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事关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不断完善。因此,在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目标时,应根据“知”、“意”、“行”的基本规律,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来架构,并试从理论教育、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 教学目标 有效性 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体系架构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意”、“行”的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切入,构建以大学生学习参与机制为动力,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指向的教学目标体系。
(一)认知目标:主要是解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是向青年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基本知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史、认知国情、认清党情,深刻领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
(二)情感目标:所谓“情”即道德情感,是指大学生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可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东莞虎门销烟池和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场馆的相关展览,让学生深切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激情,使心灵受到巨大震撼。
(三)行为目标:所谓“行”,即政治行为和思想道德行为,是把认识和信仰付诸实践。
它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政治认识、道德信念、思想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指导和支配下对他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体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达到捧出一颗真心,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效果。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的现实路径
基于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应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科学把握新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是实现教学有效的基础。
2008年3月,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作了重新调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要立足新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教学功能定位。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功能上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同时在内容上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可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提供科学的认识基础和认识方法,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念,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提供历史依据,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选择了依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选择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选择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政策课》是大学生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保证及具体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教育上,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形势政策课》教学重点要放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上,增强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教师在把握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功能后才能做到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把自身的一些重要内容讲清、讲透,而且也避免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通过外化教育达到内化效果的教学目标。
(二)行为训练是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课程目标,最终要体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体现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源于实践,需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以求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训练,让学生走出校门,用所学理论去观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时,组织课堂讨论,并布置以宿舍为单位制定宿舍规则和宿舍全体成员成材规划;在讲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育优良道德品质”时,可以做个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平时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的表现,如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主动让座?碰到犯罪分子破坏国家财产时,是否敢上前保护?等等。
(三)自我教育是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内驱力。
自我教育既是个体自我修养、自我约束的一种方式,又是个体提高自我、顺利发展的目的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重视由外部进行灌输的理论教育,又重视由内省修养的自我教育,从内外两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要以思想道德的先进性要求为参照,认识自己的差距所在,也要以思想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为参照,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既要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予以正视与改正,也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以优避劣。
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自我负责。教育学生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把责任揽过来,培养敢于承担责任,完善自我,积极负责的习惯,从而形成忠党爱国、尊师爱生、敬业乐业、勤奋好学、知荣明耻的良好道德观念。
再次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人一生中挫折、失误、失败在所难免。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绪论部分就讲到要适应人生新阶段,面对人生新阶段如何调适自己的问题。结合东莞市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来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改革开放早,社会转型早,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面,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加强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要根据教育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
(一)正面引导原则
所谓“正面引导”就是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和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错误的意见和思想观点,通过民主讨论、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理服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善于思考,乐于探索,接受新思想。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各种思想文化的介绍工作。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同时,应善于进行多种思想文化之间的比较、引导,让学生在拓宽眼界、丰富思想内容和多方面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坚定对正确思想、先进文化的追求。
(二)系统化、网络化原则
所谓系统化就是要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开学初到期末、从起床到熄灯就寝每个时段,从校内到校外每一个活动空间都要有自己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谓网络化主要指校内各方面的人员、各种活动的内容、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都要以有利于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一股活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态度,多些交流与融和,多些激励与关怀,敢于触及和解决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立足于凝聚学生、培育学生、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的追求、愿望、情感以及其他合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开展教学,而不是以“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导你行”的态度,也不是以居高临下、简单粗暴、冷若冰霜的说服和训导来对待学生。在解决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反映出的思想问题时要倾注“实情”;在解决学生和家庭实际困难引起的思想问题时要融入“真情”;在解决学生理想前提上出现的思想问题时要充满“感情”;在解决内外关心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时要主动“热情”;在解决道德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时要坚持原则,破除“私情”。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丁堂.捧出一颗真心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体会.两课教学.
[2]唐娣芬.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宣传部,2006年.
[3]吴秀明.求真务实,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民族教育研究,2004,(6).
[4]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 教学目标 有效性 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体系架构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意”、“行”的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切入,构建以大学生学习参与机制为动力,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指向的教学目标体系。
(一)认知目标:主要是解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是向青年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基本知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史、认知国情、认清党情,深刻领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
(二)情感目标:所谓“情”即道德情感,是指大学生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可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东莞虎门销烟池和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场馆的相关展览,让学生深切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激情,使心灵受到巨大震撼。
(三)行为目标:所谓“行”,即政治行为和思想道德行为,是把认识和信仰付诸实践。
它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政治认识、道德信念、思想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指导和支配下对他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体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达到捧出一颗真心,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效果。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的现实路径
基于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应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科学把握新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是实现教学有效的基础。
2008年3月,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作了重新调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要立足新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教学功能定位。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功能上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同时在内容上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可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提供科学的认识基础和认识方法,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念,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提供历史依据,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选择了依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选择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选择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政策课》是大学生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保证及具体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教育上,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形势政策课》教学重点要放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上,增强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教师在把握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功能后才能做到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把自身的一些重要内容讲清、讲透,而且也避免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通过外化教育达到内化效果的教学目标。
(二)行为训练是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课程目标,最终要体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体现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源于实践,需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以求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训练,让学生走出校门,用所学理论去观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时,组织课堂讨论,并布置以宿舍为单位制定宿舍规则和宿舍全体成员成材规划;在讲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育优良道德品质”时,可以做个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平时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的表现,如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主动让座?碰到犯罪分子破坏国家财产时,是否敢上前保护?等等。
(三)自我教育是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内驱力。
自我教育既是个体自我修养、自我约束的一种方式,又是个体提高自我、顺利发展的目的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重视由外部进行灌输的理论教育,又重视由内省修养的自我教育,从内外两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要以思想道德的先进性要求为参照,认识自己的差距所在,也要以思想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为参照,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既要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予以正视与改正,也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以优避劣。
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自我负责。教育学生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把责任揽过来,培养敢于承担责任,完善自我,积极负责的习惯,从而形成忠党爱国、尊师爱生、敬业乐业、勤奋好学、知荣明耻的良好道德观念。
再次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人一生中挫折、失误、失败在所难免。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绪论部分就讲到要适应人生新阶段,面对人生新阶段如何调适自己的问题。结合东莞市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来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改革开放早,社会转型早,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面,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加强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要根据教育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提高其有效性。
(一)正面引导原则
所谓“正面引导”就是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和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错误的意见和思想观点,通过民主讨论、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理服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善于思考,乐于探索,接受新思想。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各种思想文化的介绍工作。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同时,应善于进行多种思想文化之间的比较、引导,让学生在拓宽眼界、丰富思想内容和多方面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坚定对正确思想、先进文化的追求。
(二)系统化、网络化原则
所谓系统化就是要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开学初到期末、从起床到熄灯就寝每个时段,从校内到校外每一个活动空间都要有自己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谓网络化主要指校内各方面的人员、各种活动的内容、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都要以有利于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一股活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态度,多些交流与融和,多些激励与关怀,敢于触及和解决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立足于凝聚学生、培育学生、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的追求、愿望、情感以及其他合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开展教学,而不是以“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导你行”的态度,也不是以居高临下、简单粗暴、冷若冰霜的说服和训导来对待学生。在解决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反映出的思想问题时要倾注“实情”;在解决学生和家庭实际困难引起的思想问题时要融入“真情”;在解决学生理想前提上出现的思想问题时要充满“感情”;在解决内外关心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时要主动“热情”;在解决道德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时要坚持原则,破除“私情”。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丁堂.捧出一颗真心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体会.两课教学.
[2]唐娣芬.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宣传部,2006年.
[3]吴秀明.求真务实,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民族教育研究,2004,(6).
[4]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