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作文教学功利性现象的教学路径初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推广,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表达”作文教学路径,试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融入作文教学中,改变以往功利性的作文教学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让学生从观察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真诚地表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功利性;路径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功利性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直以来,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的考试制度让作文教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科学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需要教师通过长期坚持的系统性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与考试的不可调和的双面夹击下,老师和家长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抱着功利心态,急于求成,忽视了教学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当前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结尾的方法又分为所谓的“总结式”“展望式”“号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看到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了。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于写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写作课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什么样的写作教学才算是成功的?很多一线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或者根本没有来得及去思考。写作成为了一个为应试教育服务的项目,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把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看作是学生能在考场上写出一篇符合阅卷者口味的应试文。这导致了作文教学不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尊重写作能力形成过程的客观性,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无差别式教育,造成了学生作文说自己不愿说的话,写自己不熟悉的事,表达自己不愿抒发的情感。在教师追求为应试而作文的前提下,写作教学单纯注重技能技法成为普遍现象,注重学生人格建构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写作教学更加不为人们所接受。\+①这显然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②
  二、“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表达”作文教学路径
  (一)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5.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幻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思,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7.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相互评改新闻,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③
  从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获得考试高分,而是在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并且在练习中掌握表达的流程、方法和技巧。新课程中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当成教学系统中平等的三要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互动,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
  性。”\+④
  (二)“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表达”教学路径的实施
  改变作文教学功利性的现象,我们需要探寻一种能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模式的写作路径,综合于漪老师的“习作讲评”模式,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模式,我们提出将“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表达”作为写作的路径。这个路径的实施,将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一次作文训练,这四个步骤必须按照顺序一步步走下来,缺一不可。本教学路径的好处在于,每一次训练都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既可以相互联系,又可以独立成章。每一次训练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技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掌握真实性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
  一篇优秀的作文,最根本的就是学生的真实感想,也就是他们的“观察”或者“体验”。
  在南通著名的体验式教育家阿涌叔叔创办的“江海少年通讯社”里,小记者们的习作通常都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长的有4000字,短的只有不到400字。但是不论长短,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向世界表达自己的窗口。他们用笔描述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感受,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孩子的心灵都是最美好,最纯真的,只要他们有感受,有想法,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把这些或许略显稚嫩的体验写成一篇优秀的习作。   我们在教育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写作文要做到我手写我心。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世界的美,带领他们体验美、感受美,最后表达美。当学生学会了观察、感悟和思考,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快事了。
  笔者从小就不害怕写作文,并且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每一次写作之前,老师(有时候是母亲)总要带着笔者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某一种体验。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现在是夏天,草莓上市了,老师想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抓住细节的能力。就带着大家一起到草莓园里面采草莓,和大家一起分享香甜的草莓。然后回去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又比如,今天老师想要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就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论题是《古典音乐OR流行音乐?》。激烈的辩论结束之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一篇习作,题目同样自拟,只要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就可以。
  很多老师费很大的劲,给学生读范文、讲范例、说技巧。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点,等等等等。最后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其实体验是最好的老师,体验过后,学生真的有观察,有感触,有思考,最后写出来的习作不仅具备一切应该具备的要素,而且还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或者新颖的观念。相信学生,学生就有本事让你相信。
  2.感悟在于引导
  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人生阅历比较少。除了读书较多的一些学生可能会有比较强的感受力,大部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需要老师进行积极的引导。面对同样一份材料,学生能解读到什么层次,往往和教师的引导有密切的关联。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美”的话题作文。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抒情散文。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抒情散文,描绘了她眼中的“美”。“初春的杨柳叶是美的,美在不畏严寒;盛夏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出清涟而不妖;深秋的落叶是美的,美在无私的奉献;寒冬的腊梅也是美的,美在傲雪独立……”这位同学已经能够从自然景物中读出它们的内在品质,没有局限在对“美”的“景色”的单纯描绘。对于一个初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这篇习作依然还有提高的余地。
  笔者将这位同学的作文拿到课堂上当作范文讲评,讲评的最后提问全班同学,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事物,都是大家常见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为什么她却能够把这些普通的事物写得这么动人、传神?
