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参选行政长官时,曾荫权曾感慨地说:“我来自香港一个寻常百姓家,与大多数香港的子弟一样,曾经是香港的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后来又成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香港人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区政府内担当核心的职位。”
2007年,曾荫权再度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民众一片释然的长叹中,降下了大选征战的尘埃。
没有显赫的出生,没有骄人的学历,这为曾荫权的成功添具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是,理想主义的实现还依赖于现实的考砺,只有冲破了现实的重重考验才能翱翔于理想的蔚蓝天空。
孤独的竞争者并不孤独
2005年3月,董建华以自己的身体状况欠佳为由,辞去还有两年任期的香港特首职务,并获得国务院批准,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提前进入到了香港特首的角色之中,也为他的政治生涯拨开了个全新的局面。
2005年6月初,为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辞去政务司司长之职,全心备战竞选。然而,曾荫权并没有遇到所冀望的竞争激烈的竞选,2005年6月16日,选举主任宣布在收到的6份选举提名中,曾荫权获得674个选委提名,是唯一有效的提名。在公平的竞争机会面前,所有野心家的欲望都被阻隔在了实战的围墙之外,让2005年的香港特首竞选成为了没有竞争对手的名不副实的竞选——曾荫权可谓一枝独秀,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香港特区的第二代掌门人。
虽然在此次竞选中,曾荫权大有棋无对手的遗憾,但是这却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甚至是在昭示:曾荫权在香港已经步入了无人匹敌的政治辉煌。但是曾荫权却理智地扛起了特首重任的大旗,将身临的厚遇化为生命所能承受之重,背负着厚重的瞩望昂然前行。他清醒地意识到,最大的对手是无形的——永远是自己,当没有有形的竞争对手作为参照,无形的竞争对手就是个最好的坐标。从这一层面来说,2005年,香港特首的竞选,曾荫权并不孤独,因为有一个无形的竞争对手一直在陪伴着他,并且指引着他的施政。
两年时间,在香港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很快就过去了,曾荫权也完成了2005年竞选的任职期限——即完成董建华剩余的任职时间。
2007年,又是一个选举年,曾荫权借助第一次任职取得的出色成绩,不遗余力地再次站在了竞选台上,成为了最具震慑力的竞选者之一。这一次,不再是曾荫权一个人的独角戏,与他一同站在竞选台上的还有发起成立公明党的资深法律界人士梁家杰,一个不容小觑的政坛新秀。
2007年的竞选结果已经尘埃落定,曾荫权再次成为了大赢家,但是,他没有忽视他的竞争对手,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谦逊地谈到:“梁家杰先生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既让我感到了身负的压力,也让我看到了香港未来的希望。梁家杰先生带给我的是挑战,也是动力。”
无论是面对无形的竞争对手还是面对有形的竞争对手,曾荫杈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态度总是那样谦逊,诚恳。
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2007年,正好是曾荫权步入政界的第四十个年头,在经历了四十载的风风雨雨之后,也是在年过六旬的高龄,曾荫权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政治高峰期——再次当选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回首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曾荫权用以遮风挡雨的唯有他不变的谨慎、踏实、刚毅、果断。1967年,曾荫权在几度公务员考试中失利之后,终于如愿地考入了港英政府工作。积累在起点上的毅力,后发在了曾荫权的整个政治生涯当中,也成为他政治征途中的精神食粮。
凭着踏实、谨慎、勤力、刻苦的精神特质和工作态度,曾荫权的表现很快赢得了上级的好评,并得到了快速的晋升。2年后他升任二级行政官,4年后成功转职政务官,虽然晋升给曾荫权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他攀向政治高峰的必要步骤,但是真正奠定曾荫权政治生涯基础的却是他得到了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的机会,这不只是对他工作能力的 个总结,还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全新起点。
1981年,曾荫权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虽然他没有大学本科的专业功底,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高深知识的接受能力。“笨鸟勤飞”是曾荫权常常给自己的一个勉励,勤力刻苦的品质让他在尖端的学业领域中再创佳绩,1982年,他以9A的优异成绩毕业。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曾荫权不仅在公共行政知识方面得到强化,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为他以后升任政务司司长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一个深造的机会也是曾荫权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
