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结构清晰,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是“一部受欢迎的《现代汉语》教材”(《高教战线》1986年第6期),受到广大读者和教材使用者的青睐,成为许多高校文科指定教材。笔者在大学学习期间和考研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该教材,自觉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笔者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在此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探讨的是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一、差异“扩大”还是“缩小”(上册267页)
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在论述“词义的模糊性”时有这么一段话: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下划线为笔者加注,下同),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例如时间是一分一秒地过去的,并没有中午和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事物的核心部分要明确而稳定,这是客观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事物产生认识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连续性,事物的边缘所具备的特征、性质与核心的差别必然越来越大,而与相邻事物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小。
再讲得通俗一点,就引文的例子而言,八点毫无疑问是“上午”,十点也可以算是“上午”。但是,和八点相比,当然是十点距离“上午”的核心部分要远一些;然而,就和“中午”的距离而言,十点当然比八点更近一些。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的边缘和“中午”的差距是逐步缩小的,并非逐步扩大的。
图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轴
上午 八点 十点 中午
因此,文中“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应将其中的“扩大”改为“缩小”。
二、“做状语”还是“作状语”(下册37页)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词类(下)》在论述“介词”时有这样一句话:
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少数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作补语。
相同的语法结构,相同的语法功能,而动词“zuò”的选择却迥然不同。那么,到底是“做”,是“作”,还是“做”“作”通用呢?
“作”和“做”通常都用作动词,有些用法也比较相近,极易造成混用,但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确的。“作”多用于抽象的场合,书面语色彩相对较重一些,动作意味相对较弱一些,其动作重心往往落在后接的词上,后面可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比如,“作案”“作弊”“作怪”“作威作福”“作乱”“作战”等。“做”多用于具体的或通俗的场合,词义相对较为实在,动作意味相对较强,是动作意义的主要承担者,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后面一般不接动词。比如,“做工”“做客”“做梦”“做事”“做学问”等。
综上分析,补语作为一个抽象的语法范畴,典型的书面用语,其前面的动词应该选择“作”,也就是“作状语”,而非“做状语”。
三、“不怕苦”是动宾短语吗(下册63页)
教材第五章第四节《短语》在论述“联合短语”时,文中提到:
(联合短语)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的词语相连,整体功能同部分的功能一致。……但也有前后各项词性不同的联合短语,例如“勤快、和气、不怕苦(形·形·动宾短语),“可以而且曾经(动·副)”。
按照《现代汉语》教材对“联合短语”的说明(“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勤快·和气·不怕苦”是一个由形容词和动词短语组合成的联合短语,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其中的动词短语“不怕苦”应该定性为动宾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呢?这就涉及到复杂的动词短语的切分顺序问题,两种切分思路的分歧可以直观显示如下:
那么,这种带有状语又有宾语的动词短语(“状+动+宾”短语)应该怎样切分呢?该教材的第五章第六节《句子分析小结及例解》专题中提出了切分的具体方法:“状语修饰后面的动宾短语,切分时是先状后宾”(P141),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范例:
同样的短语切分方式在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中也被采用:“动词前边有状语,后边有宾语,宜采取‘先切头,后切尾’的办法。”教材中举出了相关例句,现摘录如下: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动词短语“不怕苦”的切分顺序是第一层在“不”的后面,整个短语的类型应定性为“偏正短语”。
四、“急得像陀螺一般”是后补短语(下册66页)
教材第五章第四节《短语》在论述“比况短语”时,文中写道:
这种短语(比况短语——笔者注)因为主要是用来描写类似点,前面很容易用上动词“像”“好像”等词,引进比喻的对象或表推测。例如:
[好像火一样]灼热 (表比喻)
急得[像陀螺一般](表比喻)
短语“急得[像陀螺一般]”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是短语类型定性有误,从而导致短语标示错误。
“急得像陀螺一样”是形容词“急”和动词短语“像陀螺一样”组成的形补短语。“急”是中心语,是语义表达的核心所在,也是语义描写的对象;“像陀螺一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急”的情态;“得”是补语的标志,起连接中心语和补语的作用。形补短语是后补短语的种类之一,和动补短语合称“后补短语”。
因此,“急得像陀螺一样”正确的标示方法是“急得<像陀螺一样>”,原文标示成“方括号”是错误的。
《现代汉语》教材中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错误,现摘录如下,并提出了个人的修改建议。列表如下:
注:标有★号行的错误在《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材中仍然存在,在《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中已经修正。详见后者第90页第十二题的参考答案。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内容博大精深,影响颇为深远。笔者就能力所及,提出并浅谈了自己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孔之见,未必恰当,但真诚希望能够对编者有所帮助,也真诚期望《现代汉语》教材能够在将来的修订中弥补缺漏,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秦其良.“做”与“作”病例浅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20卷第1期。
[2]周春水.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辨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2).
