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约能源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口的急聚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难题。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思想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才能实现人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使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能源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
所谓“必然选择”,我们试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
(一)节能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益驱驶,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竞争的本身也给每个企业提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最终都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上。一种低成本、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要将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挤出市场,这一点现在已被广大企业所认同。
在我国,目前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遍比国际水平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多比发达国家高;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发达国家数倍以上。这必将会给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带来巨大的阻力,也将给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恶化和资源遭到的破坏,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实际上未能完全摆脱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再一次提醒我们,生产活动中的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紧迫的课题。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贯彻新的工业发展观念和思路,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高效率的运用资源、能源,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必然的选择。
(二)节能法律、法规的规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涉及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法制化建设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中企业和个人行为。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相关的多项法律,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并逐步建立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因而发展经济,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以法律、法规的规范,保障经济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地被优化。
节能法律法规对我国能源和节能工作起到了法制化的规范作用,确定了“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确定了用能单位和个人的用能行为的规范和政府依法管理能源和节能工作的法制准则。对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宏观管理,政府特别是节能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监督管理,综合运行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等,通过积极的调整,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
而微观层面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唯一的目标而不顾资源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体现的是法制化经济,企业的决策要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因此,节约能源,提高效率,规范用能行为,是节能相关法规所确定的国家法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自觉的按照要求做到合理用能。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这不仅是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实施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企业实施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其经济活动中做到资源、能源、环境利用与其所得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其重要标志是:高效的利用资源和能源,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考虑当前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在思想观念、制度建设和行为方式上改进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是:
(一)更新观念,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改变传统的非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即在生产方式上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高效和持续的利用,即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以资源和能源的最低消耗和对环境最小的影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务。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新能源经济”的观念认为,信息产业在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因此,发展信息产业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耗的一种经济类型,更是一种具有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耗能较高的行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研究。企业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施清洁生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技术,推广节约资源、能源、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沼气能等无污染的能源技术以及余热回收、发电等,减少煤、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从技术措施上确保达到开发利用资源、能源时,使其达到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理想境界。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企业通过节能促进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实现集约化的增长方式,必须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制订明确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使经营决策、生产方式、行为方式都符合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即体现出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规范要求三个要素有机的统一。
1、在以成本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方针指导下,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具体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把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管理纳入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之中,将末端污染治理,前移到生产过程中和源头的控制,通过科学决策、管理和行政、经济等手段,使制度变为每个员工的行动。通过加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各种相关的考评活动等,促进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执行好法律、法规和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具有较高法制意识,认真执行好法律、法规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提高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要素即市场、企业和法制三者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同传统工业发展观念根本不同的,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即资源和环境效益,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那种浪费资源、能源、污染环境,只顾当前不管未来,给社会带来负效应的企业行为,将受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制约和法律的严厉惩罚。
所谓“必然选择”,我们试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
(一)节能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益驱驶,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竞争的本身也给每个企业提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最终都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上。一种低成本、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要将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挤出市场,这一点现在已被广大企业所认同。
在我国,目前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遍比国际水平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多比发达国家高;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发达国家数倍以上。这必将会给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带来巨大的阻力,也将给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恶化和资源遭到的破坏,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实际上未能完全摆脱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再一次提醒我们,生产活动中的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紧迫的课题。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贯彻新的工业发展观念和思路,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高效率的运用资源、能源,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必然的选择。
(二)节能法律、法规的规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涉及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法制化建设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中企业和个人行为。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相关的多项法律,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并逐步建立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因而发展经济,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以法律、法规的规范,保障经济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地被优化。
节能法律法规对我国能源和节能工作起到了法制化的规范作用,确定了“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确定了用能单位和个人的用能行为的规范和政府依法管理能源和节能工作的法制准则。对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宏观管理,政府特别是节能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监督管理,综合运行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等,通过积极的调整,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
而微观层面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唯一的目标而不顾资源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体现的是法制化经济,企业的决策要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因此,节约能源,提高效率,规范用能行为,是节能相关法规所确定的国家法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自觉的按照要求做到合理用能。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这不仅是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实施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企业实施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其经济活动中做到资源、能源、环境利用与其所得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其重要标志是:高效的利用资源和能源,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考虑当前需要的同时,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在思想观念、制度建设和行为方式上改进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是:
(一)更新观念,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改变传统的非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即在生产方式上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高效和持续的利用,即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以资源和能源的最低消耗和对环境最小的影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务。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新能源经济”的观念认为,信息产业在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因此,发展信息产业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耗的一种经济类型,更是一种具有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耗能较高的行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研究。企业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施清洁生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技术,推广节约资源、能源、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沼气能等无污染的能源技术以及余热回收、发电等,减少煤、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从技术措施上确保达到开发利用资源、能源时,使其达到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理想境界。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企业通过节能促进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实现集约化的增长方式,必须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制订明确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使经营决策、生产方式、行为方式都符合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即体现出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规范要求三个要素有机的统一。
1、在以成本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方针指导下,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具体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把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管理纳入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之中,将末端污染治理,前移到生产过程中和源头的控制,通过科学决策、管理和行政、经济等手段,使制度变为每个员工的行动。通过加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各种相关的考评活动等,促进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执行好法律、法规和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具有较高法制意识,认真执行好法律、法规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提高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要素即市场、企业和法制三者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同传统工业发展观念根本不同的,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即资源和环境效益,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那种浪费资源、能源、污染环境,只顾当前不管未来,给社会带来负效应的企业行为,将受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制约和法律的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