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发展,草原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大量草原退化,草地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保证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草原破坏行為。但是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草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106
0 引言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已初具成效,然而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合理的放牧和人为开采造成了草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给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要高度重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充分认识到目前草原畜牧业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速恢复被破坏的草地生态功能,发挥草地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1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草原作为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同时也对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做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草原地区的生态平衡,能进一步提高草场质量,满足畜牧养殖产业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向前发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草原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经济收入,饮食息息相关,因此不断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能进一步优化草原生态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2.1草原面积逐年缩小
导致草原面积逐年缩小,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畜牧养殖户在发展畜牧养殖中,盲目注重养殖规模,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认识到扩大养殖规模对草场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使草原的整体面积和生产质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管理工作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很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部分草场普遍存在建没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人员投入不足的问题[1]。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导致草场的面积呈现不断锐减的现象,草地质量逐年下降,在草场中的各种杂草,有毒有害杂草的数量不断增加,使牧草的生长受到影响,有时还会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2.2草场超载现象严重
草地养殖产业发展中,草场超载现象是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乌拉特前旗的很多天然草场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功能逐步恶化,使草地的整体草坪质量较为堪忧。由于草场单位面积内的放牧动物不断增长,草地承载能力逐渐变差,再生性受到一定影响,使草原不堪重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能力。
2.3草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对天然草场进行进一步限牧的大背景下,有很多农牧民群众不顾国家明令禁止,牧草生长初期大量放牧,使刚刚生长出的牧草被啃食殆尽,不能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导致草地生态环境遭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导致该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养殖人员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阶段性利用牧草的重要意义,使现有的草地资源一直处于高压利用状态,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休养生息,恢复原有生产能力,各种生态问题不断凸显,治理难度越来越大,逐步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原退化严重,无法恢复正常。
3 对策
3.1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辖区范围内的草地资源调查和生态治理调查,要切实掌握整个地区草场的生产能力,生态现状,并以此作为草原利用、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规划的重要依据,保证草地得到休养生息,加速畜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要始终坚持以草定序、因地制宜的保护原则,重点做好天然草场保护,确保草区平衡。它还应该严格执行休牧制度,禁牧制度,以此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2]。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认真做好本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利用规划,落实草原确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实在在的开展。
3.2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结合本地区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应该始终坚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加速农牧民群众经济提升,转变传统农牧结构相结合,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保证各项细则能严格落实到位,多方面筹措资金,切实开展禁牧休牧,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畜牧养殖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在保障农牧民群众牲畜养殖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降低草原放牧量,逐步由放牧养殖向着舍饲养殖转变[3]。另外基层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政策研究,强化舆论引导,保障各项补偿资金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3.3建立完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
为了转变农牧业生产结构,加速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将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有效结合,推进种养结构调整,扩大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进一步提高人工种草力度,保障有充足的牧草供给,降低放牧养殖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另外,还应该注重粮食副产品的加工利用,通过将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微贮或氨化处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减少对草场的依赖。
3.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利用各个途径广泛宣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在广大农牧民群体中宣传草原科技知识,弘扬保护草原人工种草的绿色文化,在农牧民群体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草场的保护和科学开发,确保草地资源能永续利用。但还应该进一步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应该树立生态化的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天然草场的生态功能,发挥草场的生物屏障作用,进一步体现天然草场的生态功能,在社会上下营造一个爱护草原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作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草原利用与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养殖户,逐步转变传统养殖模式,促进草原良性发展,充分发挥草原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双重职能。
参考文献
[1]宋巴达玛.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8):78.
[2]杨俊芳.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2):53.
[3]贾雨川,杨在荣,杨海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12):23.
作者简介:苏涛(1983-),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及草原生态保护。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106
0 引言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已初具成效,然而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合理的放牧和人为开采造成了草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给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要高度重视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充分认识到目前草原畜牧业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速恢复被破坏的草地生态功能,发挥草地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1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草原作为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同时也对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做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草原地区的生态平衡,能进一步提高草场质量,满足畜牧养殖产业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向前发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草原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经济收入,饮食息息相关,因此不断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能进一步优化草原生态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2.1草原面积逐年缩小
导致草原面积逐年缩小,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畜牧养殖户在发展畜牧养殖中,盲目注重养殖规模,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认识到扩大养殖规模对草场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使草原的整体面积和生产质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管理工作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很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部分草场普遍存在建没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人员投入不足的问题[1]。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导致草场的面积呈现不断锐减的现象,草地质量逐年下降,在草场中的各种杂草,有毒有害杂草的数量不断增加,使牧草的生长受到影响,有时还会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2.2草场超载现象严重
草地养殖产业发展中,草场超载现象是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乌拉特前旗的很多天然草场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功能逐步恶化,使草地的整体草坪质量较为堪忧。由于草场单位面积内的放牧动物不断增长,草地承载能力逐渐变差,再生性受到一定影响,使草原不堪重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能力。
2.3草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对天然草场进行进一步限牧的大背景下,有很多农牧民群众不顾国家明令禁止,牧草生长初期大量放牧,使刚刚生长出的牧草被啃食殆尽,不能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导致草地生态环境遭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导致该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养殖人员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阶段性利用牧草的重要意义,使现有的草地资源一直处于高压利用状态,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休养生息,恢复原有生产能力,各种生态问题不断凸显,治理难度越来越大,逐步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原退化严重,无法恢复正常。
3 对策
3.1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辖区范围内的草地资源调查和生态治理调查,要切实掌握整个地区草场的生产能力,生态现状,并以此作为草原利用、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规划的重要依据,保证草地得到休养生息,加速畜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要始终坚持以草定序、因地制宜的保护原则,重点做好天然草场保护,确保草区平衡。它还应该严格执行休牧制度,禁牧制度,以此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2]。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认真做好本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利用规划,落实草原确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实在在的开展。
3.2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结合本地区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应该始终坚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加速农牧民群众经济提升,转变传统农牧结构相结合,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保证各项细则能严格落实到位,多方面筹措资金,切实开展禁牧休牧,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畜牧养殖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在保障农牧民群众牲畜养殖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降低草原放牧量,逐步由放牧养殖向着舍饲养殖转变[3]。另外基层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政策研究,强化舆论引导,保障各项补偿资金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3.3建立完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
为了转变农牧业生产结构,加速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将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有效结合,推进种养结构调整,扩大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进一步提高人工种草力度,保障有充足的牧草供给,降低放牧养殖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另外,还应该注重粮食副产品的加工利用,通过将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微贮或氨化处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减少对草场的依赖。
3.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利用各个途径广泛宣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在广大农牧民群体中宣传草原科技知识,弘扬保护草原人工种草的绿色文化,在农牧民群体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草场的保护和科学开发,确保草地资源能永续利用。但还应该进一步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应该树立生态化的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天然草场的生态功能,发挥草场的生物屏障作用,进一步体现天然草场的生态功能,在社会上下营造一个爱护草原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作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草原利用与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养殖户,逐步转变传统养殖模式,促进草原良性发展,充分发挥草原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双重职能。
参考文献
[1]宋巴达玛.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8):78.
[2]杨俊芳.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2):53.
[3]贾雨川,杨在荣,杨海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12):23.
作者简介:苏涛(1983-),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及草原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