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专业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接受体育教育,因为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贯穿了“素质培养”的思想。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能力、体力、智力以及体能都能同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以下文章中详细介绍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所起到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素质教育,健康素质,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是不断产生变化的。自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国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不仅确立了“扫除青壮年的文盲现状以及全面性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工作为总体目标,并在落实与贯彻过程中重点强调要教育部门不但重视“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智力”还要重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健康的体魄不仅是青少年为国家以及广大人民服务所必须的基本前提,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生命力健康与旺盛的体现。体育学科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完善素质方面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它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一就是学生们先承受一部分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负荷,在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一个规定动作前都必须先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过程,体育学科在训练中不同的动作必须要有不同的意志品质来支配,这样才能使动作达到准确性、协调性以及节奏性标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素质不可能都一样,体育老师应当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能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体育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重点体现在下列几点:
首先,体育学科是一门比较基础性的学科,它的对象是面向全体的学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接受学校所规定的体育教育,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贯穿着“素质培养”的思想,体育学科的教育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其次,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时候掌握一种新动作,总要伴随着很多的失败,但是通过体育教师的鼓励、帮助以及心理调整,这样最终能让学生取得最后的成功。学生只有在认清自我,准确找到问题的关键,想提高成绩只有这样。再次,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情感。体育学科的项目中没有第一名,只有“更高、更强、更快”。最后,能培养学生的团队以及集体主意精神。集体性和竞争性是体育教育主要特点,学生们在集体的激烈对抗过程中,或者在体育教师的及时总结中,能让学生们认清楚自己的任务以及位置,让学生们能尊重其他学生的劳动并且能容忍其他学生的失误,从而慢慢培养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使学生们持续保持着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健康素质中作用
首先,要把“健康第一”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学校的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这是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大会上有我国党中央以及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是对高校教育的主要要求。作为直接影响着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学校,体育学科必须要将“健康第一”列为主要指导思想。它实际上就是要求高校体育的教育应当把社会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相结合,把育人与育体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为学生们的体育打好基础相结合为重点的指导方向。高校的体育教育要可以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即通过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质能够向社会辐射时,所产生的这种系统的效应。因此,体育教育的根本性责任以及义务就是教师们要努力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并使学生们养成锻炼身体为习惯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说,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我们要“以培养以及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为具体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为主体路线,以培养以及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为主要的指导方向。
其次,充分我们应该发挥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体育教育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素质。对于体育教师们而言,第一,体育教学意识的逐步更新,现代体育教育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行为都是现代体育意识的一些具体反映和结果,因此,我们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并根据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反应作为引导以及管理体育教学为基本依据,这就成为实施以及培养大学生们健康素质的切入点。第二,要学生们学习如何利用体育的教育资源为目的。
再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及时的更新和完善。体育学科的课程是以体育的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是以学生主体的活动、提升体力、能力锻炼、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及手段,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体能、体力、智力、能力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任务的课程。它以学生们的自主性活动(包括设计、裁判、组织、身体活动选择性),内容的综合性,再创性、已然性、经验性、评价的过程性、过程的实践性为具体特征而相对区别与侧重于体育学科课程。它具有双重性质,它一方面隶属于高校体育活动课程体系,在另一方面又隶属于学校体育体系。所以,体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出学校活动课程为基本思想,又要与体育学科课程的互补、互动、互促,为实现学生们“动起来”而服务。
最后,我们应该发挥出各种体育运动的功能。让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塑造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以及其它的素质,这就是体育学科锻炼的心理效应。体育学科的锻炼是流畅以及动态的一种过程,学生们在运动的过程中都能产生一种让学生切实的感觉到精神上愉悦的体验,这就达到了主体、环境以及客体之间的一种协调。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实践主体由外部到内地以及运动环境三者之间所产生的认识、审美、价值相互结合在一起,让其一起推动着学生们自身达到理想效果的生理与心理效应。经过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学科的运动是学生们流畅感的具体来源,它是体育学科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最高值的重要因素。而在体育学科锻炼过程中,流畅感无处不在,学生们在享受流畅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在不断地升华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美感的建立,体育锻炼的愉快感以及流畅感。
参考文献:
[1]张懿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J]
[2] 宫怀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