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表现是人类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本文通过明确音乐表现能力的内涵,分析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现状,提出可以通过丰富表现形式、解决重点难点以及保持教学热情等方式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表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170-03
恩格斯认为,音乐能表现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具有抒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但是,如果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弱的话,那么他感知音乐美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同时,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学生自身整体表现能力的提高,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塑造开朗、自信的性格,当学生在面对其他需要展现自我的场合时,能够更加自信、从容的应对。因此,本文将对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音乐表现能力的内涵
音乐表现是一种集实践性、主体情感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型音乐能力。中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主要由演唱、演奏、识读乐谱以及综合性音乐表演能力这四个部分构成。一般来说,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意味着表演者是否能通过演唱、演奏等音乐表演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表现出来、是否能使观众产生联觉与想象。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评价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还应该包括表演者是否能借助音乐作品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自我才能。正如新课改后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表现”领域的教学目标定义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因此,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能够自信大方的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能运用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来表达自我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愉悦身心、快乐成长。音乐的教育目标绝不在于培养一个演奏家、一个歌唱家,而在于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以及欣赏能力,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音乐表现。
二、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水平的现状分析——以长沙市高新区为例
笔者于2021年1月中旬参加了“长沙市高新区关于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测评”工作。本次测评涵盖了高新区内20所小学,其中农村学校共8所、城市学校共12所,在每所学校的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抽测对象,共计733人。其测评项目分为唱歌与识谱两项,主要考察学生的唱歌能力、识谱能力以及综合考察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测试内容为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相关曲目。面试过程中,采取学生现场随机抽取考试曲目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統一的音频伴奏,以确保测评的随机性,使得测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在测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如下三个大的问题和一个现象:
问题一:“不会唱”
学生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是音乐表现中最基础的要求之一。本次测试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必学曲目,测试范围是比较小的。其中,演唱曲目共五首,分别是《茉莉花》《小小足球赛》《踩雨》《可爱的家》《小小鼓号手》;视唱曲目共两首,分别是《知了》《大雨和小雨》。在测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但也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对某个曲目完全不会唱的情况。这足以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个别音乐教师没有将“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落实到位,而是“任务式”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老师并没有完全关注到那些没学会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的现象,音乐能力相对来说靠前的同学“会唱”,而部分音乐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不会唱”,一首歌对教学影响尚且不大,但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分化的严重会愈加严重,从而影响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不利于音乐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标准。
问题二:“不敢唱”
在测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存在“会唱但不敢唱”的问题,这类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节奏也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唱歌时存在如下问题:声音特别小、肢体动作比较僵硬或没有律动、不敢抬头看评委老师。很显然,这部分学生除了他们天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之外,还有平时很少参与音乐表现,导致他们面对这种“大场合”时有些不知所措。“不敢唱”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学生“不会唱”,也可能是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管是何种情况,不敢唱在音乐表现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是学生表现能力的情况。可想而知,这样一种过度紧张和不自信的状态压抑了他们的音乐潜能,导致很多学生会唱,但其音乐表现能力并不佳,因此,音乐教师还应该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机会,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
问题三:“唱不准”
“唱不准”指的是演唱者对歌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本次测评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唱不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音区唱不上、长乐句唱不完、大跳音程唱不准、伴奏节拍卡不准、强弱关系不明显、音符时值唱不满。例如,《知了》中有两处地方:1.很多人唱不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2.sol到高音mi的六度音程,很多学生跑调。又如《可爱的家》是一个弱起拍,部分同学伴奏时找不到入口;《踩雨》的歌词分布比较密集,歌曲节奏较快,部分学生唱不清歌词、伴奏节拍卡不准;《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的歌曲,但是有很多学生无法表现其力度的变化。对于没有进行过专业音乐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唱不准”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该主动分析其原因,并尽力解决问题。比如说,当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某种“唱不准”的问题时,就要考虑是否是教学重难点没落实到位的原因呢?纵观全国使用的各类音乐教材,均是将音乐学习的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均是围绕基础的节奏、音准展开,演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是对音乐表现能力的基础要求之一。 现象:个别农村小学的测评成绩高于城市小学
笔者在测评期间发现个别农村小学的孩子更有表现欲望、更敢于表现自我。笔者通过与学生、教师进行对话,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教师有关,即学生表现得好与坏关键看音乐教师对待教学的热心程度。一般来说,城市小学不管是从教学设备、师资还是生源方面都比农村小学要好,相应的,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理应比农村学生要强,但是通过本次测评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或许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当然,设备、师资和生源是一个没法比较的事实,上层领导应该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但这不能成为两者之间差距的唯一评判标准。农村小学的老师也不能因此“知难而退”。从本次测评来看,个别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以及拥有崇高教育情怀的支教老师,他们对待教学的热情比较高,能及时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因此,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差。