  学生们很快明白,美是无处不在的,比美更重要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篇习作这个时候就提升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层次。
  这种提升并不难,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主要靠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要靠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推上一把。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才会养成深入挖掘材料的思维习惯。任何材料都不会拿到手就直接用到作文里去,而是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的感悟。
  3.思考是开放的
  在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并且对材料的感悟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还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有效的将这些材料都组织起来,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笔者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的评价总是:语言优美流畅,修辞手法运用准确,选材巧妙,唯独主题非常模糊。这就好像是一堆美丽的五官胡乱长在一张脸上,局部再美,整体也产生不了美的效果。所以一个明确的,有深度的主题,是一篇好文章产生的最后一个关键,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那个东风。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感悟,可以总结出不同的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的时候,可能是有指向性的。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教师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思考,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一位颇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课堂实例:有一年春天,天气暖得很早,花草树木一下子都开始疯长。可是没几天突然来了倒春寒,竟然下起了大雪。大雪中,刚刚绽放的月季花傲雪而立;才冒出嫩绿的尖角的柳叶条也在风雪中飘摇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能从中感悟到花草面对严寒的韧劲儿。但是大家对这股韧劲儿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认为,花草面对严寒毫不畏惧,既然已经选择了绽放,就断然没有回头的道理。我们做人做事也是一样,既然已经选择了开始,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也有的学生认为,花草之所以要去面对严寒,无非是因为被温暖的天气一时迷惑住,耐不住性子,过早地开放,导致最后自己不得不在严寒中枯萎。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一定要抵抗诱惑,才不至于抱憾终身。
  还有的学生认为,从前冬雪中只有腊梅花迎风独立,占尽风头,他何曾想到自己也有被别的花抢占目光的一天呢?而月季又何曾想到自己也能站在风雪中成为冰雪皇后?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
  更有学生认为,这风雪中的月季就是她自己,孤独又无助。这风雪中的坚持也并非她所愿,谁不想成长在温暖又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呢。所谓的坚持,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老师都非常惊讶,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只是环境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而已。最后一位同学的看法虽然有些悲观,但从她的个人经历来看,这样的看法无可厚非,甚至还比较感人。那一次的习作,虽然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写流水账的情况,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自圆其说。
  在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求学生的思考一定要达到某一个层次,这样反而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掌握通过事物表象探寻,本质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思考自然会更加有深度,有见地。但是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永远不会有进步的机会。
  4.表达的精髓在于真诚
  写作从模仿开始,写作的教学也应该是从模仿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才涉及到“审题”、“立意”、“描写技巧”方面的训练。很多老师在作文课上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训练学生如何把题目写得新颖,如何写一个好的开头,如何写一个漂亮的结尾,如何在文章最后点题,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   对写作技巧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学生写作题材和内容的匮乏。很多被老师们奉为优秀作文的习作,看起来文笔优美流畅,语言精致细腻,中心似乎也比较明确,但是,读来总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写作技巧应该在充实题材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训练。在笔者初中阶段,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片断训练”法。每天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写围绕这个主题写300字的段落。有时候老师也会跟学生一起写。第二天全班交流。片断训练的主题一般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比如“描写一个另你难忘的眼神”“写一写饿的感受”“妈妈的手是什么样的?”如果这一天下雾,那么今天的段落训练就是描写雾。
  这些题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校吃午饭的学生,哪个没有因为老师拖课或者在食堂排队饿过肚子。每一次片断,学生都非常专心地写,平常不怎么会写作的学生也能够超常发挥,写出许多精妙的句子。教师在这些来自学生的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再把这些技巧教给学生。
  教学写作其实并不难,甚至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细腻的心去体验生活,用严谨的态度去思考生活,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生活,写作自然就不是难事。“观察(体验)—感悟—思考”作文教学路径,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原型,进行的一次使写作不再功利,达到我手写我心目标的探索与尝试。本路径相比以往以高分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思路与习惯,训练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与要领,从而从方法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变作文教学的功利性现象。
  [注释]
  ①杨丽萍.写作教学亟待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8.
  ②栾贻爱、顾东臣.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
  ③刘明.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苏州大学.2010.
  ④陈翠芳.新课程理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
  [3]刘明.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苏州大学.2010.
  [4]陈翠芳.新课程理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于漪.作文讲评五十例[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6]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略谈[J].中学语文教学.1999.01.
  [7]李巧敏.九十年代五种教学模式研究[J].
  [8]杨丽萍.写作教学亟待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8.
  [9]丁超.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青春岁月.2002.06.
  [10]闵登峰.二十年来中学作文教学模式研究.[D].2001.
  [11]栾贻爱、顾东臣.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
  [12]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教学法.[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
  [13]赵志伟:《观察与作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4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释了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旨在更新观念,树立人们的和谐观念,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和谐社会;作用;功能  古往今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首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义任务之一。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从而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在其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数学学案习题化、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不规范、使用效率低等一些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数学教学的特点,本文对如何合理编写和使用数学学案加以阐述,以更好发挥数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效率。  关键词:数学学案;课堂教学;编制;使用;效率  1.问题的提出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大多存在录取分数低且学费高,但语言学习能力要求却高于普通专业。这种特点就使得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方面学习要求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欠缺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徐州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现状,并探寻影响其心理和学习现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学习现状  一、导言  伴随经济
期刊
摘要: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之中。战争时期战士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斗技巧,在经过缓慢地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华武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犹如长江黄河,浩浩荡荡,滚滚滔滔。而通背拳更是这璀璨武坛上一朵奇艳的茶花。通背拳中的“劈山”尽显通背的长处及特点。通背拳之葡萄满架六路总手中的劈山有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搂攉挑、斩首劈山等等,无一不显示通背拳的神韵。本
期刊
摘要:综合式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是在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在线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最大限度地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知识体系的更新,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引言  电子技术是是电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包括模拟和数
期刊
摘要:贫困家庭儿童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心理救助需要由国家、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帮助贫困儿童的父母改善教养方式以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等措施,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保证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家庭儿童;心理救助;儿童利益最大化  贫困家庭儿童属于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得不到充裕的甚至必需的物质生活
期刊
摘要:“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解题、分析课文以及课内课外训练等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挖掘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播撒思维的种子,浇灌智慧的花朵,让思维之花开遍课堂,开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触
期刊
摘要: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育人,在新时期大学制度重建、价值重建的历史进程中,应当吸收优秀传统文化,重建具有民族精神特质的“大学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慎独”是儒家所推崇的修身方法和自律境界,体现了人的主体理性自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全面系统的梳理慎独理念源流,弘扬新的慎独精神,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重建“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慎独;立德树人;
期刊
1.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材教法案例分析  1.1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一。(1)教学对象:预备班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热爱祖国、美化家园”。①把爱祖国化为实际行动,练好身体,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韵律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③游戏“绿化祖国”。(4)教学目标:①进行耐力跑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进行游戏
期刊
摘要: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军事科技英语翻译成为我军科技强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目前翻译学界对该领域研究匮乏,故本文在厘定军事科技英语翻译概念和梳理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等效原则的角度探索了军事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军事科技英语;等效原则;翻译标准  随着世界军事新变革,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军事科技英语翻译由此成为军事英语翻译领域的关键环节。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