曾荫权学成回港后,即成为了时任布政司霍德的左右手,深造的成效已经显而易见。此后,他长期负责相关财经事务,在实践中历练了扎实的财经学知识。1995年,曾荫权以深厚的财经事务处理功底升任为港英政府首位华人财政司。香港回归后,他继续执掌特区政府的财政大权。
在任职财政司司长期间,他最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归之初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力主特区政府入市阻击“大鳄”。当时有人批评此举违反香港市场经济一贯的做法,为日后开了一个“坏先例”。不过事后的大量事实证明,若非政府入市,香港的经济将会被进一步拖垮。据当时采访过他的香港记者说,那阵子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武士杀死类似鳄鱼的动物的雕像,他直称这鳄鱼就是“索罗斯”。1998年9月底,曾荫权前往欧洲和美国访问,利用出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年会议的机会,详细解释了香港特区政府入市干预的原因。他以扎实的金融功底和经济学素养所作出的阐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2001年2月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政务司司长,此时,曾荫权已经攀上了香港政坛的第二高峰。虽然财政司司长与政务司司长以及律政司司长同属行政长官的首要顾问,但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这就意味着曾荫权有优先行使代理行政长官的职权。
在曾荫权出任政务司司长之后,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从而将政务司司长的职能分拆出来,所有问责局长不再由政务司司长统率,直接受董建华节制。部分港人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曾荫权的权力被架空,变成“无兵司令”。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曾荫权发挥他的作用,也并没有降低他的工作热情。
2002年6月起任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巩固。
这系列的因果连环为曾荫权攀上香港政坛的巅峰已经做足了铺垫,但是能否成功登顶还得民心说了算。这不仅得用过往的成绩说话,还得用对未来的规划蓝图赢得民众的支持,成功的结果不仅在于赢在当下,还得赢在过 去,赢在未来。
事实证明,曾荫权赢了,他不仅赢了第一次,还赢了第二次,这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他多年来像麦田的守望者一般为香港的发展竭诚尽忠,虔诚地为百姓谋取福利的结晶。
执政两年交出满意答卷
回首曾荫权执政以来的香港,经济形势迈开了以往的颓靡形势,特区政府财政不但摆脱“赤字的疑惑”,未来五年还可能出现高额盈余,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回归后最好的局面。港人清楚地看到,曾荫权领导政府果敢处事,迅速回应市民诉求,建立起有效的管治文化。过去两年,曾荫权秉持“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的施政理念,使香港经济快速改善,就业职位增加,零售消费活跃,金融市场蓬勃,又尽力推动大型项目,致力改善民生,政府财政重见盈余。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都充分体现了曾荫权的执政能力。
香港经济曾因金融风暴而元气大伤,特区公共财政更曾在2003至2004以及2004至2005财政年度 度升至780亿的庞大赤字。但是,特区政府借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CEPA等“利好”东风,采取积极措施跟进,使香港经济全面复苏,公共财政终于在2005至2006年度实现收支平衡。不仅提前3年实现收支平衡,同时上年度政府开支亦降到占香港GDP的16.4%。香港连续3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均在7.5%以上;香港2006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997年创下的21.035万元的纪录;香港现在的总贸易额已经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3倍多,约等于10年前的2倍多:恒生指数创历史新高,港股指数及股值也一再打破纪录,超过2万点。
特区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成效,强调施政以民为本,致力解决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等突出的社会民生问题,香港失业率已从2003年的8.7%,降至4.4%的低位,就业人数升至351.43万。
曾荫权和特区政府还在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强化政策咨询和地区工作,以及处理重大争议性课题上,展示了特首的治港理念和管治能力。
