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与CIK共培养细胞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_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来源于肝癌患者外周血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共培养诱导的DCIK细胞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采集23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常规诱导出DC、CIK.部分CIK与DC按一定比例共培养,获得DCIK细胞.培养14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IK、DCIK细胞表型,MTT法检测CIK和DCIK对人肝癌SMCC-7721和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CIK和DCIK培养上清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IL-4、IFN-γ.并对各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IK细胞高表达CD3+CD8+、CD3+CD56+效应细胞,其效应细胞的比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分泌的IL-12、IFN-γ的浓度较未与DC共培养的CIK细胞更高(P<0.05).结论 与DC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强的体外杀肝癌细胞活性,可能与其可分化出更多的效应细胞有关.DCIK细胞治疗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肝癌免疫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R-146a对新生隐球菌诱导 THP-1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加热法灭活新生隐球菌,荧光定量 RT-PCR 及 ELISA 检测灭活新生隐球菌经miR-146a促进人THP-1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作用,同时了解THP-1细胞Dectin-1和TLR4封闭前后IL-1β和TNF-α水平变化。构建miR-146a mimics和inhibitor转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药物敏感性或耐药性的方法。方法以碘化丙锭( PI)为荧光染料,采用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9株确定流式药敏试验门设置及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所建立的真菌流式药敏试验检测110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并经典的M27-A3常量稀释法进行比较。结果调整电压可将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9株活菌与死菌在流式细胞仪SS/
肺炎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的问世,可有效保护一定人群免遭肺炎链球菌的感染侵袭,但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肺炎链球菌感染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60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其中包括70~100万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最高,这些死亡儿童绝大多数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肺炎链球菌也是最常见的成年人社区获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医院和社区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本研究对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应用菌落形态、涂片镜检和生化实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万古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药敏结
期刊
目的:调查由来自PspA家族1和PspA家族2的3个PspA蛋白组成的重组蛋白疫苗在流行的肺炎链球菌中的覆盖率。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用这3个蛋白的抗血清与159株南京地区儿童中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包括47株侵袭性菌株)进行反应,对PspA 蛋白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分属于9个血清型的47株侵袭性菌株中,10.7%的菌株为PspA家族1菌株,89.3%的菌株为PspA家族2菌株,而没有Psp
目的 研究三将丹体外抗HIV感染的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 用蒸馏法从三将丹中抽提出主要活性成分,在细胞水平采用3种亚型的HIV假病毒(B亚型、C亚型、CRF01 _AE亚型)对其体外抗病毒感染的活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研究三将丹对HIV宿主免疫细胞表面受体以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以探寻其可能的抗病毒机制.最后采用4种不同来源的细胞系(上皮细胞Caco-2细胞,TZM细胞,肝来源细胞Huh7细胞,淋巴
为加强支原体研究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该领域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由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亚洲支原体学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七次全国暨第六届亚洲支原体学术会议”拟于2014年8月22-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届时将有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出席交流,欢迎国内外从事支原体相关研究、临床检验与诊疗、相关疾病防治及动植物检验检疫等相关工作的专家和同仁踊跃投稿参加。
目的:动物实验中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以下简称:重组ESAT6-CFP10蛋白)皮肤试验情况,同时与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进行比较。方法以不同分枝杆菌分别致敏豚鼠,致敏成功后每只豚鼠皮内分别注射重组ESAT6-CFP10蛋白和PPD。用双盲法记录注射后48 h局部皮肤反应的纵径和横径,计算其均值。以结核分枝杆菌活菌感染豚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内选取一定只数的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以喘息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日后易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有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有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间充质干细胞( 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BM-MSC ),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 )更易于制备以及低风险病毒感染,更重要的是hUC-MSC更具有免疫耐受性。本研究对 hUC
目的 检测单种及2种联合靶向EV71病毒衣壳蛋白VP1、VP2、VP3、VP4基因(VP1~ VP4)的shRNA干扰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 靶向EV71病毒的VP1~VP4基因序列设计及合成shRNA,并分别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pLOV.CMV.EGFP中.重组表达质粒同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3d后收集上清中的重组病毒颗粒.用荧光定量RT-PCR法(real-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