三、关于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建议
(一)丰富表现形式,注重参与体验
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多给表现机会,让音乐属于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正如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也不是追求娴熟技巧的活动,音乐教育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原则,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表现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次数,促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音乐表现。例如,演唱歌曲时,可以灵活采用独唱、小组唱、重唱、加入律动、加入简易乐器伴奏等表演形式。当有学生在讲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划拍、做律动;对于胆小、很少参与音乐表现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帮帮唱”的形式,即请几个好朋友陪着一起唱,或老师带着唱,在同学的陪伴与教师的鼓勵下慢慢克服心理障碍,慢慢自信起来。
(二)解决重点难点,突破表现障碍
一堂合格的音乐课并不是任务式的学完一首歌,而是能在课堂上切实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发挥,成为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障碍。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突出重难点的教学,例如,在遇到大跳音程时,教师可以边唱边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对音高关系产生比较清晰的对比;当遇到弱起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小节为单位数拍子,数到该唱的地方时把数拍数换成唱歌词;又如《大雨和小雨》中代表大雨和小雨的一强一弱,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下大雨时的音频和下小雨时的音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二者之间的音量对比。又如对于歌词较密集的《踩雨》,可以在朗读、熟悉歌词上多下一些功夫。只有真正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表演时才能更加自信大方地表现音乐,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地表现音乐、进一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提供了基础。
(三)保持教学热情,营造表现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在长达六年的小学时光中,一个热心于教学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且长久的影响。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生动有趣、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这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更加敢于表现自己。而这一切美好的构想都需要音乐教师这个引导者来协调带动。广大音乐教师应该保持教学热情,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师德修养,做一个对待教学热心、对待学生耐心的有情怀的音乐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水平的现状不容乐观。音乐表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以及运用音乐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自我才能的能力,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乃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期望音乐教师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杨立梅.以素质教育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2(04):42-43.
[3]汪丽娜.论中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张向勇.音乐表现能力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0(08):100-101.
[5]胡李鹏.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J].音乐时空,2015(03):187.
[6]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表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170-03
恩格斯认为,音乐能表现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具有抒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但是,如果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弱的话,那么他感知音乐美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同时,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学生自身整体表现能力的提高,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塑造开朗、自信的性格,当学生在面对其他需要展现自我的场合时,能够更加自信、从容的应对。因此,本文将对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音乐表现能力的内涵
音乐表现是一种集实践性、主体情感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型音乐能力。中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主要由演唱、演奏、识读乐谱以及综合性音乐表演能力这四个部分构成。一般来说,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意味着表演者是否能通过演唱、演奏等音乐表演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表现出来、是否能使观众产生联觉与想象。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评价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还应该包括表演者是否能借助音乐作品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自我才能。正如新课改后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表现”领域的教学目标定义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因此,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能够自信大方的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能运用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来表达自我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愉悦身心、快乐成长。音乐的教育目标绝不在于培养一个演奏家、一个歌唱家,而在于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以及欣赏能力,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音乐表现。
二、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水平的现状分析——以长沙市高新区为例
笔者于2021年1月中旬参加了“长沙市高新区关于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测评”工作。本次测评涵盖了高新区内20所小学,其中农村学校共8所、城市学校共12所,在每所学校的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抽测对象,共计733人。其测评项目分为唱歌与识谱两项,主要考察学生的唱歌能力、识谱能力以及综合考察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测试内容为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相关曲目。面试过程中,采取学生现场随机抽取考试曲目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統一的音频伴奏,以确保测评的随机性,使得测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在测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如下三个大的问题和一个现象:
问题一:“不会唱”