两年时间取得的突破性成绩足以让曾荫权成为新一届行政长官选举的压倒性人选,但是,他没有疏忽对于未来的构建,他已经制定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在把振兴香港经济作为主体目标之外,提高港人生活质量仍然是曾荫权的施政纲领。曾荫权承诺,一旦当选将会减税,特别是减轻中产人士的税务负担:加强食物安全保障,保障本地孕妇有充足先进的医疗服务等;并致力于推动香港的新关怀文化,让香港不仅是个务实积极的社会,更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
由于港人已经从他的第一次任职经历中看到,曾荫权是一个能说到做到的人,而且是应做就做的人,人们已经知道,他的竞选宣言不只是个口号,不是个迷惑人心的糖衣炮弹,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标的,能够兑现的承诺。
于是,曾荫权成功书写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次辉煌。语不惊人死不休
处世谨慎、持重的曾荫权又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时候他说的话会与他一贯保持的严谨、持重的形象大相径庭。在一个公开场合,他忆起1998年击退国际炒家的往事,竟脱口而出,说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一旦脱钩,“犹如失了处女之身,一次贬值后,以后就什么都可以做”,让在场人士大吃惊,然而,这一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却严正地指出了港元与美元脱钩的严重性。
一向以含笑随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曾荫权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动怒的人,执著的性格让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当中,甚至因为与他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分歧而恼怒,但是,当他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握手言和。在他眼里,对的就是对的,锗的就是错的,他不会用权力去压倒别人接受他的意见,但是会据理力争。
曾荫权最感谢的人就是夫人鲍笑薇,原因就在于曾太太不仅为他打点家务,还容忍他的“坏脾气”,在相知相爱的和谐家庭氛围中,曾荫权得到了莫大的精神支持。
不忘“藤条炖猪肉”的家训
祖籍广东省佛山市的曾荫权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警察家庭,一家8口都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生存,全家人挤在狭小的警察宿舍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虽然家人已一再地省吃俭用,但是仍然难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曾荫权永远也难以忘记小时候因没有裤子穿而足不敢出户的辛酸。
虽然家人整日为生计而担忧,但是父亲从来没有疏忽过对子女的教育,身为警察的曾父有着钢铁般的威严,警察严格刻板的职业特质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他对子女的教育,“藤条炖猪肉”成为了曾父给孩子们灌输思想的主要途径。曾荫权清楚地记得,买到隔夜的面包要挨打,买到发馊的豆腐也要挨打,凡事犯了错误,都会享受到父亲特制的这道饕餮大餐。
虽然曾父的教育方式有些蛮横甚至暴力,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五个子女的大家庭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却是必要的手段。所以对于曾经被“炖”的日子,曾荫权没有半点怨言,相反,正是父亲这样严格的教育让曾荫权从小就形成了谨慎、踏实的性格,这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特质是相契合的。
在父亲身上,曾荫权看到的不只是父亲刻板的面,还有他独立担当、自强、自尊的一面,所以,在他的眼中,父亲仍然是他的榜样,从父亲身上,他学会了自尊、自强、自立。曾荫权曾经向媒体讲述,在中四那年,由于中文不合格,被从B班降到D班,他视之为“奇耻大辱”,于是奋发图强,在中五时升到了A班。
但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他马上实现自己的大学梦,1964年,20岁的曾荫权预科毕业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但是他最后却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告诉父母的理由是建筑学不是他的兴趣,机电工程才是他的志向,与其就读一个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不如选择放弃。然而,个成绩优异的学子谁不想在大学的校园里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曾荫权又何曾不知道,他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辅修机电工程,但是他身为家中的长子,还有四个弟妹需要供养,而仅靠父亲的一己之力又何等的困难?于是,他决定先工作挣钱,减轻父亲的负担。
曾荫权走向社会的第份工作,是在现时以生产“伟哥”闻名的辉瑞制药当推销员,在工作之余,他已经为自己选定了另外一条道路——考公务员,并做着充分的准备。半年后,他报考了港英政府的行政官考试,他并没有如愿。如果当初因为一次失败,曾荫权就放弃了,或许,今天的香港又会是另一番风云。曾荫权没有放弃,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会坚持到底,终于在1967年1月,曾荫权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港英政府工作,成为了香港数以万计的公务员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基层的一员,然而,香港的未来已经在悄悄酝酿……
