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是丰富情感传播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既有主观必要性,又有客观可行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带入课本所设定的情感境界中,让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语文是人文类的基础课程,肩负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意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
  1.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其结果,学生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位就会肤浅而非深刻,抽象而非具体,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刻领悟文本知识的丰富内涵。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产生共鸣。
  1.3情感交流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就会形成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4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所在。
  2.在中學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2.1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情感教育的落实程度及效果,与执行者的素质息息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制约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情感理论,提高修养,树立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做有思想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情感教育者,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稳定、健康的情感,必须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情感投入,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情感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影响学生,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2注重情感熏陶,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调控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情感处在发展期,情感丰富而多变,激情四溢,富有时代气息,对生活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对未来求新求异,充满幻想。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作品意韵。通过人物评析、诗歌鉴赏、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微妙之处,使学生与作者同悲共喜,同荣共辱,并以此为基点,感受其他的情感类别,从而不断提高情感感受力。同时要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活动有度,既敢爱敢恨,敢笑敢哭又坚持忍耐,不使情感失控,培养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2.3建立正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改变教育功能的延展性和扩大化,削弱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强势联系,扩大教育在开启心智、唤醒心灵、传播文明、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以往的情感目标制定的情况,对情感教育具体实施的指导作用不尽如人意。我们应当针对以往的情感教育目标在内容表述和具体实施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修正和补充,正确处理理智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归还情感教育应有的本质和地位。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目标,力求指向于情感内容的情感目标与指向于情感特征的情感目标并重。
  评价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终结,对情感教育具有导引和决定作用。在实践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是考虑到教学的评价体系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因此,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一把尺子,要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理智教育的过程实现的,使得情感教育沦为理智教育的手段和副产品,在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没有切实有效的评价系统,也没有把情感目标实现的状况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从而无法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情感教育评价标准方面,要摈弃传统的无标准的主观标准的弊病,找到真正能体现情感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这种标准不仅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情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更高一层次的情感目标发展,不仅能从外部行为确定情感目标实现的程度,更能通过教育对象的自述,从内部找到情感发展的水平和依据。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的、活泼的、适合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完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陌上桑》是千古名篇,讲述了一位美丽坚贞又不畏强暴的采桑女以超人智慧和出众口才,巧妙地挫败使君无耻欲望的故事。该诗始见于《宋书·乐志》,题作《艳歌罗敷行》,以后许多古诗本都选用此诗。  关键词: 《陌上桑》 诗句理解 前人研究  古代一些诗人,如曹植、李白、杜甫等至少二十几位都写过《陌上桑》这类主题的诗,由此可见《陌上桑》这首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影响之大。现初中《语文》第六册、《大学语文》(
摘 要: 审美教育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语文教师应当自觉肩负起审美教育的责任,在促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 教师信心 课标要求 审美教育  一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倾向,致使语文审美教学长期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信心不足。多年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充斥社会,使广大师生的心灵受到极大伤
摘 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文章认为,教师要明确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科学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学习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品《稻草人》中说的一段话窥见一斑:“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
抗体导向的酶催化前体药物疗法(ADEPT)是提高化学治疗药物对肿瘤选择性的有效途径。该疗法利用抗体与抗原、酶与底物的双重选择性提高抗癌药物的靶向性,在降低毒性的同时增强
摘 要: 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结合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对高中语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索,以期为高中语文的高效教学探寻更多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自主性学习 实现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相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在形式上可能大众普遍认为差不多,但从本质上看,两者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极大的区别,加之高中学生即将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实现途径上值得探讨。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种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学习兴趣无疑是推动学习活动开展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探求。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集大容量、更直观、更便捷于一体的多媒体,必然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  关鍵词: 多媒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