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进入初中变得不听话,难管。有的孩子甚至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这种种现象表明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象带刺的玫瑰。作为初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并予以正确引导,让青春的玫瑰更加绚丽。
关键词: 青春期 叛逆 对策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进入初中变得不听话,难管。有的孩子甚至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这种种现象表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带刺的玫瑰。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等原因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青春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青春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度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一、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和家长“对着干”。因此,孩子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是家长的指责,而让他们反感的原因就是家长们盛气凌人。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身体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青春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促使学生们的叛逆心理产生。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学生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很少有老师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认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授课的效率高得多。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青春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见,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另据调查,最让家长头疼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虑;3.出走。
二、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教育策略
青春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青春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要逐步消除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不利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2.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随意侵犯,但要从孩子平常的言行中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一贯坚持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对待问题不要情绪化,不要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对待学生的青春叛逆心理,用心呵护这些玫瑰,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
参考文献:
[1]蒋有慧.青春期教育问题辨析.教育研究,1989(8).
关键词: 青春期 叛逆 对策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进入初中变得不听话,难管。有的孩子甚至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这种种现象表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带刺的玫瑰。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等原因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青春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青春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度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一、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和家长“对着干”。因此,孩子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是家长的指责,而让他们反感的原因就是家长们盛气凌人。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身体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青春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促使学生们的叛逆心理产生。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学生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很少有老师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认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授课的效率高得多。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青春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见,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另据调查,最让家长头疼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虑;3.出走。
二、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教育策略
青春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青春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要逐步消除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不利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2.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随意侵犯,但要从孩子平常的言行中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一贯坚持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对待问题不要情绪化,不要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对待学生的青春叛逆心理,用心呵护这些玫瑰,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
参考文献:
[1]蒋有慧.青春期教育问题辨析.教育研究,1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