2007年,曾荫权再度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民众一片释然的长叹中,降下了大选征战的尘埃。
没有显赫的出生,没有骄人的学历,这为曾荫权的成功添具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是,理想主义的实现还依赖于现实的考砺,只有冲破了现实的重重考验才能翱翔于理想的蔚蓝天空。
孤独的竞争者并不孤独
2005年3月,董建华以自己的身体状况欠佳为由,辞去还有两年任期的香港特首职务,并获得国务院批准,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提前进入到了香港特首的角色之中,也为他的政治生涯拨开了个全新的局面。
2005年6月初,为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辞去政务司司长之职,全心备战竞选。然而,曾荫权并没有遇到所冀望的竞争激烈的竞选,2005年6月16日,选举主任宣布在收到的6份选举提名中,曾荫权获得674个选委提名,是唯一有效的提名。在公平的竞争机会面前,所有野心家的欲望都被阻隔在了实战的围墙之外,让2005年的香港特首竞选成为了没有竞争对手的名不副实的竞选——曾荫权可谓一枝独秀,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香港特区的第二代掌门人。
虽然在此次竞选中,曾荫权大有棋无对手的遗憾,但是这却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甚至是在昭示:曾荫权在香港已经步入了无人匹敌的政治辉煌。但是曾荫权却理智地扛起了特首重任的大旗,将身临的厚遇化为生命所能承受之重,背负着厚重的瞩望昂然前行。他清醒地意识到,最大的对手是无形的——永远是自己,当没有有形的竞争对手作为参照,无形的竞争对手就是个最好的坐标。从这一层面来说,2005年,香港特首的竞选,曾荫权并不孤独,因为有一个无形的竞争对手一直在陪伴着他,并且指引着他的施政。
两年时间,在香港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很快就过去了,曾荫权也完成了2005年竞选的任职期限——即完成董建华剩余的任职时间。
2007年,又是一个选举年,曾荫权借助第一次任职取得的出色成绩,不遗余力地再次站在了竞选台上,成为了最具震慑力的竞选者之一。这一次,不再是曾荫权一个人的独角戏,与他一同站在竞选台上的还有发起成立公明党的资深法律界人士梁家杰,一个不容小觑的政坛新秀。
2007年的竞选结果已经尘埃落定,曾荫权再次成为了大赢家,但是,他没有忽视他的竞争对手,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谦逊地谈到:“梁家杰先生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既让我感到了身负的压力,也让我看到了香港未来的希望。梁家杰先生带给我的是挑战,也是动力。”
无论是面对无形的竞争对手还是面对有形的竞争对手,曾荫杈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态度总是那样谦逊,诚恳。
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2007年,正好是曾荫权步入政界的第四十个年头,在经历了四十载的风风雨雨之后,也是在年过六旬的高龄,曾荫权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政治高峰期——再次当选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回首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曾荫权用以遮风挡雨的唯有他不变的谨慎、踏实、刚毅、果断。1967年,曾荫权在几度公务员考试中失利之后,终于如愿地考入了港英政府工作。积累在起点上的毅力,后发在了曾荫权的整个政治生涯当中,也成为他政治征途中的精神食粮。
凭着踏实、谨慎、勤力、刻苦的精神特质和工作态度,曾荫权的表现很快赢得了上级的好评,并得到了快速的晋升。2年后他升任二级行政官,4年后成功转职政务官,虽然晋升给曾荫权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他攀向政治高峰的必要步骤,但是真正奠定曾荫权政治生涯基础的却是他得到了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的机会,这不只是对他工作能力的 个总结,还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全新起点。
1981年,曾荫权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虽然他没有大学本科的专业功底,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高深知识的接受能力。“笨鸟勤飞”是曾荫权常常给自己的一个勉励,勤力刻苦的品质让他在尖端的学业领域中再创佳绩,1982年,他以9A的优异成绩毕业。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曾荫权不仅在公共行政知识方面得到强化,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为他以后升任政务司司长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一个深造的机会也是曾荫权人生转折的一个契机。
