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课观人人不同,且不断发展的,科学评课观,旨在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追求生命的另类高度,体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生命课堂观”是科学的评课观的理想追求,要求我们建构“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实现学生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的和谐统一,让生命主体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课观 教师 学生 生命
The life sciences to comment the class view:Teacher life in addition kind of altitude
Xu Haozhuang
Abstract: Comments class view everybody to be different,also develops unceasingly,the science comments the class view,is for the purpose of guiding the teacher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the pursue life in addition a kind of altitude,manifests promotes each student full sca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objective,“the life classroom view” is scientific comments the class view ideal pursue,requests us to construct “the speculation classroom”,“the emotion classroom” and “the adaptation classroom”,realizes the student rationality life,the moral life and the esthetic life harmonious unification,lets the life main body experience the life happily the dignity,the creation.
Keyword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Comments the class viewTeacher Student Life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49-03
评课观体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思想,李子江指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理,评课是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另觅起点。评课是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内容,依什么评课,评什么,怎么评,也就形成了各自的评课观,评课观如同人生观、世界观,是不断发展的,从教师素质决定论到以学评教、注重教学特色、生命课堂观,呈现出笔者评课思想的发展轨迹。
1.以学评教的评课观
以前,笔者总是从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出发,去评论课的优劣,如板书是否漂亮,表情是否丰富,普通话是否流利,教学环节是否顺畅,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都在说明教师的素质决定课的质量。05年暑期,笔者参加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编写,并分《教学评价概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章编写,负责编写《教师评价》的张位龙同志,提出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教学有效性、教师素养、教学特色五方面入手,倡导以学评教,注重教学特色,体现出新课程“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堂教学观。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教师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习状态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广度、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省教研员曾说:我们该怎样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考虑通过这堂课,我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才去联系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而不是以本为本,因为课本仅仅是个例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更要切中时代脉搏,抓住社会热点,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有了资源,再考虑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讲授法,还是情境法,是合作探究,还是自主学习。
按此思路,笔者在执教人教版思想品德《社交礼仪ABC》一课时,首先考虑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该了解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将以运用,由此确定教学目标:①了解最基本的社交礼仪;②认识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③教育学生做文明公民。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他们想象自己与同学、长辈、异性朋友相见时的社交礼仪,播放《大长今》,让学生比较古今礼仪的差异,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社交礼仪的认识,设计生活情境《小华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社交礼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礼仪问题,从民族大团结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礼仪习俗问题;最后回归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则,制定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的礼仪规则,依据自己制定的规则,评选班级礼仪形象大使,明确礼仪既是种民族文化,又是种道德规范。想想教学情境一个接一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心里非常平静,但两位区教科室领导并不认同,一位说语言平淡,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太多;一位说没考虑到学生能力发展,没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会礼仪,在生活中去领悟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显然,两位领导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评课观。
2.注重教学特色的评课观
浙大教授盛群力说:象我这样,普通话不标准,声音不悦耳,表情不丰富,相貌也平平,难道不能当教师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只要在课堂上出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你就是成功的。这个“优势”就是教师的教学特色,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创新,可以是语言的幽默诙谐,可以是以情取胜,可以是以理服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07年的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笔者是教师评委,参赛教师抽签到的仅仅是张写有一句课标的纸条,依“标”施教,教师必须在一天备课后,将自己的精彩呈现给观众。一位来自绍兴的男教师,普通话不标准,表述不流畅,词汇不丰富,但他非常镇定,拿出一张遂昌地图(上课地点在丽水遂昌),说是在所住房间里找到的,然后提出个假设:如果老师从绍兴到遂昌,应该怎么走?学生分组,对照地图,标出路线,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强调交通图和旅游图的使用方法,接着提出:我初次到遂昌,还有下面在座的教师,你能否作导游,介绍一下家乡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特产,学生分组整理材料,争着发言,在了解遂昌基本概况后,教师又提出:明天老师要回家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带回去?学生又是一番激烈地讨论,然后纷纷举手,既讲特产,又说理由。整堂课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评委纷纷给出高分。巧妙提问的教学机智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在市优质课评比中,听完同事吴老师执教的思想品德《网络交往新空间》后,笔者认为最大优点是发挥自己擅长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由《网络少年》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网络概念,接着让学生浏览许多网页,由此引出一个班级网页设计大赛:某班几个网络高手,都参与了本次大赛,分别是小威、小刘、小白、小王,看看他们是如何设计的?小威想为某个白血病人捐款,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救助网站的网页,从中让学生体会网络的丰富性;小刘在上网时遇到一位网友说自己也是学生,因急用要求他把零用钱汇给对方,小刘该怎么办呢?从中让学生体会网络的虚拟性。认识了网络的特点,同学们又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以享受网络的丰富性,真正做到健康上网。教师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让学生大声朗读《公约》,最后评选网络高手,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整堂课大情境中设小情境,通过活动逐一落实知识点,教师只是串针引线。
