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3)6-0085-02
[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创面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中心负压异常7例,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2例,皮下张力性水泡1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VSD;创面异常;原因;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下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感染和污染较重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皮瓣和植皮修复。应用VSD治疗对减少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作用。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对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创面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3.4岁。创伤性新鲜创面18例(轻度污染4例,中度污染9例,重度污染5例),其它创面感染1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6例,糖尿病足感染2例,骨髓炎2例)。
2.方法
2.1材料
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引流管套装),型号为VSD-B-2-15×10×1和VSD-B-1-15×5×1。
2.2治疗方法
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根据创面或创腔的大小,将VSD敷料设计修剪成大小一致的形状,然后覆盖在创面或填塞于创腔中,不留死腔,其边缘可用缝线间断缝合固定,将泡沫材料上的两根硅胶管从远离创面或腔约5cm处正常皮下组织中戳孔引出或“系膜法”引出,粘贴生物半透膜,封闭范围为整个创面至创面边缘皮肤3cm以上的范围。最后连接引流管和中心吸引装置,调整负压值为一125~400mmHg,持续恒定负压吸引5~10天。
3.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占42.9%;中心负压异常7例(中心负压过高1例,中心负压过低1例,负压失效5例),占25%;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2例,占7.1%;皮下张力性水泡1例,占3.6%。
4.创面异常情况原因分析
4.1引流管堵塞
引流管堵塞是最常见的的并发症。表现为引流管中可见一段干硬的引流物堵塞,导致VSD敷料无塌陷、引流管管型消失。主要原因是清创后创面上的血凝块、坏死组织或脓稠分泌物等附着于引流管管壁引起堵塞,阻断了负压通路,从而导致VSD材料管形消失而导致引流不畅。堵塞的时间多发生在术后12h~2d内,堵塞的部位以三通接头附近居多。
4.2中心负压异常
常见的中心负压异常包括中心负压过高、过低和失效三种情况。负压过高的引流可导致创面出血以及张力性水泡的发生;负压过低或失效则达不到理想的引流效果。常见原因有:中心负压吸引源系统或负压装置出现损坏、吸引瓶瓶塞不紧、引流管道的接头处脱落、引流管受到牵拉、压迫或折叠等。
4.3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
临床表现为负压不足,VSD敷料塌陷程度和引流管管型不明显或消失,通过增加负压仍不能改善;创面敷料有松动或半透膜的边缘揭起。常见原因有①创面周围的皮肤有擦伤创面且分泌物渗出较多;②清创时未擦拭干净创面周围的皮肤;③创面部位不平整;④患者行床上擦浴时反复接触半透膜的边缘等。
4.4皮下张力性水泡
由于生物半透膜具有分子阀门,水蒸汽和空气均可通过,一般很少发生张力性水泡。但极少数病例由于中心负压过高、反复粘贴生物半透膜或在粘贴时过度牵拉皮肤等原因,引起局部组织张力过大和局部水肿而导致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5.护理对策
5.1保持引流管通畅
发生堵管后,先用左手固定引流管上端,右手用力向下反复挤压引流管;经捏挤无效则先关闭负压源,分离管端,用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20~30mL注入管腔内冲洗,然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必要时反复进行。如果多次操作仍不能排除,则应更换三通接头或连接管。
5.2维持有效的负压
维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观察中应注意:①检查中心负压源的压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持恒定的负压。②观察VSD材料是否塌陷且紧贴于创面,内管形态是否凸出明显,引流管是否持续吸出血性或脓性分泌物。③检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出现损坏或漏气的现象、吸引瓶的瓶塞是否与瓶口衔接紧密。④检查中心负压源是否存在中断现象,如中断则改用电动吸引装置。⑤检查负压吸引管道的各接头处是否有脱落现象,如有脱落,则用络合碘消毒引流管口及其附近,再接上清洁的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同时,要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不要牵拉、压迫或折叠引流管,不要随意调节负压开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3规范化的专科技术操作和健康宣教相结合,避免半透膜粘贴不牢固
规范化的专科技术操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创面周围皮肤如有擦伤且分泌物渗出较多时,可先用纱布将创面完全覆盖后,再粘贴半透膜。清创后,创面周围的皮肤应先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做生活护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水分接触半透膜。
5.4提高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提高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能力,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醒手术医生在术中进行粘贴生物半透膜的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粘贴半透膜或过度牵拉皮肤。术毕回房后每1-2h观察病人的创面和负压吸引的情况,检查有无皮下张力性水泡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用剪刀小心剪除水泡表面及周围的半透膜,避免损伤皮肤。剪开水泡后进行清创处理。