曾荫权学成回港后,即成为了时任布政司霍德的左右手,深造的成效已经显而易见。此后,他长期负责相关财经事务,在实践中历练了扎实的财经学知识。1995年,曾荫权以深厚的财经事务处理功底升任为港英政府首位华人财政司。香港回归后,他继续执掌特区政府的财政大权。
在任职财政司司长期间,他最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归之初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力主特区政府入市阻击“大鳄”。当时有人批评此举违反香港市场经济一贯的做法,为日后开了一个“坏先例”。不过事后的大量事实证明,若非政府入市,香港的经济将会被进一步拖垮。据当时采访过他的香港记者说,那阵子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武士杀死类似鳄鱼的动物的雕像,他直称这鳄鱼就是“索罗斯”。1998年9月底,曾荫权前往欧洲和美国访问,利用出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年会议的机会,详细解释了香港特区政府入市干预的原因。他以扎实的金融功底和经济学素养所作出的阐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2001年2月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政务司司长,此时,曾荫权已经攀上了香港政坛的第二高峰。虽然财政司司长与政务司司长以及律政司司长同属行政长官的首要顾问,但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这就意味着曾荫权有优先行使代理行政长官的职权。
在曾荫权出任政务司司长之后,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从而将政务司司长的职能分拆出来,所有问责局长不再由政务司司长统率,直接受董建华节制。部分港人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曾荫权的权力被架空,变成“无兵司令”。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曾荫权发挥他的作用,也并没有降低他的工作热情。
2002年6月起任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巩固。
这系列的因果连环为曾荫权攀上香港政坛的巅峰已经做足了铺垫,但是能否成功登顶还得民心说了算。这不仅得用过往的成绩说话,还得用对未来的规划蓝图赢得民众的支持,成功的结果不仅在于赢在当下,还得赢在过 去,赢在未来。
事实证明,曾荫权赢了,他不仅赢了第一次,还赢了第二次,这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他多年来像麦田的守望者一般为香港的发展竭诚尽忠,虔诚地为百姓谋取福利的结晶。
执政两年交出满意答卷
回首曾荫权执政以来的香港,经济形势迈开了以往的颓靡形势,特区政府财政不但摆脱“赤字的疑惑”,未来五年还可能出现高额盈余,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回归后最好的局面。港人清楚地看到,曾荫权领导政府果敢处事,迅速回应市民诉求,建立起有效的管治文化。过去两年,曾荫权秉持“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的施政理念,使香港经济快速改善,就业职位增加,零售消费活跃,金融市场蓬勃,又尽力推动大型项目,致力改善民生,政府财政重见盈余。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都充分体现了曾荫权的执政能力。
香港经济曾因金融风暴而元气大伤,特区公共财政更曾在2003至2004以及2004至2005财政年度 度升至780亿的庞大赤字。但是,特区政府借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CEPA等“利好”东风,采取积极措施跟进,使香港经济全面复苏,公共财政终于在2005至2006年度实现收支平衡。不仅提前3年实现收支平衡,同时上年度政府开支亦降到占香港GDP的16.4%。香港连续3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均在7.5%以上;香港2006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997年创下的21.035万元的纪录;香港现在的总贸易额已经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3倍多,约等于10年前的2倍多:恒生指数创历史新高,港股指数及股值也一再打破纪录,超过2万点。
特区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成效,强调施政以民为本,致力解决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等突出的社会民生问题,香港失业率已从2003年的8.7%,降至4.4%的低位,就业人数升至351.43万。
曾荫权和特区政府还在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强化政策咨询和地区工作,以及处理重大争议性课题上,展示了特首的治港理念和管治能力。
两年时间取得的突破性成绩足以让曾荫权成为新一届行政长官选举的压倒性人选,但是,他没有疏忽对于未来的构建,他已经制定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在把振兴香港经济作为主体目标之外,提高港人生活质量仍然是曾荫权的施政纲领。曾荫权承诺,一旦当选将会减税,特别是减轻中产人士的税务负担:加强食物安全保障,保障本地孕妇有充足先进的医疗服务等;并致力于推动香港的新关怀文化,让香港不仅是个务实积极的社会,更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