精彩的课堂依赖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它不仅理清了教学脉络,而且教师教得洒脱,学生学得轻松。
课以载“道”,“道”,主要指教学理念、教育思想。2006年,笔者参加了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研讨会,听了三堂研究课,说是尝试,其实在推广研究成果,作阶段汇报。评议时,一位特级教师指出,有没有理性,有没有自己的一种教学思想或风格,应该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笔者非常赞同。许多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肯定会涉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操作步骤等,这种模式、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反映,否则何来成果,不是凭空捏造吗?而且成果要经得起检验。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了这点,却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时兴,一位教研员在听完一堂课后说:新课改已不再新了,很多课堂总是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成果汇报、师生互评、课堂感受、教师总结一种模式,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我们的研究只停留于纸面,没有深入实践,反复论证,再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教学思想的结果。如此,教师只能是教书匠。
3.生命课堂观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以陶冶学生精神人格境界为根本追求的课堂,更是直接向人们“传送生命气息”的重要场所,换言之,课堂是促进人的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这个生命发展场是由以下三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整体。
首先,课堂应当是一个“思维场”,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高智慧的生成是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真正启动和高质量的运转的,因此,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堂始终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但仍然有必要去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有则阅读卡,大意为在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美国人认为哥伦布是令人尊敬的长者,而印第安人认为他是殖民统治的领袖,要求学生回答同意谁的观点。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免,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毁灭了印第安文明,却形成并发展了美国等“移民国家”,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时,必须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辨方法。运用这种思辨方法,我们还可以分析历史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既要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又要指出他们的过错,最后定论功过相比,孰重孰轻。
其次,课堂应当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养成,使其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生命课堂的内核,失去情感也就失去了课堂生命。在传统课堂,教师往往是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既没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的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中学生最压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种瘦骨嶙峋、味同嚼蜡、板着面孔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他们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溢生活气息、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及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干瘪瘪,瘦愣愣,一二三四,开中药铺,无血无肉,这怎能叫他们消化吸收得了?笔者认为“以情感人”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讲课有激情,语调高低顿挫,快慢有律,有时细水潺潺,有时如战鼓铿锵;二是以事感人,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省特级教师陈国辉曾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因此,他的课总是讲自己切身体会过的(或课前必亲历体验),讲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关注的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指学生的心灵深处,情至深处,热泪盈眶,物我两忘。
再次,课堂应当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生命。课堂生活离不开活动,学生又是课堂生活的第一主角,因此,在我们的课堂里,如果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滞的局面,让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笔者在执教《礼乐文明的确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时,要求学生围绕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的发展和完善,难点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即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自编自导《周王分封》,以了解分封制;《采访周王》,以了解礼乐制度;为更透彻地理解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作用,笔者先让学生看了西周时朝见、迎宾的片段,再明确学生承担相应角色的注意点,通过采访,学生认识到、体验到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它和等级制度一起,共同巩固了西周统治,另一方面又摧残了人性和创造性。
树立科学的评课观,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体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改进的策略固然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尊重生命、创造生命。科学的评课观就要我们树立“生命课堂观”,建构“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实现学生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生命主体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才能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张国平主编.《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初中思想品德》,2005年12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人民教育出版社,P5、P6
[4] 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0月
[5]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6] 刘慧.《生命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课观 教师 学生 生命
The life sciences to comment the class view:Teacher life in addition kind of altitude
Xu Haozhuang
Abstract: Comments class view everybody to be different,also develops unceasingly,the science comments the class view,is for the purpose of guiding the teacher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the pursue life in addition a kind of altitude,manifests promotes each student full sca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objective,“the life classroom view” is scientific comments the class view ideal pursue,requests us to construct “the speculation classroom”,“the emotion classroom” and “the adaptation classroom”,realizes the student rationality life,the moral life and the esthetic life harmonious unification,lets the life main body experience the life happily the dignity,the creation.
