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未来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在前几年比较流行,他在书中开篇就非常乐观地预测,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饥荒、瘟疫和战争。所以面向下一个百年,到22世纪的时候,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提出了三个方向的预测:天天快乐、长生不死、化身为神。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尤瓦尔·赫拉利太过乐观了: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当中,细菌和病毒才是这个星球的统治者。有人调侃,两个人接吻,瞬间就产生8000万个细菌在交流,因为菌群趋同所以会有夫妻相。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瘟疫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如果把瘟疫的历史放在财富管理角度,我觉得瘟疫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国家的财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的是最重要的财富? 人。如果从社会角度来说,这次新冠疫情可以说非常像一场“蝴蝶效應”的完美风暴,而从金融市场来看,这次新冠疫情无疑也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到现在为止,它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全球市场的焦点是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遏制之后在其他地方扩散。我们知道很多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弱于中国的,控制疫情的难度也是非常大。所以在金融层面,疫情扩散导致市场产生全球衰退和通缩预期。海外市场在大幅下挫,VIX指数(恐慌指数)大幅度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财富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因应之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孔飞力在《叫魂》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然而构成未来的种种条件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是它们似乎都被加上了密码,使我们在没有密码本的情况下很难解读”。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鹅》一书中也写道:“不可预测,只能适应。”疫情暴发以来,应该说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也经过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我们依然可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更是社会心态的显微镜。而进入5G时代,万物互联,交通更加便利之后,疫情给市场信心和市场情绪带来的影响,在今天显现得更加直接、更加短平快。
财富管理之“锚”面临调整
湖北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对抗落下来的这座大山的经济支柱毫无疑问就是财富管理。我个人认为中国居民家庭的资本配置受这次疫情的影响会明显出现五个方面特征:
一是居民对流动性的需求将阶段性、短时间增加;
二是家庭资产风险偏好普遍下降,资产配置趋向保守化;
三是修正家庭资产负债表,从当务之急的稳杠杆到下一步的降杠杆;
四是整个金融理财行为(包括消费行为)进一步线上化;
五是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与人力资本国际化加速。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过去这些年我们投资理财、财富管理的“锚”正面临调整。这次疫情再次昭示中国的家庭,财富风险需要降低,但是保障需要提升。这个保障,我认为概括来说:中产家庭应该标配保险,高净值家庭一定要标配家族信托。
岳南先生的史诗级著作《南渡北归》,描述了1937年之后,民国学术大师们颠簸流离的家庭生活和人生命运。胡适先生是坚持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一代国学大师,但是我在这本书中发现,他其实也是一位理财大师。在当年的上海《申报》上,胡适先生发表了关于保险的文章,虽然时隔90年,但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这样解读保险的意义:“今天做明天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是现代人。”读完这段话,我真的非常感慨,90年过去了,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算得上胡适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灾难落到每个家庭头上就是一座山,也更加深刻地启示我们,每个家庭的财富管理都应该做到稳健、旷达、慈爱。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身后的安排,那就是信托。
在《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里,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家族信托案例。它发生在北京大学两任校长之间,即胡适先生跟他的前任蒋梦麟(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之间。1961年,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当时已经75岁了,他晚年丧偶,打算续弦,他再娶的是一位比他年轻20多岁的徐贤乐,徐贤乐当时53岁,在台北号称是一个交际花式的人物。当时这段恋情公开之后,上至蒋介石、宋美龄,下至台大学生、媒体记者,纷纷劝谏蒋校长,千万不要娶这个半老徐娘。作为蒋梦麟的好友胡适也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首先是告诉他,你最好不要跟她结婚。如果你要结婚的话,一定要做好婚前财产的规划。胡适的建议就是在婚前一定要设立家族信托,并且做好公示安排。这个家族信托受益权要分为三份,简单来说就是留好子女的,顾好自个儿的,不亏后妻的。这个后妻就是徐小姐。在胡适建议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让蒋梦麟要设立Trust foundation,要委托专业人士担任信托基金董事。但遗憾的是,蒋梦麟没有听进去胡适的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晚年这段婚姻是他的一场人生悲剧,蒋梦麟受此打击,晚年凄凉。
事实上,蒋梦麟这样的家庭结构,在今天我们的周围,上一代人当中也有出现。在私人银行,我们把这种家庭结构叫复杂姻亲关系家庭。
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美联储副主席的约翰·艾尔特提出了社会金融体系的概念,如果金融监管有效,监管栅栏原则落实到位,各种金融产品按照大类资产风险分层来讲,风险是可以互相进行隔离和缓冲的,风险的爆发遵循着倒金字塔,即从塔基到塔尖这样一个过程。我按照他的理论,把中国金融理财产品、泛理财产品也做了一个排列。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过去这些年,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和大资管的繁荣,导致后来的泛理财产品已经呈现出风险并联、串联交叉感染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我们听到很多资管产品结构设计复杂,即所谓的“明股实债加杠杆,通道包装不透明”,也导致了有人形容的结果:“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炒股,屌丝死于P2P,小白死于传销。”我觉得还需要再补充:机构死于刚性兑付。 这样一个状况与我们大资管格局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到2019年招商银行和贝恩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即使在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资产结构当中,固定收益产品占比也是非常高的。除了高净值人群之外,全社会整个资产结构当中,可能除房产之外,固定收益占比高一直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这也是2008年上一轮金融危机后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一种必然,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这种思维的惯性:在发展路径上财富管理依赖销售驱动、产品结构依赖固定收益主导,其他金融产品发展相对比较弱小的格局。财富管理形成了“保本理财、刚性兑付”的格局,同时家庭财富的获得感主要来自于房产。
