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围绕教材这一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对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设的目标,要求积极建设校园地里课程资源库,充分利用广泛地理课程资源来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一、补充
对于一些知识点教材在具体內容上没有过多涉及,但其实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点与难点,全球气候类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针对具体知识点教师必须要讲全且讲透彻,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明辨区分的基础上逐一把握。如果学生只是浏览和记忆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给出的要求。例如,在必修1第二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中,本节内容的标题是大气环境,其中涉及到了大气垂直分层,而教材仅给出了一幅图,却没有过多的文字性说明。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其进行细讲,加上该知识点并不是很难,所以也不必过于详细。
二、拓展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不能仅局限于其本身,而应当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尤其对于重点知识内容来说,将知识体现于实际生活当中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牢牢把握。例如,在有关热力环流的教学中,冷热不均所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这种上升和下沉的运动使得大气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进而引发大气水平运动,从而产生热力环流。教师在讲解时既要将其基本原理讲清讲明白,还应该对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具体表现出的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形态进行拓展,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词是什么,更要知道其为什么会形成。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使得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便是谷风;在晚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即为山风。加上海洋与陆地受热不均,所以会在海岸附近形成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比较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前者为海风,后者为陆风。
三、优化
教材中对于有些内容讲解的十分清晰明确,教师也可以参照其他版本的教材来比较相似内容,取其精华,综合归纳,使最终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且具有条理性。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第五节内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相关教学中,教材从煤炭与鲁尔区繁荣,到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败 ,再结合鲁尔区的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种对于每一个具体问题分别阐述的方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实质性分析过程。但基于此,教师可以对教材加以提炼并罗列一些条目,比如从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和优势,以及衰败的主要原因和整治措施三方面展开来进行细化,其区位优势包括丰富的煤炭资源、紧靠矿区、充沛的水源、水陆交通便利、广阔的市场等等;衰败的原因包括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世界钢铁危机、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环境污染加剧等等;整治措施包括发展新型工业与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等等。由此一来,使得本节内容的信息条理更加清晰,更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迁移
迁移可以理解为学以致用,这可以说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终表现。那么对于开发课程资源来说,迁移也可以理解为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际运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实际价值。例如,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相关教学中,从具体的治理措施中可以得出一些治理和开发的吉言,如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加大开发力度,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提高流域开放度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以我国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或是长江流域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看看田纳西河的治理经验能否适用。
五、升华
很多时候教师会在感觉将知识点已经讲到位后就选择结束相关课时的教学,其实此时并没有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有一道“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条件”活动题,其中对于重污染工业企业的环境区位选择已经讲解的比较清楚到位,但也应该气意识到一条河流对于一座城市或地区来说,只是下游,而对于下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讲便是上游,那么前者考虑到水质原因只在河流的上游取水,这种行为是有待商榷的,而且存在水污染的企业也仅仅是将排污口放在河流下游,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何况对于河流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排入,加上河流自身有限的净化能力,如果不及时治理和杜绝根本上的问题,污染问题只会愈发严重。那么本课还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境保护,治理是一方面,但重点还应当是预防,只有对污染企业标本兼治,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方向,同时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课程资源优化、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科教学本身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可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凌伟铁.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7):86.
[2]赵宁.高中地理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8-10.
[3]项玫,孙晔.整合地理教材 重组教学资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7):26-27.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临中学 吴清清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设的目标,要求积极建设校园地里课程资源库,充分利用广泛地理课程资源来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一、补充
对于一些知识点教材在具体內容上没有过多涉及,但其实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点与难点,全球气候类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针对具体知识点教师必须要讲全且讲透彻,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明辨区分的基础上逐一把握。如果学生只是浏览和记忆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给出的要求。例如,在必修1第二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中,本节内容的标题是大气环境,其中涉及到了大气垂直分层,而教材仅给出了一幅图,却没有过多的文字性说明。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其进行细讲,加上该知识点并不是很难,所以也不必过于详细。
二、拓展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不能仅局限于其本身,而应当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尤其对于重点知识内容来说,将知识体现于实际生活当中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牢牢把握。例如,在有关热力环流的教学中,冷热不均所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这种上升和下沉的运动使得大气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进而引发大气水平运动,从而产生热力环流。教师在讲解时既要将其基本原理讲清讲明白,还应该对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具体表现出的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形态进行拓展,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词是什么,更要知道其为什么会形成。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使得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便是谷风;在晚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即为山风。加上海洋与陆地受热不均,所以会在海岸附近形成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比较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前者为海风,后者为陆风。
三、优化
教材中对于有些内容讲解的十分清晰明确,教师也可以参照其他版本的教材来比较相似内容,取其精华,综合归纳,使最终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且具有条理性。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第五节内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相关教学中,教材从煤炭与鲁尔区繁荣,到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败 ,再结合鲁尔区的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种对于每一个具体问题分别阐述的方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实质性分析过程。但基于此,教师可以对教材加以提炼并罗列一些条目,比如从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和优势,以及衰败的主要原因和整治措施三方面展开来进行细化,其区位优势包括丰富的煤炭资源、紧靠矿区、充沛的水源、水陆交通便利、广阔的市场等等;衰败的原因包括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世界钢铁危机、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环境污染加剧等等;整治措施包括发展新型工业与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等等。由此一来,使得本节内容的信息条理更加清晰,更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迁移
迁移可以理解为学以致用,这可以说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终表现。那么对于开发课程资源来说,迁移也可以理解为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际运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实际价值。例如,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相关教学中,从具体的治理措施中可以得出一些治理和开发的吉言,如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加大开发力度,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提高流域开放度等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以我国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或是长江流域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看看田纳西河的治理经验能否适用。
五、升华
很多时候教师会在感觉将知识点已经讲到位后就选择结束相关课时的教学,其实此时并没有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有一道“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条件”活动题,其中对于重污染工业企业的环境区位选择已经讲解的比较清楚到位,但也应该气意识到一条河流对于一座城市或地区来说,只是下游,而对于下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讲便是上游,那么前者考虑到水质原因只在河流的上游取水,这种行为是有待商榷的,而且存在水污染的企业也仅仅是将排污口放在河流下游,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何况对于河流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排入,加上河流自身有限的净化能力,如果不及时治理和杜绝根本上的问题,污染问题只会愈发严重。那么本课还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境保护,治理是一方面,但重点还应当是预防,只有对污染企业标本兼治,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方向,同时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课程资源优化、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科教学本身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可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凌伟铁.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7):86.
[2]赵宁.高中地理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8-10.
[3]项玫,孙晔.整合地理教材 重组教学资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7):26-27.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临中学 吴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