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个人已经与中国打了30年交道。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向西方开放起,我就多次访问中国。每个到过中国的人都知道,中国最引人瞩目的是其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过去10年。我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015年11月,重访杭州让我对这里的进步和发展速度感到敬畏。
从上世纪70年代投身政治以来,我一直都深入参与城市和地区层面的决策。我的教育和职业背景是工程、终生学习和变革管理。过去十年,我担任芬兰发展最快的城市——埃斯波(Espoo)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主席,城市化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埃斯波的发展速度是每年新增人口5000——芬兰全国人口为550万,埃斯波的人口为30万。而杭州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埃斯波的100倍,决策者、管理者和市民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
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坚实基础
过去25年中,中国城市人口翻了一番,中国中产阶层也持续快速增长——估计将从2010年占人口8%升至2020年的50%。这给中国各城市和地区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以重工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和创新为主导。在中欧之间建立城市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有着良好的契机。
我坚信,借鉴欧洲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开放和包容性社会的发展,将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提升。我看到很多机会让双方政界人士、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商界人士交流经验、最佳实践和知识,并让这些具体成果以互惠的方式支持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
未来的关键词是创新。中国目前每年的研发支出约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合逾2000亿欧元)。我感觉,中国的行动派通常愿意推进创新,但由于资源或知识所限,无法收获创新成果的全部益处。欧洲可以分享这方面经验。
为促进创新,欧洲城市和地区实施的公共部门支持措施提供了宝贵的范例,比如公私合作(PPP)和地区智能专业化战略。欧洲在鼓励创业和初创企业发展、加强科学创新与商业机会相结合方面的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制定措施的有益参考。
挑战趋同为合作提供了机遇
能源效率、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是当今热门话题,不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城市作为可持续增长新引擎和火车头的作用都十分明显。城市是落实行动的地方。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合作,相互学习,交流最佳实践,开展合作项目,可以迅速有效地为双方带来收益。
中国的城市和地区在达成气候变化全球目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非常积极。把传统制造业改造得更清洁,让可持续发展扩展到农村地区,也是当前的重要议程。欧洲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历了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可以就如何可持续、包容性地管理这一转型过程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以中国工业追赶的速度,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和地区面临的许多挑战不久就会趋同。工业更新换代以及与高科技的融合,为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
中国是首个加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投资计划(Investment Plan)的非欧盟国家,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机遇。让双方在地方层面直接合作,会增加欧洲与中国城市和地区在行政管理以及商业、学术层面的交流和机会。
我确信,欧洲创新中心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数字化和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机遇。促进深化合作和相互学习的标准化进程,能确保双方在许多领域快速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的现代化,我们都必须重视民众的数字知识和电子技能,并提供这方面的教育。
合作案例:埃斯波创新园
欧洲有多个城市是智能城市创新概念的先驱。先于竞争对手利用新的创新和商业机遇的地区,才能在经济竞争中制胜。经济重大转型、产业结构更新换代和获得全球创新竞争力都可能实现,但通常需要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利益攸关者的共识。
现代知识经济政策要求有广泛的公私合作,以及通过独立融资机构——比如芬兰的研究和创新资助机构Tekes——提供的公共融资。赫尔辛基大区正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地区性创新生态系统,而其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埃斯波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埃斯波正在用“埃斯波创新园”的概念,在整个埃斯波市传播创新思维,并使其渗透到该市的所有活动中。埃斯波市是芬兰第二大城市,也是上海的姊妹城市。与中国的城市相比,埃斯波市很小,但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森林、100个湖泊,还有海洋和165座岛屿,该市拥有众多优势。
埃斯波创新园的核心区域是芬兰和北欧最大的科技、创新和商业中心:拥有800家公司、20个研发中心和多家卓越中心(Centres of Excellence)。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聘请了来自110个国家的4万余名专业人才,还集合了5000名研究科学家和1.6万名学生。埃斯波已经赢得作为知识和研发中心的国际声誉,而居于其核心的是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校园。这里也是国际企业总部中心和高科技企业中心。埃斯波是通过与各合作伙伴富有成效的合作取得这些成果的。
埃斯波市及其利益攸关者和市民将继续努力,并坚守将埃斯波创新园打造为全球最重要国际创新中心和城市环境公认先行者的目标。未来数年的行动计划包括:
未来十年,对埃斯波创新园地区投入大约60亿欧元的相关投资;
建立社会创新生活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创新性地打造启发性的环境、更智能的城市、更好的公共服务,并促进创业(让埃斯波市与阿尔托大学和其他周边教育机构展开合作);
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改善赫尔辛基市中心与该大都市圈中的其他商业和居民区之间的交通(将于2016年8月开通);
建设新的阿尔托大学核心校区,旨在加速科学、技术、商业、文科和设计之间的合作。
为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政府要成为创新和经济变革的协调者和促进者,并建立决策和制定优先事项的共享平台为知识经济服务。国家创新和经济政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私人部门需求与政府紧密合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能为创新政策的必要改革创造有利环境。变革的驱动因素是自下而上的多样化因素,它们来自快速发展的合作性创新社区。
推动自下而上的中欧合作
我们欧洲人常常担心中国将超过我们成为全球经济巨人。中国仅凭借自身庞大的规模就可能将这变成现实。但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或恐惧中国的变革,而应该支持并参与其中,为全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各地区可以做的——就像所有草根层面的合作那样——是专注于我们面临的日常挑战和问题。应以行动和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战略和规划为基础,创造强大的附加值并促进自下而上的中欧合作进程。