到了2020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到了尾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认为这种惯性和路径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资本,我们要知道颠扑不破的真理: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客户对产品筛选、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客户体验四大能力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我个人认为财富管理会有五方面的变化:
第一,家庭资产再配置,金融资产的占比会提升。
第二,低利率与资产荒。应该说经济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社会利率走低(恶性通货膨胀除外)。在今天的国内资产管理大环境下,在经过这次疫情和前两年的资管新规实施之后,显而易见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非标理财面临着一个供应、出路与替代的问题。资产荒,也就是说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短缺,很快就会出现。
第三,权益投资是相对可期的。这次疫情给很多人的启示是,身体健康是第一位,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实就财富管理来说,我认为本金安全对于每个理财投资者来说永远是财富管理中必须要关心的首要问题。即使最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原则也是要留在游戏当中,别出局。
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洗礼之后,我们的投资人、广大的民众如果要理财,就应该理智地区分两种风险。一种风险就是净值浮动收益产品带来短期价格波动的风险;另外一种风险就是,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保本保收益? 银行理财、信托、资管计划还有P2P等,但是一旦发生风险,投资者面对的是本金永久丧失的风险。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丧失的风险,是今天的中国投资人一定要清醒认识的重大抉择。因为前者价格波动的风险,只会让你短期之内没柴烧,而后者,本金永久丧失则会让你彻底青山不在。此外,今天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也已经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广大客户必须清醒认识到,疫情的冲击在很多行业和企业发生风险问题之后,理财固定收益的“刚兑信仰”会进一步被打破。
第四,资产配置国际化。高净值家庭海外保险、房产,包括海外信托架构和海外股权、一级股权和公开市场投资,下一步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需求。
第五,财富管理出现买方化的大势。从跟客户密切相关的财富服务管理方式来说,服务模式的彻底买方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我过去曾经原创过一个段子,是说“资产管理是药材,财富管理是药方,私人银行是御医”。实际上在过去这些年,所有财富管理机构基本上主要的业务是卖药材,而我们药方的价值、御医作用、医生的医德医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新的行业周期和疫情冲击下的财富管理转型过程当中,财富管理的买方经纪将会遵循1.0、2.0、3.0同步叠加往前发展这样一个路径。1.0就是从卖产品到出方案,2.0是从出方案到做配置,3.0是全权委托资产管理。这个过程当中,你所面临的财富管理服务将会有新的方式和方法来体现。比如智能投顾、线下理财师投资顾问、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我相信这个过程当中将是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财富管理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也是每个人的最后一份工作
面对必修课和最后一份工作,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我觉得还需要一些关于财富、关于人生的大智慧,我引用两句古人的话跟大家分享。《管子》:“不可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出不可久,不行不可复。”它的意思就是要敬畏市场、敬畏常识、敬畏规律。《道德经》:“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它告诉我们要降低预期、不乱折腾。
这次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每个人对亲情、对社会、对哲学,可能有更深的思考。我觉得对家族传承、对财富传承来说,任何时代的瘟疫和动荡,对每个能够传过三代、富过五代的家族,都是一个必考的挑战。
我们看历史发现,凡是能够把家族的产业、家族的事业和品牌传过三代以上的企业,基本上都做了一些类似的布局,这些布局有些是在不同的时期做的,但是如果穿过历史来看,有些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第一,要有谨慎的财务策略,慎用杠杆。北欧瑞典,一个隐形但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家族叫瓦伦堡家族。说起它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陌生,但是说出家族所控制、投资参股的产业,每个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说爱立信、ABB、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等等。鼎盛时期,这个家族控制了斯德哥尔摩证交所40%,参股了40%的上市公司。它的六代传承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你要有谨慎的财务策略。
第二,长期资产配置。所谓长期投资和前面讲的价值投资是一样的,除了长期能够让你看到坡道和雪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只有長期投资才能降低你的交易成本和犯错误的机会成本,这点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家庭资本和企业资产的风险隔离、底线思维和架构安排。这里主要是指家庭、企业、个人的资产负债之间的防火墙。如果是对大的家族,人力资本的多元化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是同样重要的。我们今天说财富、说家族的一个代名词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如果你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史,你会发现老罗斯柴尔德最精明之处是把五个儿子分别派到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的那布勒斯和奥地利的维也纳,用家族银行给五个儿子分别做投资,让他们分散地域经营的风险。后来的历史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在欧洲大陆的维也纳、那布勒斯和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三个分支都没落了,但是法国和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了下来,迄今为止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控制着很多我们熟悉的事业和品牌。
第四,财富管理在今天作为一门必修课,需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规划,当然“术业有专攻”,也要去信任托付那些值得信任托付的人和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经受收益起落的情绪循环。但是只要我们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把财富做良好的规划,将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放在家业管理的每一步和每一天? 相信每个家庭,也祝福每个家庭,在这次疫情之后春暖花开,财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