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是丰富情感传播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既有主观必要性,又有客观可行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带入课本所设定的情感境界中,让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语文是人文类的基础课程,肩负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意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
1.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其结果,学生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位就会肤浅而非深刻,抽象而非具体,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刻领悟文本知识的丰富内涵。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产生共鸣。
1.3情感交流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就会形成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4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所在。
2.在中學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2.1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情感教育的落实程度及效果,与执行者的素质息息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制约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情感理论,提高修养,树立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做有思想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情感教育者,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稳定、健康的情感,必须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情感投入,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情感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影响学生,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2注重情感熏陶,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调控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情感处在发展期,情感丰富而多变,激情四溢,富有时代气息,对生活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对未来求新求异,充满幻想。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作品意韵。通过人物评析、诗歌鉴赏、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微妙之处,使学生与作者同悲共喜,同荣共辱,并以此为基点,感受其他的情感类别,从而不断提高情感感受力。同时要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活动有度,既敢爱敢恨,敢笑敢哭又坚持忍耐,不使情感失控,培养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2.3建立正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改变教育功能的延展性和扩大化,削弱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强势联系,扩大教育在开启心智、唤醒心灵、传播文明、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以往的情感目标制定的情况,对情感教育具体实施的指导作用不尽如人意。我们应当针对以往的情感教育目标在内容表述和具体实施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修正和补充,正确处理理智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归还情感教育应有的本质和地位。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目标,力求指向于情感内容的情感目标与指向于情感特征的情感目标并重。
评价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终结,对情感教育具有导引和决定作用。在实践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是考虑到教学的评价体系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因此,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一把尺子,要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理智教育的过程实现的,使得情感教育沦为理智教育的手段和副产品,在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没有切实有效的评价系统,也没有把情感目标实现的状况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从而无法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情感教育评价标准方面,要摈弃传统的无标准的主观标准的弊病,找到真正能体现情感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这种标准不仅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情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更高一层次的情感目标发展,不仅能从外部行为确定情感目标实现的程度,更能通过教育对象的自述,从内部找到情感发展的水平和依据。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的、活泼的、适合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完善发展。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语文是人文类的基础课程,肩负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意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
1.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其结果,学生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位就会肤浅而非深刻,抽象而非具体,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刻领悟文本知识的丰富内涵。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产生共鸣。
1.3情感交流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就会形成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4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所在。
2.在中學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2.1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情感教育的落实程度及效果,与执行者的素质息息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制约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情感理论,提高修养,树立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做有思想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情感教育者,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稳定、健康的情感,必须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情感投入,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情感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影响学生,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2注重情感熏陶,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调控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情感处在发展期,情感丰富而多变,激情四溢,富有时代气息,对生活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对未来求新求异,充满幻想。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作品意韵。通过人物评析、诗歌鉴赏、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微妙之处,使学生与作者同悲共喜,同荣共辱,并以此为基点,感受其他的情感类别,从而不断提高情感感受力。同时要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活动有度,既敢爱敢恨,敢笑敢哭又坚持忍耐,不使情感失控,培养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2.3建立正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改变教育功能的延展性和扩大化,削弱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强势联系,扩大教育在开启心智、唤醒心灵、传播文明、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以往的情感目标制定的情况,对情感教育具体实施的指导作用不尽如人意。我们应当针对以往的情感教育目标在内容表述和具体实施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修正和补充,正确处理理智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归还情感教育应有的本质和地位。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目标,力求指向于情感内容的情感目标与指向于情感特征的情感目标并重。
评价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终结,对情感教育具有导引和决定作用。在实践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是考虑到教学的评价体系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因此,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一把尺子,要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理智教育的过程实现的,使得情感教育沦为理智教育的手段和副产品,在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没有切实有效的评价系统,也没有把情感目标实现的状况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从而无法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情感教育评价标准方面,要摈弃传统的无标准的主观标准的弊病,找到真正能体现情感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这种标准不仅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情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更高一层次的情感目标发展,不仅能从外部行为确定情感目标实现的程度,更能通过教育对象的自述,从内部找到情感发展的水平和依据。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的、活泼的、适合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