由于港人已经从他的第一次任职经历中看到,曾荫权是一个能说到做到的人,而且是应做就做的人,人们已经知道,他的竞选宣言不只是个口号,不是个迷惑人心的糖衣炮弹,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标的,能够兑现的承诺。
于是,曾荫权成功书写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次辉煌。语不惊人死不休
处世谨慎、持重的曾荫权又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时候他说的话会与他一贯保持的严谨、持重的形象大相径庭。在一个公开场合,他忆起1998年击退国际炒家的往事,竟脱口而出,说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一旦脱钩,“犹如失了处女之身,一次贬值后,以后就什么都可以做”,让在场人士大吃惊,然而,这一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却严正地指出了港元与美元脱钩的严重性。
一向以含笑随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曾荫权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动怒的人,执著的性格让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当中,甚至因为与他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分歧而恼怒,但是,当他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握手言和。在他眼里,对的就是对的,锗的就是错的,他不会用权力去压倒别人接受他的意见,但是会据理力争。
曾荫权最感谢的人就是夫人鲍笑薇,原因就在于曾太太不仅为他打点家务,还容忍他的“坏脾气”,在相知相爱的和谐家庭氛围中,曾荫权得到了莫大的精神支持。
不忘“藤条炖猪肉”的家训
祖籍广东省佛山市的曾荫权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警察家庭,一家8口都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生存,全家人挤在狭小的警察宿舍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虽然家人已一再地省吃俭用,但是仍然难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曾荫权永远也难以忘记小时候因没有裤子穿而足不敢出户的辛酸。
虽然家人整日为生计而担忧,但是父亲从来没有疏忽过对子女的教育,身为警察的曾父有着钢铁般的威严,警察严格刻板的职业特质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他对子女的教育,“藤条炖猪肉”成为了曾父给孩子们灌输思想的主要途径。曾荫权清楚地记得,买到隔夜的面包要挨打,买到发馊的豆腐也要挨打,凡事犯了错误,都会享受到父亲特制的这道饕餮大餐。
虽然曾父的教育方式有些蛮横甚至暴力,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五个子女的大家庭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却是必要的手段。所以对于曾经被“炖”的日子,曾荫权没有半点怨言,相反,正是父亲这样严格的教育让曾荫权从小就形成了谨慎、踏实的性格,这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特质是相契合的。
在父亲身上,曾荫权看到的不只是父亲刻板的面,还有他独立担当、自强、自尊的一面,所以,在他的眼中,父亲仍然是他的榜样,从父亲身上,他学会了自尊、自强、自立。曾荫权曾经向媒体讲述,在中四那年,由于中文不合格,被从B班降到D班,他视之为“奇耻大辱”,于是奋发图强,在中五时升到了A班。
但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他马上实现自己的大学梦,1964年,20岁的曾荫权预科毕业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但是他最后却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告诉父母的理由是建筑学不是他的兴趣,机电工程才是他的志向,与其就读一个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不如选择放弃。然而,个成绩优异的学子谁不想在大学的校园里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曾荫权又何曾不知道,他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辅修机电工程,但是他身为家中的长子,还有四个弟妹需要供养,而仅靠父亲的一己之力又何等的困难?于是,他决定先工作挣钱,减轻父亲的负担。
曾荫权走向社会的第份工作,是在现时以生产“伟哥”闻名的辉瑞制药当推销员,在工作之余,他已经为自己选定了另外一条道路——考公务员,并做着充分的准备。半年后,他报考了港英政府的行政官考试,他并没有如愿。如果当初因为一次失败,曾荫权就放弃了,或许,今天的香港又会是另一番风云。曾荫权没有放弃,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会坚持到底,终于在1967年1月,曾荫权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港英政府工作,成为了香港数以万计的公务员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基层的一员,然而,香港的未来已经在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