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陇中高原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近年来,有这样一首“花儿”被传唱在甘肃大地上:“站在高山看平川,平川有个培训班。培训经纪人真干散。甘肃方言。非常优秀之意)。农民心里好喜欢。”这首“花儿”所歌颂的。正是对活跃在当地城乡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传神写照。
在甘肃,目前有600万农户从事着农产品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农产品购销两难、农民生产经营“单打独斗、散兵作战”和组织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助农增收,省供销社发起并成立了甘肃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
供销社领军经纪人
甘肃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立于2007年1月24日,时至今日,会员由470名专家学者、农产品经纪人、经销大户以及139家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的企业、农业科教部门的相关单位和部分县的农民经纪人协会等组成。
近年来,省供销社领导下的经纪人协会在工作中高举“合作社”与“绿色农业”两面大旗,着力培训农产品经纪人,以便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供销社对经纪人的培训侧重于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合同订立和会计核算等方面。
在供销社和协会的带领下,甘肃境内成立了多个行业专业协会,如“蔬菜营销专业协会”、“高原夏菜专业协会”、“皋兰金枣专业协会”等,协会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引进新品种,开拓市场,并在外省市设立办事处,推销农产品。在生产方面,经纪人为农民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在销售方面,经纪人统一联系客户,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不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还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近年来,甘肃省供销社开展“千社千品”工作,即根据省内各地的气候条件、资源优势,种植符合地区特点的农作物。在供销社和经纪人协会的牵头下,各地经纪人发挥中介作用,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取得了初步成效。
搭建服务三农平台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期,甘谷县供销社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供销社一样,经历了供销社从强盛到衰弱再到兴起的波浪式发展形态,他们一路走来,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并由此跻身全国供销示范县百强。
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供销社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走股份制路线,使供销社的经营工作高度透明化。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供销社的资产得到保值升值。在为农服务方面,供销社本着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需求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成立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更方便、更放心,开设培训班,培训大批优秀的农产品经纪人,开办图书室,提供科技文化类图书供农民翻阅;开设幼儿园,解决了农民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等等。
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甘谷县供销社急农民之所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供销社还为政府各个部门搭建平台,使其职能部门能够围绕三农建设更好地为农服务。
无独有偶,兰州市皋兰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发展会员619名,覆盖全县七乡镇41个行政村。供销社在各专业协会中设立了经纪人工作小组,贴近生产搞经营,贴近农民搞服务,引领农民进市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与此同时,供销社加强经纪人培训。从2005年起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经纪人766人,其中402人获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初级资格证书,60人获得了中级资格证书。2006年皋兰县经纪人协会被评为“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示范点”。通过培训,农民经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皋兰县小杂粮经纪人杨重年说:“供销社对我们的培训,符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考试,发了资格证,增强了我们的信誉,真正是一证在手,走遍四方,经营更加方便了。”
拓宽特色经营之路
甘谷县磐安镇地处渭河川道区,总耕地面积4.19万亩,乡镇总人口将近7.5万人,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针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的情况,磐安镇供销社培训大批农产品经纪人,带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开辟生产基地,创造专业的农产品品牌。
磐安供销社坚持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办社思路,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拓展经营业务,逐步健全服务网络,实现社有资产不断增值,职工收入普遍增加,确保了良性发展。
磐安供销社的具体举措是:首先,引市入社,组织农民发展流通。2002年磐安兴建了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有商铺116间,交易摊位达320个之多的“磐安百货市场”,为农民离土不离乡从事第三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供销社流通服务功能的大转变。其次,开展综合经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供销社坚持“围着农民转,跟着市场走”的经营服务方针,打破了以往笼统的培训方式,采用“点菜式”培训方法,农民提出什么问题,就为农民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再有,拓展新的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磐安所产的细辣子是辣椒之中的上品,曾为清皇室贡品,现远销东南亚。供销社在经营上采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组织农民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种植,打造“干谷辣椒”产业链。
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2006年磐安供销社连续被全国总社授予“百强基层社”称号。2007年12月,专业社的产品在郑州召开的千社千品展示会上成功展出,得到了总社领导和各商户的好评。
甘谷县的另一项名产,即大石镇草辫历史悠久。大石草辫专业合作社是由大石供销中心社组织发起,由草辫加工户、草辫经纪人,按照民主、自愿、平等的原则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冬天农闲时,农民在家编织草辫,由经纪人统一收购,销往河南、广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仅一年内就组织加工、销售草辫50万把,产值4207i元,为农民创收380万元。女草辫经纪人李玉华,每年为大石镇创造毛利润1000万元,曾被选为上届天水市人大代表,本届甘谷县人大代表,并于去年被评为天水市女致富能手。
此外,大石镇玉米产量高,但价格太低,农民卖不出好价钱。供销社与当地养鸡大户合作开办养鸡场,用富含高蛋白的玉米,作为鸡饲料喂鸡,并帮农民销售鸡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玉米售价低,农民利润薄的问题。
