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度一下“文化”,便有许许多多对该概念的解释、分析。其中来源于《中国文化概论》大纲绪论部分的关于“文化”的论述颇为简明扼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显然,上述的分析是基于对文化狭义层面的理解,认为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认同这样的论断。顺着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为班级文化下个定义:
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班级文化。
一、构建初中班级文化的意义
文化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时刻影响着你,左右着你。《祝福》中的祥林嫂,一个年轻、健康、能干的生命,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木偶人?直接的原因是四婶不让她碰祭祀用品。如果换一个时空,主人不让保姆碰祭祀用品有什么关系呢?保姆不是落得个清闲,过得更轻松?可是,那时那刻的祥林嫂是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女人是不可以再嫁的,再嫁是可耻的;寡妇是脏的,是晦气的。更糟糕的是祥林嫂相信这样的文化理念,她没有能力挣脱这样的文化束缚,当她满怀信心地用自己将近一年的工资捐了门槛,以为赎清自己的罪孽的时候,听到的还是四婶大声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于是她崩溃了,一夜之间变成了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最终被人家扫地出门,饿死,冻死。
不良文化的力量是如此的恐怖,而优秀文化却又能催生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回眸共产党的奋斗史,其实那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成长史,理想、信念,奋斗、牺牲,到处流淌着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涌现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红军时期的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江姐;抗美援朝时期的黄继光、邱少云。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怎样的文化,就决定了这个组织有怎样的灵魂,有怎样的灵魂就有怎样的精神,有怎样的精神,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状态。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一个有好的班级文化的集体,班级成员会以志存高远、意志顽强为荣,以自甘平庸、贪图享受为耻;会以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为荣,以应付、抄袭作业为耻;会以遵守规章制度为荣,以破坏纪律为耻……
总之,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意义重大。
二、构建优良的初中班级文化的策略
1.从硬件入手,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开设各种园地——“小作家”“精美作业”“百科知识”“书画家”“图书角”“光荣榜”,让教室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让班级文化的价值导向具体真切地体现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时刻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行动。
2.从面上引领,充分利用班团课、读报课的时间,结合班级日常发生的事件,围绕班级文化的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是别的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班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得到改进。每次班团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主题,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专题演讲、辩论赛、看录像等。比如,当学生出现穿名牌攀比的现象时,当学生开始追求“义气”时,当国家遇上庆典、灾难时,都可以顺势开展主题鲜明的班团活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曾经结合北京奥运,仿电视节目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扮演冠军的《冠军面对面》主题班会,当平时懒散的学生扮演菲尔普斯大讲自己的奋斗史,并把“天赋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努力才是你成功的保障”送给同学时,他自己也深受教育,后来渐渐克服了懒散,慢慢变得勤奋了。当学生们感觉学习任务重,有畏难情绪时,我就选引“神七”宇航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他们要学的课程更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都要学,涉及十几个门类、三十多个学科,以此来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己。
(2)利用好读报课时间,选用影视书报内容,经常性地浇灌学生的精神园地。班团活动毕竟每周只有一次,而学生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所以,每天的读报课时间就显得很宝贵。教师应重视这个时段的价值,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某种理念,围绕某个教育目标,每天或每隔一天为学生读一段文章,或看一段视频;可以结合当天的班级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向学生宣读当天的与目标相关的时事新闻。比如,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可以充分借助世博会这座宝藏,通过给学生介绍世博会的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世界多元文化理念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文明素养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等等。
3.从点上着手,充分利用好周记、谈心等教育方式,和学生一对一地交流,引领每一个心灵融入班级文化的氛围里。
(1)重视周记的批阅工作,针对学生在周记中表现出的思想情绪,耐心委婉地给以分析、解释、解答,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情绪波动大的同学,要多关注。只要语言得体恰当,书面的交流其效果往往是当面的言语交流所不及的。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的习惯,结合学生近几天的表现在周记中写一句寄语。当发现该同学自习课纪律不好时,写一句“静能生慧”;当月考结束,对经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同学,我会写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有针对性的谈心。教育的难处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同样一句批评的话,有的同学会很快地接受并作为自己的一种鞭策;有的同学则会耿耿于怀,压抑好几天;有的同学则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甚至跟老师对着干。当教师看到学生的异常后,应及时找同学谈心,以平等、和蔼的姿态跟他对话,帮他分析问题,引领他树立正确的观念,回到班级文化正常的节拍中来。
4.遵循一个原则:不吝啬夸奖鼓励,杜绝讽刺挖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隐秘,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对别人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班主任老师,切勿恶语、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往往使人如沐春风。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所以,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也会爱他们的学校,爱他们的老师,爱他们的班集体。
一个有着优秀文化的班集体,爱肯定是它最基本的特征。有爱就有平等,有平等就有和谐,有了和谐才有持续的发展。
5.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要配合一定的规章制度。古人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过程中会有反复,所以需要纪律来约束保证。当学生对各种事物形成共同的正确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让他们在制度中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各种良好习惯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班级文化,一旦有了优秀的强有力的班级文化,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就走向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