6.小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创伤、难治性慢性创面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使创面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保持引流通畅和维持有效负压是VSD技术的两个重要环节,根据患者创面异常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创面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中心负压异常7例,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2例,皮下张力性水泡1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VSD;创面异常;原因;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下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感染和污染较重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皮瓣和植皮修复。应用VSD治疗对减少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作用。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对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创面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3.4岁。创伤性新鲜创面18例(轻度污染4例,中度污染9例,重度污染5例),其它创面感染1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6例,糖尿病足感染2例,骨髓炎2例)。
2.方法
2.1材料
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引流管套装),型号为VSD-B-2-15×10×1和VSD-B-1-15×5×1。
2.2治疗方法
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根据创面或创腔的大小,将VSD敷料设计修剪成大小一致的形状,然后覆盖在创面或填塞于创腔中,不留死腔,其边缘可用缝线间断缝合固定,将泡沫材料上的两根硅胶管从远离创面或腔约5cm处正常皮下组织中戳孔引出或“系膜法”引出,粘贴生物半透膜,封闭范围为整个创面至创面边缘皮肤3cm以上的范围。最后连接引流管和中心吸引装置,调整负压值为一125~400mmHg,持续恒定负压吸引5~10天。
3.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占42.9%;中心负压异常7例(中心负压过高1例,中心负压过低1例,负压失效5例),占25%;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2例,占7.1%;皮下张力性水泡1例,占3.6%。
4.创面异常情况原因分析
4.1引流管堵塞
引流管堵塞是最常见的的并发症。表现为引流管中可见一段干硬的引流物堵塞,导致VSD敷料无塌陷、引流管管型消失。主要原因是清创后创面上的血凝块、坏死组织或脓稠分泌物等附着于引流管管壁引起堵塞,阻断了负压通路,从而导致VSD材料管形消失而导致引流不畅。堵塞的时间多发生在术后12h~2d内,堵塞的部位以三通接头附近居多。
4.2中心负压异常
常见的中心负压异常包括中心负压过高、过低和失效三种情况。负压过高的引流可导致创面出血以及张力性水泡的发生;负压过低或失效则达不到理想的引流效果。常见原因有:中心负压吸引源系统或负压装置出现损坏、吸引瓶瓶塞不紧、引流管道的接头处脱落、引流管受到牵拉、压迫或折叠等。
4.3生物半透膜粘贴不牢固
临床表现为负压不足,VSD敷料塌陷程度和引流管管型不明显或消失,通过增加负压仍不能改善;创面敷料有松动或半透膜的边缘揭起。常见原因有①创面周围的皮肤有擦伤创面且分泌物渗出较多;②清创时未擦拭干净创面周围的皮肤;③创面部位不平整;④患者行床上擦浴时反复接触半透膜的边缘等。
4.4皮下张力性水泡
由于生物半透膜具有分子阀门,水蒸汽和空气均可通过,一般很少发生张力性水泡。但极少数病例由于中心负压过高、反复粘贴生物半透膜或在粘贴时过度牵拉皮肤等原因,引起局部组织张力过大和局部水肿而导致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5.护理对策
5.1保持引流管通畅
发生堵管后,先用左手固定引流管上端,右手用力向下反复挤压引流管;经捏挤无效则先关闭负压源,分离管端,用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20~30mL注入管腔内冲洗,然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必要时反复进行。如果多次操作仍不能排除,则应更换三通接头或连接管。
5.2维持有效的负压
维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观察中应注意:①检查中心负压源的压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持恒定的负压。②观察VSD材料是否塌陷且紧贴于创面,内管形态是否凸出明显,引流管是否持续吸出血性或脓性分泌物。③检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出现损坏或漏气的现象、吸引瓶的瓶塞是否与瓶口衔接紧密。④检查中心负压源是否存在中断现象,如中断则改用电动吸引装置。⑤检查负压吸引管道的各接头处是否有脱落现象,如有脱落,则用络合碘消毒引流管口及其附近,再接上清洁的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同时,要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不要牵拉、压迫或折叠引流管,不要随意调节负压开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3规范化的专科技术操作和健康宣教相结合,避免半透膜粘贴不牢固
规范化的专科技术操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创面周围皮肤如有擦伤且分泌物渗出较多时,可先用纱布将创面完全覆盖后,再粘贴半透膜。清创后,创面周围的皮肤应先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做生活护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水分接触半透膜。
5.4提高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提高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能力,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醒手术医生在术中进行粘贴生物半透膜的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粘贴半透膜或过度牵拉皮肤。术毕回房后每1-2h观察病人的创面和负压吸引的情况,检查有无皮下张力性水泡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用剪刀小心剪除水泡表面及周围的半透膜,避免损伤皮肤。剪开水泡后进行清创处理。
6.小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创伤、难治性慢性创面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使创面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保持引流通畅和维持有效负压是VSD技术的两个重要环节,根据患者创面异常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