我们必须鼓励欧洲和中国城市和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大学和企业加入这一进程。通过中欧之间共享最佳实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投身政治以来,我一直都深入参与城市和地区层面的决策。我的教育和职业背景是工程、终生学习和变革管理。过去十年,我担任芬兰发展最快的城市——埃斯波(Espoo)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主席,城市化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埃斯波的发展速度是每年新增人口5000——芬兰全国人口为550万,埃斯波的人口为30万。而杭州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埃斯波的100倍,决策者、管理者和市民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
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坚实基础
过去25年中,中国城市人口翻了一番,中国中产阶层也持续快速增长——估计将从2010年占人口8%升至2020年的50%。这给中国各城市和地区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以重工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和创新为主导。在中欧之间建立城市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有着良好的契机。
我坚信,借鉴欧洲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开放和包容性社会的发展,将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提升。我看到很多机会让双方政界人士、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商界人士交流经验、最佳实践和知识,并让这些具体成果以互惠的方式支持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
未来的关键词是创新。中国目前每年的研发支出约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合逾2000亿欧元)。我感觉,中国的行动派通常愿意推进创新,但由于资源或知识所限,无法收获创新成果的全部益处。欧洲可以分享这方面经验。
为促进创新,欧洲城市和地区实施的公共部门支持措施提供了宝贵的范例,比如公私合作(PPP)和地区智能专业化战略。欧洲在鼓励创业和初创企业发展、加强科学创新与商业机会相结合方面的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制定措施的有益参考。
挑战趋同为合作提供了机遇
能源效率、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是当今热门话题,不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城市作为可持续增长新引擎和火车头的作用都十分明显。城市是落实行动的地方。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合作,相互学习,交流最佳实践,开展合作项目,可以迅速有效地为双方带来收益。
中国的城市和地区在达成气候变化全球目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非常积极。把传统制造业改造得更清洁,让可持续发展扩展到农村地区,也是当前的重要议程。欧洲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历了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可以就如何可持续、包容性地管理这一转型过程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以中国工业追赶的速度,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和地区面临的许多挑战不久就会趋同。工业更新换代以及与高科技的融合,为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
中国是首个加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投资计划(Investment Plan)的非欧盟国家,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机遇。让双方在地方层面直接合作,会增加欧洲与中国城市和地区在行政管理以及商业、学术层面的交流和机会。
我确信,欧洲创新中心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数字化和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机遇。促进深化合作和相互学习的标准化进程,能确保双方在许多领域快速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的现代化,我们都必须重视民众的数字知识和电子技能,并提供这方面的教育。
合作案例:埃斯波创新园
欧洲有多个城市是智能城市创新概念的先驱。先于竞争对手利用新的创新和商业机遇的地区,才能在经济竞争中制胜。经济重大转型、产业结构更新换代和获得全球创新竞争力都可能实现,但通常需要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利益攸关者的共识。
现代知识经济政策要求有广泛的公私合作,以及通过独立融资机构——比如芬兰的研究和创新资助机构Tekes——提供的公共融资。赫尔辛基大区正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地区性创新生态系统,而其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埃斯波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埃斯波正在用“埃斯波创新园”的概念,在整个埃斯波市传播创新思维,并使其渗透到该市的所有活动中。埃斯波市是芬兰第二大城市,也是上海的姊妹城市。与中国的城市相比,埃斯波市很小,但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森林、100个湖泊,还有海洋和165座岛屿,该市拥有众多优势。
埃斯波创新园的核心区域是芬兰和北欧最大的科技、创新和商业中心:拥有800家公司、20个研发中心和多家卓越中心(Centres of Excellence)。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聘请了来自110个国家的4万余名专业人才,还集合了5000名研究科学家和1.6万名学生。埃斯波已经赢得作为知识和研发中心的国际声誉,而居于其核心的是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校园。这里也是国际企业总部中心和高科技企业中心。埃斯波是通过与各合作伙伴富有成效的合作取得这些成果的。
埃斯波市及其利益攸关者和市民将继续努力,并坚守将埃斯波创新园打造为全球最重要国际创新中心和城市环境公认先行者的目标。未来数年的行动计划包括:
未来十年,对埃斯波创新园地区投入大约60亿欧元的相关投资;
建立社会创新生活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创新性地打造启发性的环境、更智能的城市、更好的公共服务,并促进创业(让埃斯波市与阿尔托大学和其他周边教育机构展开合作);
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改善赫尔辛基市中心与该大都市圈中的其他商业和居民区之间的交通(将于2016年8月开通);
建设新的阿尔托大学核心校区,旨在加速科学、技术、商业、文科和设计之间的合作。
为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政府要成为创新和经济变革的协调者和促进者,并建立决策和制定优先事项的共享平台为知识经济服务。国家创新和经济政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私人部门需求与政府紧密合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能为创新政策的必要改革创造有利环境。变革的驱动因素是自下而上的多样化因素,它们来自快速发展的合作性创新社区。
推动自下而上的中欧合作
我们欧洲人常常担心中国将超过我们成为全球经济巨人。中国仅凭借自身庞大的规模就可能将这变成现实。但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或恐惧中国的变革,而应该支持并参与其中,为全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各地区可以做的——就像所有草根层面的合作那样——是专注于我们面临的日常挑战和问题。应以行动和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战略和规划为基础,创造强大的附加值并促进自下而上的中欧合作进程。
我们必须鼓励欧洲和中国城市和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大学和企业加入这一进程。通过中欧之间共享最佳实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