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自然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如教学第二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我让学生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带来,从中筛选代表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输入电脑。然后,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由于照片取材于学生,形象的画面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提供形象,化解重难点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的认识活动。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形象地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使其把感觉变成概念,从而帮助教师巧妙地化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
如第六册《请到我家乡来》一课,学生虽身在家乡,但若要他说家乡的美、家乡的特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时,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而只靠教师一味地讲解,对重、难点的突破也收效甚微。对此,我在备课时将家乡的风土人情、优美风景、地方特产,工农业及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拍摄成专题片《腾飞的龙川》,并配上音乐《春江花都》。课堂教学时,先和学生互动交流家乡的变化发展,随后让学生欣赏专题片《腾飞的龙川》。学生观看时兴趣盎然,目不转睛。看后大家惊叹不已:想不到家乡的发展如此之快,变化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显然,教材的重难点得以有效化解。
三、拓展知识,丰富内容
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访问、远程调查和异地合作研究是打破时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第九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在了解课文后,我顺势启发:除了书中向我们讲述的“四大发明”“千年不衰的汉字”“历史文化名人”“璀璨的艺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吗?他们的成绩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此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获得学习信息。“雄伟壮观,静中寓动的万里长城、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人类艺术的瑰宝——书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戏曲” ;“讲究偶联、对仗的中国成语,阴阳之妙,道理颇深” ;“浓缩和提炼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的,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的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的缩影,战争艺术和军事智慧的结晶——中国象棋”……学生似乎一下子个个成了“小博士”。多媒体网络有效地拓展了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再现情境,培养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境,能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和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
如第六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一组美好的图片:有干净整齐的街道,有健全完美的体育设施,有绿草如荫的草地,有连接亲情的公用电话……同时配以优美悦耳的音乐,让学生们陶醉在美的世界。然后展示一组与之反差比较大的录象:脏乱泥泞的道路,残缺不全的体育设施,被破坏的公用电话、路灯,脏乱的校园等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形象的对比画面,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懂得每个公民要爱护公共设施,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道德情感。
五、激发动机,规范行为
引导行为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
如第三册《我来试试看》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关于班级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事例的课件,让学生们跟着做,看谁做得好。事例:(1)小军学会拌凉菜并能帮助妈妈整理房间了。(2)张强学会收拾书架了。(3)东东学会自己买文具了。(4)明明学会自己洗衣服并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加上教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学懂,会用,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做好以上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不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使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加有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自然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如教学第二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我让学生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带来,从中筛选代表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输入电脑。然后,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由于照片取材于学生,形象的画面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提供形象,化解重难点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的认识活动。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形象地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使其把感觉变成概念,从而帮助教师巧妙地化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
如第六册《请到我家乡来》一课,学生虽身在家乡,但若要他说家乡的美、家乡的特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时,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而只靠教师一味地讲解,对重、难点的突破也收效甚微。对此,我在备课时将家乡的风土人情、优美风景、地方特产,工农业及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拍摄成专题片《腾飞的龙川》,并配上音乐《春江花都》。课堂教学时,先和学生互动交流家乡的变化发展,随后让学生欣赏专题片《腾飞的龙川》。学生观看时兴趣盎然,目不转睛。看后大家惊叹不已:想不到家乡的发展如此之快,变化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显然,教材的重难点得以有效化解。
三、拓展知识,丰富内容
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访问、远程调查和异地合作研究是打破时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第九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在了解课文后,我顺势启发:除了书中向我们讲述的“四大发明”“千年不衰的汉字”“历史文化名人”“璀璨的艺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吗?他们的成绩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此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获得学习信息。“雄伟壮观,静中寓动的万里长城、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人类艺术的瑰宝——书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戏曲” ;“讲究偶联、对仗的中国成语,阴阳之妙,道理颇深” ;“浓缩和提炼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的,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的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的缩影,战争艺术和军事智慧的结晶——中国象棋”……学生似乎一下子个个成了“小博士”。多媒体网络有效地拓展了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再现情境,培养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境,能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和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
如第六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一组美好的图片:有干净整齐的街道,有健全完美的体育设施,有绿草如荫的草地,有连接亲情的公用电话……同时配以优美悦耳的音乐,让学生们陶醉在美的世界。然后展示一组与之反差比较大的录象:脏乱泥泞的道路,残缺不全的体育设施,被破坏的公用电话、路灯,脏乱的校园等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形象的对比画面,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懂得每个公民要爱护公共设施,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道德情感。
五、激发动机,规范行为
引导行为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
如第三册《我来试试看》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关于班级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事例的课件,让学生们跟着做,看谁做得好。事例:(1)小军学会拌凉菜并能帮助妈妈整理房间了。(2)张强学会收拾书架了。(3)东东学会自己买文具了。(4)明明学会自己洗衣服并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加上教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学懂,会用,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做好以上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不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使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加有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