[3]和卓.谈“作”与“做”的区别[J].秘书工作,2004,(7).
[4]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M].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版)。
(焦成名,上海大学文学院)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笔者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在此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探讨的是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一、差异“扩大”还是“缩小”(上册267页)
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在论述“词义的模糊性”时有这么一段话: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下划线为笔者加注,下同),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例如时间是一分一秒地过去的,并没有中午和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事物的核心部分要明确而稳定,这是客观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事物产生认识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连续性,事物的边缘所具备的特征、性质与核心的差别必然越来越大,而与相邻事物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小。
再讲得通俗一点,就引文的例子而言,八点毫无疑问是“上午”,十点也可以算是“上午”。但是,和八点相比,当然是十点距离“上午”的核心部分要远一些;然而,就和“中午”的距离而言,十点当然比八点更近一些。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的边缘和“中午”的差距是逐步缩小的,并非逐步扩大的。
图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轴
上午 八点 十点 中午
因此,文中“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应将其中的“扩大”改为“缩小”。
二、“做状语”还是“作状语”(下册37页)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词类(下)》在论述“介词”时有这样一句话:
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少数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作补语。
相同的语法结构,相同的语法功能,而动词“zuò”的选择却迥然不同。那么,到底是“做”,是“作”,还是“做”“作”通用呢?
“作”和“做”通常都用作动词,有些用法也比较相近,极易造成混用,但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确的。“作”多用于抽象的场合,书面语色彩相对较重一些,动作意味相对较弱一些,其动作重心往往落在后接的词上,后面可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比如,“作案”“作弊”“作怪”“作威作福”“作乱”“作战”等。“做”多用于具体的或通俗的场合,词义相对较为实在,动作意味相对较强,是动作意义的主要承担者,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后面一般不接动词。比如,“做工”“做客”“做梦”“做事”“做学问”等。
综上分析,补语作为一个抽象的语法范畴,典型的书面用语,其前面的动词应该选择“作”,也就是“作状语”,而非“做状语”。
三、“不怕苦”是动宾短语吗(下册63页)
教材第五章第四节《短语》在论述“联合短语”时,文中提到:
(联合短语)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的词语相连,整体功能同部分的功能一致。……但也有前后各项词性不同的联合短语,例如“勤快、和气、不怕苦(形·形·动宾短语),“可以而且曾经(动·副)”。
按照《现代汉语》教材对“联合短语”的说明(“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勤快·和气·不怕苦”是一个由形容词和动词短语组合成的联合短语,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其中的动词短语“不怕苦”应该定性为动宾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呢?这就涉及到复杂的动词短语的切分顺序问题,两种切分思路的分歧可以直观显示如下:
那么,这种带有状语又有宾语的动词短语(“状+动+宾”短语)应该怎样切分呢?该教材的第五章第六节《句子分析小结及例解》专题中提出了切分的具体方法:“状语修饰后面的动宾短语,切分时是先状后宾”(P141),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范例:
同样的短语切分方式在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中也被采用:“动词前边有状语,后边有宾语,宜采取‘先切头,后切尾’的办法。”教材中举出了相关例句,现摘录如下: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动词短语“不怕苦”的切分顺序是第一层在“不”的后面,整个短语的类型应定性为“偏正短语”。
四、“急得像陀螺一般”是后补短语(下册66页)
教材第五章第四节《短语》在论述“比况短语”时,文中写道:
这种短语(比况短语——笔者注)因为主要是用来描写类似点,前面很容易用上动词“像”“好像”等词,引进比喻的对象或表推测。例如:
[好像火一样]灼热 (表比喻)
急得[像陀螺一般](表比喻)
短语“急得[像陀螺一般]”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是短语类型定性有误,从而导致短语标示错误。
“急得像陀螺一样”是形容词“急”和动词短语“像陀螺一样”组成的形补短语。“急”是中心语,是语义表达的核心所在,也是语义描写的对象;“像陀螺一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急”的情态;“得”是补语的标志,起连接中心语和补语的作用。形补短语是后补短语的种类之一,和动补短语合称“后补短语”。
因此,“急得像陀螺一样”正确的标示方法是“急得<像陀螺一样>”,原文标示成“方括号”是错误的。
《现代汉语》教材中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错误,现摘录如下,并提出了个人的修改建议。列表如下:
注:标有★号行的错误在《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材中仍然存在,在《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中已经修正。详见后者第90页第十二题的参考答案。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内容博大精深,影响颇为深远。笔者就能力所及,提出并浅谈了自己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孔之见,未必恰当,但真诚希望能够对编者有所帮助,也真诚期望《现代汉语》教材能够在将来的修订中弥补缺漏,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秦其良.“做”与“作”病例浅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20卷第1期。
[2]周春水.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辨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2).
[3]和卓.谈“作”与“做”的区别[J].秘书工作,2004,(7).
[4]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M].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版)。
(焦成名,上海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