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探析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是引导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也是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几何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利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相互依存,最大限度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这一思想虽未成形,但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即可巧妙解决问题,又能拓展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以后解答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分数除法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中,开篇就有这样的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刚开始接触这样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很难理解。在教学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画图的方式,即可清楚明了的加以掌握。
  (二)倍数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倍数的应用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在一些应用题中,常把和倍问题综合在一起,难以理解,用图形演示来讲解此类问题是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学校图书馆有文学类图书和军事类图书共1200本,文学类图书的本数是军事类图书本数的3倍。问两种图书各有多少本?
  先画出图形,然后列式计算。从图中可能看出,把军事类图书的本数作为1倍数,文学类图书的本数就是它的3倍,那么1200本就相当于军事类图书本数的(1+3)倍,由此可先求出军事类图书的本数,再求出文学类图书的本数。
  解:军事类图书的本数为:1200÷(1+3)=300本;
  文学类图书的本数为:300×3=900本。
  (三)正方形、长方形中的应用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有一题是这样的:用4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教师可给学生启示:先想有几种拼法?再想拼好后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拼出了两种图形,然后根据图形进行计算,这样迅速、准确地做出了答案。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把“数形结合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图形,把抽象内容视觉化、具体化、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二、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探析
  (一)借助数形结合,立足生活现实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认识几分之一”一课由学生熟悉的“分苹果、分矿泉水”出发,接着转向“分蛋糕”的生活现实,将分数问题置于活动情境中,一方面快速组织了课堂教学,有效地维持了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将教学任务直接从“整数”引向了“分数”,由已知转向未知,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提供了思维的现实依据。在“折一折”的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深入开展数学活动,将“二分之一”的抽象意义形象地表征在折纸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思维也被具象化成“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成相等的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借助数形结合,提升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较多。在众多的数学概念中也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如果理解不到位也容易将概念混淆,增加学习的难度。凭借数形结合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这些难以解释和理解的概念简单化,促进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之后将这些零碎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地深刻记忆。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缺乏学习经验和基础,仅仅通过对概念的阅读,很难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地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中,理解分数的含义。比如通过画一个大的圆形,将其平均分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涂成红色、另一半涂成蓝色,将这个圆形的整体看成单位“1”,那么这个圆形的红色和蓝色的两个部分,分别占这个圆的一半,就可以说蓝色部分占整个圆的二分之一,也可以说涂红色的部分占圆的二分之一。用图形使学生对分数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三)探究“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该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压制,自主学习性也会被削弱。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实际价值。比如在学习“几何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导课内容的讲解,为学生后续探究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要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对知识进行探索,如此,才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自行车车架部分是三角形的设计?”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探索,并最终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升自行车的安全系数,利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引导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感受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数形结合”,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四)以“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数学创新思维
  由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小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要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对此,“数形结合”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地将抽象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其实“数形结合”的概念一直都存在于数学教学中,其作用也十分有效。因为“数形结合”思想具有一定的对比性,这种对比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断思考这种对比性的不同,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学生以往的数学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设一些情景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个有关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问题,并且给出一个具体的图形,学生就会根据具体的图形指示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中,会不断搜索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利用几何图形直观描述来分析数量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有助于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生活现实出发,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 程龙琴. 例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83-84.
  [2] 王柳理.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19(23):18-19.
  [3] 吴军城. 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 当代教研论丛,2018(11):71.
  [4] 侯丽玲.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 华夏教师,2018(26):35-36.
其他文献
摘 要: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模式相比,深度学习更注重以人为中心。小学数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本质化的学习,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因此,文章对小学数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其他知识的学习,处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兼顾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
期刊
摘 要: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的想法。因此,老师要具有精心设计教学和准备各类问题情境的意识,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老师缺乏问题情境创设的意识。当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对问题情境的价值没有全面了解,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过于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能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学习氛围,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这对于学生的綜合学习能力及数学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信息技术  一、小组合作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交流、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被广泛推广。本文就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提升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情況。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一、起源与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都对数学教育的改革开始关注,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因此,学生
期刊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造情境,提供充足的自由探索空间;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和谐宽松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结合教材特点,梳理教学内容  在新课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元素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生活场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活场景教学模式的意义,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活场景教学模式在小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当今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数学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从而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老师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展开数学教学的活动,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中,使学生
期刊
摘 要:期末复习历来是较为复杂的课型,原因是知识量非常大,需要处理的问题又很多,学生感觉十分枯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复习课更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教师也经常带着学生逐题练习,尽管有些题目已经训练过多次。所以,复习课如何促使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出来,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知识体系,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认知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复习课;数感;问题引领  对于期末复习来说,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