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在其干预下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IR及MS的关系,指导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有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服药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及其它生化指标,评价吡格列酮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红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O.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吡格列酮组治疗12周后PAI-1、CRP下降(P<O.05),脂联素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AI-1、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进一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防止β细胞功能衰退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复制缺氧、缺氧后吸入纯氧大鼠肺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杂交检测、SqRT-PCR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疗法及两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
2012年以来,MOOCs浪潮从美国开始席卷包括我国高校在内的全球教育领域,引发了有关高校教学改革和未来生存发展的深入思考。身处教学改革困境的我国约90%的地方高校,面对滚滚
<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DENV有4种血清型(DENV1~4),感染DENV后可发生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Derlin是内质网膜上的四次跨膜蛋白,近年来已经发现其三个成员,即Derlin-1,Derlin-2和Derlin-3。Derlin在内质网相关性降解信号通路中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参与错误折叠蛋白的
构建湖北创新驿站的建设框架,分析了湖北创新驿站的运作模式和技术服务功能,即通过建立创新驿站提高湖北省各市州高新区(园)的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各地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的:探讨脂联素、LOX-1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组,高血压1级(37例),2级(40例),3级43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于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与乙醇致双硫伦样反应的常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方法对本院2年来发生双硫伦样反应的3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①用药前后及饮酒前后对
<正>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a=Δv/Δt,当时间间隔不为0时,加速度指的是平均加速度,为过程量,反映某一时间段物体的运动规律。当时间间隔趋于0时,原来的公式变
本文从词概念框架入手,讨论拟构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以下问题:后入框架概念的形式表征、框架内语义的变化转换、框架内词语参与命名框架外客体、隐喻和转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