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迎来全新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落实目标,就要在传统基础上尝试突破,创新观念和教法,借助微课启发引导,以此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积极探知,以此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本文将结合实际具体阐述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探索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策略
  微课,是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综合运用课件制作、动画制作、音频处理、屏幕录制以及视频录制等多种手段制作的课程。将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帮助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引导分析,突破难点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展开教学,主要特点在于“微”,一般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次都只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因此,在运用时就可围绕教学重难点,以此展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思考、探究中分析历史问题、攻克难点、提高理解能力。
  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其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结合重难点分布将其划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其二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具体实施时,可结合教材将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以及“协定关税”四个方面,借助微课展示来吸引学生,让其在直观、生动的呈现中融入课堂,展开思考。首先,我会展示《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并且在讲解过程中随即暂停,以此展示割让岛屿的地理位置。随后,可采取同样方法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后,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对各个通商口岸的位置展开分析,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理解能力,为解决的更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一方面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让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思考、探究;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明确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培养,以此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效落实课堂目标。
  二、鼓励探究,培养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只有围绕其设计才能落到实处。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经验、认知能力不同,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一点,要理性看待,在设计教学时要科学、合理,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灵活运用微课引导,以此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知识点涉及对历史人物与历史问题的评价,学生认知有限,对人物、事件背景了解不深,在评价中容易产生偏差。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偏差,我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微课,以此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在教学《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考虑到学生认知有限,缺乏相关经历、认知经验,如果让其评价,难以做到辩证、全面。因此,我制作了相关微课,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其在图中找到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随后继续讲解,帮助学生了解“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但粮食主要靠南方供给”“隋朝灭掉陈以后,需要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等重点内容;最后,开展小组交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运河的开通是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借助微课展示一些诗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引导学生分析,以此得出结论,切实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微课的引导下深入文本,积极探究,以此培养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引导,巧妙调拨,在关键处启发学生,以此落实教学目标。
  三、情感渗透,提升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师生普遍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缺失,甚至是偏差。针对这一情况,要借助微课来改善,充分发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加强学生情感教育,以此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情感的滋养中成长,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师要对此加强重视,借助微课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促进学生感知,让其在认知过程中深化感悟,渗透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一课时,可结合文本设计,借助相关的视频资源激发学生,让其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深刻意识到“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重大意义。随后,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配以相关视频,以此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震撼,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由此,便能借助微课加强情感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在授道解惑的同时激发学生思维,让其在不断认知中提升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就能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看法,进而主动参与,在不断感知、体悟中提升素养。
  总之,微课的运用能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探究,不仅能打破传统、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能活跃课堂、调动思维,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微课引导下积极探究、主动思考,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世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69):135
  [2]蔺全贞.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7(9):1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