(作者单位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显然,上述的分析是基于对文化狭义层面的理解,认为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认同这样的论断。顺着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为班级文化下个定义:
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班级文化。
一、构建初中班级文化的意义
文化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时刻影响着你,左右着你。《祝福》中的祥林嫂,一个年轻、健康、能干的生命,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木偶人?直接的原因是四婶不让她碰祭祀用品。如果换一个时空,主人不让保姆碰祭祀用品有什么关系呢?保姆不是落得个清闲,过得更轻松?可是,那时那刻的祥林嫂是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女人是不可以再嫁的,再嫁是可耻的;寡妇是脏的,是晦气的。更糟糕的是祥林嫂相信这样的文化理念,她没有能力挣脱这样的文化束缚,当她满怀信心地用自己将近一年的工资捐了门槛,以为赎清自己的罪孽的时候,听到的还是四婶大声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于是她崩溃了,一夜之间变成了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最终被人家扫地出门,饿死,冻死。
不良文化的力量是如此的恐怖,而优秀文化却又能催生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回眸共产党的奋斗史,其实那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成长史,理想、信念,奋斗、牺牲,到处流淌着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涌现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红军时期的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江姐;抗美援朝时期的黄继光、邱少云。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怎样的文化,就决定了这个组织有怎样的灵魂,有怎样的灵魂就有怎样的精神,有怎样的精神,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状态。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一个有好的班级文化的集体,班级成员会以志存高远、意志顽强为荣,以自甘平庸、贪图享受为耻;会以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为荣,以应付、抄袭作业为耻;会以遵守规章制度为荣,以破坏纪律为耻……
总之,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意义重大。
二、构建优良的初中班级文化的策略
1.从硬件入手,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开设各种园地——“小作家”“精美作业”“百科知识”“书画家”“图书角”“光荣榜”,让教室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让班级文化的价值导向具体真切地体现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时刻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行动。
2.从面上引领,充分利用班团课、读报课的时间,结合班级日常发生的事件,围绕班级文化的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是别的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班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得到改进。每次班团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主题,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专题演讲、辩论赛、看录像等。比如,当学生出现穿名牌攀比的现象时,当学生开始追求“义气”时,当国家遇上庆典、灾难时,都可以顺势开展主题鲜明的班团活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曾经结合北京奥运,仿电视节目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扮演冠军的《冠军面对面》主题班会,当平时懒散的学生扮演菲尔普斯大讲自己的奋斗史,并把“天赋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努力才是你成功的保障”送给同学时,他自己也深受教育,后来渐渐克服了懒散,慢慢变得勤奋了。当学生们感觉学习任务重,有畏难情绪时,我就选引“神七”宇航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他们要学的课程更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都要学,涉及十几个门类、三十多个学科,以此来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己。
(2)利用好读报课时间,选用影视书报内容,经常性地浇灌学生的精神园地。班团活动毕竟每周只有一次,而学生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所以,每天的读报课时间就显得很宝贵。教师应重视这个时段的价值,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某种理念,围绕某个教育目标,每天或每隔一天为学生读一段文章,或看一段视频;可以结合当天的班级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向学生宣读当天的与目标相关的时事新闻。比如,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可以充分借助世博会这座宝藏,通过给学生介绍世博会的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世界多元文化理念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文明素养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等等。
3.从点上着手,充分利用好周记、谈心等教育方式,和学生一对一地交流,引领每一个心灵融入班级文化的氛围里。
(1)重视周记的批阅工作,针对学生在周记中表现出的思想情绪,耐心委婉地给以分析、解释、解答,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情绪波动大的同学,要多关注。只要语言得体恰当,书面的交流其效果往往是当面的言语交流所不及的。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的习惯,结合学生近几天的表现在周记中写一句寄语。当发现该同学自习课纪律不好时,写一句“静能生慧”;当月考结束,对经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同学,我会写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有针对性的谈心。教育的难处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同样一句批评的话,有的同学会很快地接受并作为自己的一种鞭策;有的同学则会耿耿于怀,压抑好几天;有的同学则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甚至跟老师对着干。当教师看到学生的异常后,应及时找同学谈心,以平等、和蔼的姿态跟他对话,帮他分析问题,引领他树立正确的观念,回到班级文化正常的节拍中来。
4.遵循一个原则:不吝啬夸奖鼓励,杜绝讽刺挖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隐秘,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对别人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班主任老师,切勿恶语、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往往使人如沐春风。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所以,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也会爱他们的学校,爱他们的老师,爱他们的班集体。
一个有着优秀文化的班集体,爱肯定是它最基本的特征。有爱就有平等,有平等就有和谐,有了和谐才有持续的发展。
5.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要配合一定的规章制度。古人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过程中会有反复,所以需要纪律来约束保证。当学生对各种事物形成共同的正确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让他们在制度中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各种良好习惯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班级文化,一旦有了优秀的强有力的班级文化,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就走向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
(作者单位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