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孕育了承德本色鲜活、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对承德地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盛和衰退,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 承德 民族传统体育 历史文化
承德地处东北、西北之间,现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自古就是北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活跃地区,一向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在千余年相互融合、相互生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民族传统体育,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增添了浓重的因子。
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
古代的北方包括东北、西北广大地区,承德位于二者之间,是连接东北、西北的纽带。这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东胡、匈奴和华夏三个民族活动的中心地带。它既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与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活跃地区,一向为多民族聚居地。
从战国至隋唐,先后有亚遨、山戎、乌桓、东胡、匈奴、鲜卑、柔丝、敕勒和库莫溪等民族到这里聚居。这一历史时期,用于各民族生产和军事的骑射、格斗成为这里民族传统体育的萌芽。到五代、辽、金、元、明时期,这里成为契丹、女真和蒙古民族的生息之所。随着元朝经济文化的繁荣,蒙古民族体育盛会“那达慕”也在这里出现了,“摔跤”、“秋千”、“叼羊”等民族体育活动在民间开始盛行。明代,社会繁荣、民族团结,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民间体育“踢键子”、“武术”等在这里尤为活跃,“踢键子”活动在承德一直流传至今。到清朝时期,满族人人关。随着满族人口的增加,满族传统体育在这里有了突破性发展。如康熙二十年(1681),清王朝在承德北部设立了“木兰围场”(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每年秋季,清帝率王公大臣、八旗兵甲一万余人、有时3万余人到木兰围场打猎,这一活动被称为“木兰秋狝”大典。据《热河府志》记载,“木兰秋狝”是一种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活动,目的是在和平时期通过表演活动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每次行围结束,都要回驻张三营(今隆化县张三营镇)行宫,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会上还要再一次表演具有民族习俗的传统体育,如诈马(赛马)、什榜(音乐)、相扑(摔跤)等项目来庆祝行围的胜利。由此可见,承德地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数千年民族体育文化的渊薮,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无不鲜活而又丰富地表现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在承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着本色鲜活的民族传统体育。
孕育在庙会文化中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承德境内有大量的庙宇,除宏伟的外八庙外,各地还有“娘娘庙”、“玉皇庙”、“菩萨庙”、“文庙”、“武庙”、“药王庙”等多不胜数,形成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每个庙宇都有各自的庙会。至今,当地最负盛名的承德县兴隆山镇,每年三月三都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有来自不同乡镇自发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中幡、高跷、地秧歌、旱船、跑驴、狮子舞、踩寸子、背阿哥、马叉、武术等3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引来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达到万人空巷、拥路塞街的地步。这里的庙会文化成了孕育承德民族传统体育的温床。
孕育在民俗文化中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承德地域内的民俗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累,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相互传承才逐渐形成的。承德地域内的民俗文化很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尤其以各民族日常生活中孕育形成的游艺、娱乐、游戏等民族传统体育最能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就有20多种,如踢行头、荡秋千、撞拐、打奔儿、打嘎、冰嘎、滑冰、抓嘎拉哈、跑马城、跳骆驼、赛威呼、踢键子等;民间棋类娱乐有老牛赶山、憋死牛、三星四斜、九连棋、十二连棋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身教,代代相传,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关键词 承德 民族传统体育 历史文化
承德地处东北、西北之间,现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自古就是北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活跃地区,一向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在千余年相互融合、相互生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民族传统体育,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增添了浓重的因子。
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
古代的北方包括东北、西北广大地区,承德位于二者之间,是连接东北、西北的纽带。这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东胡、匈奴和华夏三个民族活动的中心地带。它既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与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活跃地区,一向为多民族聚居地。
从战国至隋唐,先后有亚遨、山戎、乌桓、东胡、匈奴、鲜卑、柔丝、敕勒和库莫溪等民族到这里聚居。这一历史时期,用于各民族生产和军事的骑射、格斗成为这里民族传统体育的萌芽。到五代、辽、金、元、明时期,这里成为契丹、女真和蒙古民族的生息之所。随着元朝经济文化的繁荣,蒙古民族体育盛会“那达慕”也在这里出现了,“摔跤”、“秋千”、“叼羊”等民族体育活动在民间开始盛行。明代,社会繁荣、民族团结,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民间体育“踢键子”、“武术”等在这里尤为活跃,“踢键子”活动在承德一直流传至今。到清朝时期,满族人人关。随着满族人口的增加,满族传统体育在这里有了突破性发展。如康熙二十年(1681),清王朝在承德北部设立了“木兰围场”(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每年秋季,清帝率王公大臣、八旗兵甲一万余人、有时3万余人到木兰围场打猎,这一活动被称为“木兰秋狝”大典。据《热河府志》记载,“木兰秋狝”是一种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活动,目的是在和平时期通过表演活动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每次行围结束,都要回驻张三营(今隆化县张三营镇)行宫,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会上还要再一次表演具有民族习俗的传统体育,如诈马(赛马)、什榜(音乐)、相扑(摔跤)等项目来庆祝行围的胜利。由此可见,承德地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数千年民族体育文化的渊薮,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无不鲜活而又丰富地表现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在承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着本色鲜活的民族传统体育。
孕育在庙会文化中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承德境内有大量的庙宇,除宏伟的外八庙外,各地还有“娘娘庙”、“玉皇庙”、“菩萨庙”、“文庙”、“武庙”、“药王庙”等多不胜数,形成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每个庙宇都有各自的庙会。至今,当地最负盛名的承德县兴隆山镇,每年三月三都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有来自不同乡镇自发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中幡、高跷、地秧歌、旱船、跑驴、狮子舞、踩寸子、背阿哥、马叉、武术等3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引来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达到万人空巷、拥路塞街的地步。这里的庙会文化成了孕育承德民族传统体育的温床。
孕育在民俗文化中的承德民族传统体育。承德地域内的民俗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累,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相互传承才逐渐形成的。承德地域内的民俗文化很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尤其以各民族日常生活中孕育形成的游艺、娱乐、游戏等民族传统体育最能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就有20多种,如踢行头、荡秋千、撞拐、打奔儿、打嘎、冰嘎、滑冰、抓嘎拉哈、跑马城、跳骆驼、赛威呼、踢键子等;民间棋类娱乐有老牛赶山、憋死牛、三星四斜、九连棋、十二连棋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身教,代代相传,使其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