学生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是音乐表现中最基础的要求之一。本次测试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必学曲目,测试范围是比较小的。其中,演唱曲目共五首,分别是《茉莉花》《小小足球赛》《踩雨》《可爱的家》《小小鼓号手》;视唱曲目共两首,分别是《知了》《大雨和小雨》。在测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但也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对某个曲目完全不会唱的情况。这足以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个别音乐教师没有将“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落实到位,而是“任务式”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老师并没有完全关注到那些没学会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的现象,音乐能力相对来说靠前的同学“会唱”,而部分音乐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不会唱”,一首歌对教学影响尚且不大,但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分化的严重会愈加严重,从而影响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不利于音乐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标准。
问题二:“不敢唱”
在测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存在“会唱但不敢唱”的问题,这类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节奏也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唱歌时存在如下问题:声音特别小、肢体动作比较僵硬或没有律动、不敢抬头看评委老师。很显然,这部分学生除了他们天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之外,还有平时很少参与音乐表现,导致他们面对这种“大场合”时有些不知所措。“不敢唱”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学生“不会唱”,也可能是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管是何种情况,不敢唱在音乐表现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是学生表现能力的情况。可想而知,这样一种过度紧张和不自信的状态压抑了他们的音乐潜能,导致很多学生会唱,但其音乐表现能力并不佳,因此,音乐教师还应该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机会,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
问题三:“唱不准”
“唱不准”指的是演唱者对歌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本次测评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唱不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音区唱不上、长乐句唱不完、大跳音程唱不准、伴奏节拍卡不准、强弱关系不明显、音符时值唱不满。例如,《知了》中有两处地方:1.很多人唱不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2.sol到高音mi的六度音程,很多学生跑调。又如《可爱的家》是一个弱起拍,部分同学伴奏时找不到入口;《踩雨》的歌词分布比较密集,歌曲节奏较快,部分学生唱不清歌词、伴奏节拍卡不准;《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的歌曲,但是有很多学生无法表现其力度的变化。对于没有进行过专业音乐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唱不准”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该主动分析其原因,并尽力解决问题。比如说,当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某种“唱不准”的问题时,就要考虑是否是教学重难点没落实到位的原因呢?纵观全国使用的各类音乐教材,均是将音乐学习的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均是围绕基础的节奏、音准展开,演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是对音乐表现能力的基础要求之一。 现象:个别农村小学的测评成绩高于城市小学
笔者在测评期间发现个别农村小学的孩子更有表现欲望、更敢于表现自我。笔者通过与学生、教师进行对话,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教师有关,即学生表现得好与坏关键看音乐教师对待教学的热心程度。一般来说,城市小学不管是从教学设备、师资还是生源方面都比农村小学要好,相应的,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理应比农村学生要强,但是通过本次测评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或许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当然,设备、师资和生源是一个没法比较的事实,上层领导应该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但这不能成为两者之间差距的唯一评判标准。农村小学的老师也不能因此“知难而退”。从本次测评来看,个别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以及拥有崇高教育情怀的支教老师,他们对待教学的热情比较高,能及时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因此,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差。
三、关于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建议
(一)丰富表现形式,注重参与体验
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多给表现机会,让音乐属于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正如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也不是追求娴熟技巧的活动,音乐教育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原则,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表现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次数,促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音乐表现。例如,演唱歌曲时,可以灵活采用独唱、小组唱、重唱、加入律动、加入简易乐器伴奏等表演形式。当有学生在讲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划拍、做律动;对于胆小、很少参与音乐表现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帮帮唱”的形式,即请几个好朋友陪着一起唱,或老师带着唱,在同学的陪伴与教师的鼓勵下慢慢克服心理障碍,慢慢自信起来。
(二)解决重点难点,突破表现障碍
一堂合格的音乐课并不是任务式的学完一首歌,而是能在课堂上切实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发挥,成为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障碍。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突出重难点的教学,例如,在遇到大跳音程时,教师可以边唱边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对音高关系产生比较清晰的对比;当遇到弱起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小节为单位数拍子,数到该唱的地方时把数拍数换成唱歌词;又如《大雨和小雨》中代表大雨和小雨的一强一弱,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下大雨时的音频和下小雨时的音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二者之间的音量对比。又如对于歌词较密集的《踩雨》,可以在朗读、熟悉歌词上多下一些功夫。只有真正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表演时才能更加自信大方地表现音乐,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地表现音乐、进一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提供了基础。
(三)保持教学热情,营造表现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在长达六年的小学时光中,一个热心于教学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且长久的影响。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生动有趣、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这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更加敢于表现自己。而这一切美好的构想都需要音乐教师这个引导者来协调带动。广大音乐教师应该保持教学热情,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师德修养,做一个对待教学热心、对待学生耐心的有情怀的音乐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水平的现状不容乐观。音乐表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以及运用音乐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自我才能的能力,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乃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期望音乐教师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杨立梅.以素质教育观透析国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2(04):42-43.
[3]汪丽娜.论中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张向勇.音乐表现能力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0(08):100-101.
[5]胡李鹏.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J].音乐时空,2015(03):187.
[6]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