Keyword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Comments the class viewTeacher Student Life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49-03
评课观体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思想,李子江指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理,评课是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另觅起点。评课是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内容,依什么评课,评什么,怎么评,也就形成了各自的评课观,评课观如同人生观、世界观,是不断发展的,从教师素质决定论到以学评教、注重教学特色、生命课堂观,呈现出笔者评课思想的发展轨迹。
1.以学评教的评课观
以前,笔者总是从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出发,去评论课的优劣,如板书是否漂亮,表情是否丰富,普通话是否流利,教学环节是否顺畅,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都在说明教师的素质决定课的质量。05年暑期,笔者参加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编写,并分《教学评价概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章编写,负责编写《教师评价》的张位龙同志,提出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教学有效性、教师素养、教学特色五方面入手,倡导以学评教,注重教学特色,体现出新课程“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堂教学观。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教师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习状态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广度、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省教研员曾说:我们该怎样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考虑通过这堂课,我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才去联系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而不是以本为本,因为课本仅仅是个例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更要切中时代脉搏,抓住社会热点,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有了资源,再考虑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讲授法,还是情境法,是合作探究,还是自主学习。
按此思路,笔者在执教人教版思想品德《社交礼仪ABC》一课时,首先考虑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该了解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将以运用,由此确定教学目标:①了解最基本的社交礼仪;②认识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③教育学生做文明公民。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他们想象自己与同学、长辈、异性朋友相见时的社交礼仪,播放《大长今》,让学生比较古今礼仪的差异,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社交礼仪的认识,设计生活情境《小华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社交礼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礼仪问题,从民族大团结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礼仪习俗问题;最后回归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则,制定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的礼仪规则,依据自己制定的规则,评选班级礼仪形象大使,明确礼仪既是种民族文化,又是种道德规范。想想教学情境一个接一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心里非常平静,但两位区教科室领导并不认同,一位说语言平淡,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太多;一位说没考虑到学生能力发展,没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会礼仪,在生活中去领悟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显然,两位领导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评课观。
2.注重教学特色的评课观
浙大教授盛群力说:象我这样,普通话不标准,声音不悦耳,表情不丰富,相貌也平平,难道不能当教师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只要在课堂上出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你就是成功的。这个“优势”就是教师的教学特色,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创新,可以是语言的幽默诙谐,可以是以情取胜,可以是以理服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07年的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笔者是教师评委,参赛教师抽签到的仅仅是张写有一句课标的纸条,依“标”施教,教师必须在一天备课后,将自己的精彩呈现给观众。一位来自绍兴的男教师,普通话不标准,表述不流畅,词汇不丰富,但他非常镇定,拿出一张遂昌地图(上课地点在丽水遂昌),说是在所住房间里找到的,然后提出个假设:如果老师从绍兴到遂昌,应该怎么走?学生分组,对照地图,标出路线,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强调交通图和旅游图的使用方法,接着提出:我初次到遂昌,还有下面在座的教师,你能否作导游,介绍一下家乡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特产,学生分组整理材料,争着发言,在了解遂昌基本概况后,教师又提出:明天老师要回家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带回去?学生又是一番激烈地讨论,然后纷纷举手,既讲特产,又说理由。整堂课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评委纷纷给出高分。巧妙提问的教学机智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在市优质课评比中,听完同事吴老师执教的思想品德《网络交往新空间》后,笔者认为最大优点是发挥自己擅长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由《网络少年》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网络概念,接着让学生浏览许多网页,由此引出一个班级网页设计大赛:某班几个网络高手,都参与了本次大赛,分别是小威、小刘、小白、小王,看看他们是如何设计的?小威想为某个白血病人捐款,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救助网站的网页,从中让学生体会网络的丰富性;小刘在上网时遇到一位网友说自己也是学生,因急用要求他把零用钱汇给对方,小刘该怎么办呢?从中让学生体会网络的虚拟性。认识了网络的特点,同学们又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以享受网络的丰富性,真正做到健康上网。教师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让学生大声朗读《公约》,最后评选网络高手,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整堂课大情境中设小情境,通过活动逐一落实知识点,教师只是串针引线。
精彩的课堂依赖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它不仅理清了教学脉络,而且教师教得洒脱,学生学得轻松。
