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预防假定的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后的复发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S-100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血清S-100蛋白的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S-100蛋白可能还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测定血清S-100蛋白的浓度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估计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钙/磷依赖性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PKC几乎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可发生移位激活而发挥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KC在脑缺血性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标准和确认标准,诊断方法包括意识状态检查、脑干反射、呼吸暂停试验、阿托品试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多种。
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溶栓治疗,大部分得不到溶栓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在发病3 h内得到有效诊治,从而失去溶栓治疗的最佳
2004年9月23日,WHO发布了心脏病和卒中图表集,以图解形式详细介绍了世界范围内这一主要单一死亡原因的全球流行地理分布情况。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网络调控系统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CDK调控信号通路被激活,可促进神经元凋亡,CDK抑制剂则对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文章对CDK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其与卒中的关系作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