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做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地理素养而且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师在教學过程中,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而是担负着去“很好传递”的重任。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谁能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高中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
  
  二、 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二)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三)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三、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一)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由于汽车变速器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时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展示汽车变速器,并建立教学模型,促使学生充
摘要: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队保持校园良好秩序、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毕业生文明离校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代表着学校的校风和育人成果。  关键词:文明离校 总结 感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切实掌握并解决毕业生的实际困难,扎实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    二、具体做法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进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形成性评价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科学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
在企业生产建设中,团员青年始终是一支活跃向上的群体,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搞好企业团的自身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这其中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感触。  一、有为,在建功立业中树立影响力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大局,在服务企业生产建设中有所作为,进一步巩固和树立团组织的影响和威信,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干部必须牢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明确提出,数学学科应“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关注呢?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标准》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实施好《标准》应该侧重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新课程 关注 问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民主宽松,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兴趣,激活创新欲望;灵活多变,诱发创新思维;大胆尝试,调动创新意识;合作探究,撞出创新火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真实地挖掘出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