对重庆地区青少年的年龄进行推断,为法庭医学上个体年龄的判别提供依据。  方法:观察全颌曲面断层片中左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
“思维课堂”是指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师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三个教学环节入手,突出知识体系的建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使知识目标问题化,问题探究
期刊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应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構成内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应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将生活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用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