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习“无边界”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无边界”意味着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壁垒与局限,拓宽教育的视野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新课改后的美术教学致力于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融合综合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下的美术“1 X教学”提倡无边界学习,是为了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历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户外教学,学习空间无边界
  美术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感受与体验,产生“立体综合刺激”,辅助创作表现。教学空间不应仅限于教室,校园、图书馆、历史遗迹、各类教育基地等许多社会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空间,为教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学习空间无边界,意味着重视学习的空间自由,师生成为学习空间的“共同体”,教师以敏捷的思维去捕捉、揣摩、应对、调控学生的教育活动,从中寻找美术教育的契机,从而选取合适的空间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如“校园里的荔枝树”教学片段。
  教学环节一:植物写生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荔枝园的风景,然后对比一下以前学习过的绿萝植物,找出荔枝树与绿萝有什么不同。
  生1:绿萝是藤蔓植物,荔枝樹是果树,有粗粗的树干。
  生2:荔枝树有粗粗的树干,大概5~8米高;绿萝有细细的藤蔓,只能长到30厘米。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找到荔枝树与绿萝的不同之处。
  教学环节二:探究绘画方式
  师:大家可以来摸一摸,看一看,细致观察一下荔枝树,你发现了什么?
  对荔枝树进行写生与对绿萝进行写生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描绘?
  (学生自由触摸,细致观察,分享发现)
  生:绿萝的藤蔓是很光滑的,荔枝树的枝干的外皮很粗糙,树叶茂密呈团状,写生时要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植物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要注意区别对待。
  二、信息化教学,学习形式无边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和展示艺术创作。以信息化教学为特色,建设基于深度学习的“1 X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通过课堂流程的再造,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老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被“互联网 课堂”代替,大容量的图片和视频组成的电子资料让学生有了选择欣赏的自主性,平板电脑的摄影功能提供了现场实践和检验的便捷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课程回顾与难点解答,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知识融合,跨越学科无边界
  美术是一种综合感知的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密不可分。跨越学科无边界是依托主题项目式美术学习,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途径进行学科整合,利用音乐、美术、书法、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语言素养等各方面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如“美妙多变的线条”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然后分享你对这段节奏的感悟。
  生:前段缓慢悠扬,后段节奏急促,激情澎湃。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音乐创作背景。)
  师:相信在了解了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之后,大家会对它有了新的体会。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段音乐,并在纸面上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节奏,利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绘画创作。(学生即兴创作)
  师:根据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将自己的作品赋予一定的创作主题,找到相关元素进行夸张和变形,让它在画面中凸显出来,并进行精细加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四、服务生活,创新思维无边界
  美术应用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熟悉的场景进行图像识读,运用熟悉的技能进行美术表现,针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进行审美判断,对生活中的装饰进行创意实践,等等,这些就是美术服务生活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贯穿课堂内外,让课堂内的知识建立在学生课外积累和查找的基础上,让美术学习生活化,就显得至为重要。如“彩绘”教学片断。
  一群学生拿着画笔、刷子、颜料等工具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指挥,有的在丈量墙面,有的在墙上涂鸦……不一会儿,美术教室白色墙面出现了一幅幅有趣的轮廓和色彩斑斓的画面。原来,他们是学校绘画社团成员,正在进行艺术墙的创作。经过大家的一番协同努力,原本单调的墙面焕然一新,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充满童趣的图案为美术教室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无边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使楼梯间、走廊等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摇篮,辅助课堂教学的无边界。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墙和文化长廊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发挥了更大价值。
  深度学习引领下的美术无边界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关键支撑点。这就阐释了“技艺—能力—素养”的递进发展关系,学生从“学画”走向“会画”,获得了深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永斌.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小学生美术鉴赏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于洪民.音体美学科的深入剖析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
  究,2019(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景。做好班级建设,是完成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指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为落脚点和归宿,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权利、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地方性高等院校如何用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采用疏导式的教育方式,扎实开展班级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了探讨。  关键词:以生为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之一。分析了目前高校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高校辅导员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生;高校辅导员;适应;措施  作者简介:张乃强(1975-),男,山东临沂人,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山东泰安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a1sk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适应期、平稳期、实习期三个阶段提出了高校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学生工作;教育  作者简介:黎明(1976-),男,河南信阳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江苏苏州2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摘 要】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促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适度开展跨界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的跨界学习应如何实施?本文以浙江省宁波中学第五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跨界学习为例,站在实施流程的视角,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详细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开展跨界学习的一般路径和操作方法,即设计方案(确立主题、制定目标、设计活动)—组织实施(组建跨界学习团队、丰富跨界学习资源、开展跨界学习活动)
摘要:院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院系教学档案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分析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功能与作用的基础上,依据教学档案内容、特点、形成规律和档案立卷方式,将院系本科教学档案分成十类,并提出了教学档案建档指南,对提升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建设水平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教学档案;内容分类;建档指南  作者简介:汪明玥(1984-),女,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助
【摘 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品质培训 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
随着图画书的日益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与家庭将图画书作为集体教学与亲子阅读的主要材料。关于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与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更明确地指出幼儿园应“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相应的图画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