课以载“道”,“道”,主要指教学理念、教育思想。2006年,笔者参加了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研讨会,听了三堂研究课,说是尝试,其实在推广研究成果,作阶段汇报。评议时,一位特级教师指出,有没有理性,有没有自己的一种教学思想或风格,应该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笔者非常赞同。许多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肯定会涉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操作步骤等,这种模式、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反映,否则何来成果,不是凭空捏造吗?而且成果要经得起检验。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了这点,却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时兴,一位教研员在听完一堂课后说:新课改已不再新了,很多课堂总是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成果汇报、师生互评、课堂感受、教师总结一种模式,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我们的研究只停留于纸面,没有深入实践,反复论证,再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教学思想的结果。如此,教师只能是教书匠。
3.生命课堂观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以陶冶学生精神人格境界为根本追求的课堂,更是直接向人们“传送生命气息”的重要场所,换言之,课堂是促进人的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这个生命发展场是由以下三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整体。
首先,课堂应当是一个“思维场”,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高智慧的生成是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真正启动和高质量的运转的,因此,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堂始终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但仍然有必要去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有则阅读卡,大意为在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美国人认为哥伦布是令人尊敬的长者,而印第安人认为他是殖民统治的领袖,要求学生回答同意谁的观点。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免,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毁灭了印第安文明,却形成并发展了美国等“移民国家”,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时,必须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辨方法。运用这种思辨方法,我们还可以分析历史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既要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又要指出他们的过错,最后定论功过相比,孰重孰轻。
其次,课堂应当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养成,使其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生命课堂的内核,失去情感也就失去了课堂生命。在传统课堂,教师往往是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既没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也不可能有生命的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中学生最压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种瘦骨嶙峋、味同嚼蜡、板着面孔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他们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溢生活气息、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及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干瘪瘪,瘦愣愣,一二三四,开中药铺,无血无肉,这怎能叫他们消化吸收得了?笔者认为“以情感人”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讲课有激情,语调高低顿挫,快慢有律,有时细水潺潺,有时如战鼓铿锵;二是以事感人,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省特级教师陈国辉曾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因此,他的课总是讲自己切身体会过的(或课前必亲历体验),讲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关注的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指学生的心灵深处,情至深处,热泪盈眶,物我两忘。
再次,课堂应当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生命。课堂生活离不开活动,学生又是课堂生活的第一主角,因此,在我们的课堂里,如果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滞的局面,让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笔者在执教《礼乐文明的确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时,要求学生围绕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的发展和完善,难点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即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自编自导《周王分封》,以了解分封制;《采访周王》,以了解礼乐制度;为更透彻地理解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作用,笔者先让学生看了西周时朝见、迎宾的片段,再明确学生承担相应角色的注意点,通过采访,学生认识到、体验到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它和等级制度一起,共同巩固了西周统治,另一方面又摧残了人性和创造性。
树立科学的评课观,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体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改进的策略固然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尊重生命、创造生命。科学的评课观就要我们树立“生命课堂观”,建构“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实现学生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生命主体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才能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张国平主编.《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初中思想品德》,2005年12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人民教育出版社,P5、P6
[4] 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0月
[5]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6] 刘慧.《生命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