甘肃省供销总社和它牵头组建的各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创新三农服务载体、促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这些工作成效也反过来促进了供销社和协会的发展。供销总社领导表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供销社和经纪人协会还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三农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甘肃,目前有600万农户从事着农产品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农产品购销两难、农民生产经营“单打独斗、散兵作战”和组织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助农增收,省供销社发起并成立了甘肃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
供销社领军经纪人
甘肃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立于2007年1月24日,时至今日,会员由470名专家学者、农产品经纪人、经销大户以及139家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的企业、农业科教部门的相关单位和部分县的农民经纪人协会等组成。
近年来,省供销社领导下的经纪人协会在工作中高举“合作社”与“绿色农业”两面大旗,着力培训农产品经纪人,以便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供销社对经纪人的培训侧重于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合同订立和会计核算等方面。
在供销社和协会的带领下,甘肃境内成立了多个行业专业协会,如“蔬菜营销专业协会”、“高原夏菜专业协会”、“皋兰金枣专业协会”等,协会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引进新品种,开拓市场,并在外省市设立办事处,推销农产品。在生产方面,经纪人为农民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在销售方面,经纪人统一联系客户,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不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还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近年来,甘肃省供销社开展“千社千品”工作,即根据省内各地的气候条件、资源优势,种植符合地区特点的农作物。在供销社和经纪人协会的牵头下,各地经纪人发挥中介作用,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取得了初步成效。
搭建服务三农平台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期,甘谷县供销社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供销社一样,经历了供销社从强盛到衰弱再到兴起的波浪式发展形态,他们一路走来,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并由此跻身全国供销示范县百强。
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供销社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走股份制路线,使供销社的经营工作高度透明化。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供销社的资产得到保值升值。在为农服务方面,供销社本着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需求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成立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更方便、更放心,开设培训班,培训大批优秀的农产品经纪人,开办图书室,提供科技文化类图书供农民翻阅;开设幼儿园,解决了农民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等等。
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甘谷县供销社急农民之所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供销社还为政府各个部门搭建平台,使其职能部门能够围绕三农建设更好地为农服务。
无独有偶,兰州市皋兰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发展会员619名,覆盖全县七乡镇41个行政村。供销社在各专业协会中设立了经纪人工作小组,贴近生产搞经营,贴近农民搞服务,引领农民进市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与此同时,供销社加强经纪人培训。从2005年起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经纪人766人,其中402人获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初级资格证书,60人获得了中级资格证书。2006年皋兰县经纪人协会被评为“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示范点”。通过培训,农民经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皋兰县小杂粮经纪人杨重年说:“供销社对我们的培训,符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考试,发了资格证,增强了我们的信誉,真正是一证在手,走遍四方,经营更加方便了。”
拓宽特色经营之路
甘谷县磐安镇地处渭河川道区,总耕地面积4.19万亩,乡镇总人口将近7.5万人,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针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的情况,磐安镇供销社培训大批农产品经纪人,带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开辟生产基地,创造专业的农产品品牌。
磐安供销社坚持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办社思路,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拓展经营业务,逐步健全服务网络,实现社有资产不断增值,职工收入普遍增加,确保了良性发展。
磐安供销社的具体举措是:首先,引市入社,组织农民发展流通。2002年磐安兴建了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有商铺116间,交易摊位达320个之多的“磐安百货市场”,为农民离土不离乡从事第三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供销社流通服务功能的大转变。其次,开展综合经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供销社坚持“围着农民转,跟着市场走”的经营服务方针,打破了以往笼统的培训方式,采用“点菜式”培训方法,农民提出什么问题,就为农民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再有,拓展新的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磐安所产的细辣子是辣椒之中的上品,曾为清皇室贡品,现远销东南亚。供销社在经营上采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组织农民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种植,打造“干谷辣椒”产业链。
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2006年磐安供销社连续被全国总社授予“百强基层社”称号。2007年12月,专业社的产品在郑州召开的千社千品展示会上成功展出,得到了总社领导和各商户的好评。
甘谷县的另一项名产,即大石镇草辫历史悠久。大石草辫专业合作社是由大石供销中心社组织发起,由草辫加工户、草辫经纪人,按照民主、自愿、平等的原则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冬天农闲时,农民在家编织草辫,由经纪人统一收购,销往河南、广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仅一年内就组织加工、销售草辫50万把,产值4207i元,为农民创收380万元。女草辫经纪人李玉华,每年为大石镇创造毛利润1000万元,曾被选为上届天水市人大代表,本届甘谷县人大代表,并于去年被评为天水市女致富能手。
此外,大石镇玉米产量高,但价格太低,农民卖不出好价钱。供销社与当地养鸡大户合作开办养鸡场,用富含高蛋白的玉米,作为鸡饲料喂鸡,并帮农民销售鸡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玉米售价低,农民利润薄的问题。
甘肃省供销总社和它牵头组建的各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创新三农服务载体、促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这些工作成效也反过来促进了供销社和协会的发展。供销总社领导表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供销社和经纪人协会还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三农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