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t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46例)和保守治疗组(39例),微创手术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预后。

结果

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保守治疗组的79.49%(31/39)(χ2=5.586,P<0.05)。微创手术组住院时间为(8.52±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9±3.05)d(t=5.617,P<0.05)。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低于保守治疗组的25.64%(10/39)(χ2=5.955,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9.455、16.773,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8.372、14.085,均P<0.05),治疗后微创手术组均优于保守治疗组(t=6.974、5.063,P<0.05)。微创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为67.39%(31/46),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的43.59%(17/39)(χ2=4.864,P<0.05)。

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在患者具备手术指征时应首选微创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皮下负压引流和可吸收缝线在预防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术中用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同时行普通引流组(普通引流组)97例和可吸收缝线缝合帽状腱膜同时行负压引流组(负压引流组)78例,丝线和可吸收缝线缝合帽状腱膜均为间断缝合,引流管放在皮下金属钛板外面,术后4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侧裂解剖点、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采用"个体化"选择侧裂解剖点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偏前的经侧裂前点解剖,占66.7%(30例),血肿偏后的经侧裂下Rolandic点解剖,占22.2%(10例)、长轴型的经侧裂前点与下Rolandic点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每组50例。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hs
目的:探讨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炎7例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所
目的比较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如皋博爱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3~8分,急性硬膜下血肿)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改良翼点入路手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传统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予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