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庆洪博士1982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专业,随后考取中国教育部的医用高分子出国研究生。于1984年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留学深造,师从于国际生物材料界著名专家,现任美国《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刊物》主编安德森教授(Prof. Anderson),先后在1987和1992年取得高分子生物材料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世界最大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美敦力公司(Medtronic)任高级科学家,主要从事高分子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的性能测试和研究工作。1997至2006先后转入几家中小型企业从事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范围包括以生物胶原和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血管、人体软组织和骨修补材料、人工心脏辅助器、以及生物降解材料。2006至2012就职于雅培公司(Abbott Vascular),主要负责外周血管支架研发的前临床研究,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约六篇。2013年回国加盟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官,致力于公司初期创建,研究和开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高新技术产品。曾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
六岁,成都,生动的童年
1962年,五月的成都,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庆祝一个火红的年月,体现在了他的名字里。
五十年后,赵庆洪成为北京中关村组织的《俊采星驰》优选者而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在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依然还禁不住神情生动,色彩飞扬。
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化学老师。四个孩子中做为排行最小的老幺,赵庆洪的童年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任性的!
赵庆洪六岁上学,在班里年龄最小。自然也就不懂得关系事故人际交往,又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学们都不好好读书,年幼的他虽然也是哪里热闹就想往哪里跑,但母亲有严格的训令:“该念的書必须要念!”因此,在贪玩之余,也得老老实实地完成母亲规定的读书计划。
小学毕业时,文革接近尾声,人们开始把注意办转移到学习上来,几场考试下来,老师们发现,年龄最小的赵庆洪,居然成绩最好,每门功课都是优秀。这自然引起班主任老师的特别喜爱。
赵庆洪说:“我们那时候初中和高中连在一起上,高中只上两年,班主任老师也是同一个人,她叫王成忠,因为我学习好,年龄又小,所以非常喜欢我!”
“怎么个喜欢法?”
“上课时,有时候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王老师就找我谈话,她不忍心批评我,她会说,庆洪啊,你不能因为学习好就不守纪律,学习好是智商,守纪律是人品,只有两者都优秀,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哟。”
从赵庆洪对童年的回忆里,记者不难品出,与其说他深刻记住了初中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不如说他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智商和人品都优秀,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母亲,化学,元素周期表
上初中以后,赵庆洪开始接触化学。母亲是大学的化学教师,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课外辅导员,母亲对赵庆洪的教育方式是温柔的,但在学习的内容上,往往又是严厉的,比如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母亲说:“必须要背!没有任何理由。不仅要背熟,还要把它理解透,让这些知识作为一种记忆,深深地印烙在血脉里!只有这些元素在你的血脉里流通起来,你才能在化学上有所建树!”
母亲不仅从理论上引导赵庆洪,同时也从行动上为儿子做出榜样。母亲在大学里教有机化学,于是她把整本教材里的有机化学相关的连串反应全部写在一张纸上,给她的学生们讲解。
在赵庆洪的印象里,那张纸很大,好像挂满了黑板,像一面墙!那张纸,让人刻骨铭心,成为他后来做人做事的一个座标,一面镜子。因为,它不仅是母亲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也是母亲留在他心中,做人做事的典范和榜样!同时还是赵庆洪一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的精神力量!
十六岁高中毕业上大学,父母担心赵庆洪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于是建议他就近上了成都科技大学。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也许是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英语的学习,普遍还不够重视,而赵庆洪却很早就进入对英语的学习!这份“战略眼光”并非有什么特异功能,或“与常人不同”,其实仍然来源于母亲的指引。
早在初高中时,当地开设了一个英语广播,主讲人是一位姓沈的老师,这位沈老师是母亲的熟人,因此,母亲叫赵庆洪坚持听沈老师的英语节目,这一听就听了五年,五年里,赵庆洪从呀呀学语到熟练听说,高中毕业时已经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聊天谈地了。
进入大学后,因为英语好,赵庆洪被选入英语快班,快班的学习,他的英语水平更加突飞猛进,这为他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大学四年,赵庆洪除打开了更加辽阔的化学视界,同时在英语上也比别人有了更加超前的认识和学习。也许正是如此,才奠定了赵庆洪一生在专业上的成就。
三十年,美国,医用高分子
1982年,赵庆洪大学毕业,考取成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的出国研究生,被派往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留学深造,师从于国际生物材料界著名专家,现任美国《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刊物》主编安德森(Anderson)教授,先后在1987和1992年取得高分子生物材料硕士与博士学位。八年,从硕士到博士,赵庆洪在高分子材料的世界里遨游和检视,进行着充分的理论储备。
和许多海外留学生一样,远在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赵庆洪,一面求学,一面忍耐着日日夜夜的思乡之痛,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赵庆洪,在异国他乡,学会了做饭,学会了自理,学会了生活中所有必备的生存法则。祖国、家庭、亲人,这些以前从未细想的事物,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突然变得如此的真实和亲切,如此地让人牵肠挂肚。 对于故土的思念,赵庆洪说:“我特别喜欢一首歌,《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一首歌,一份孤独和寂寞,人在远方,情归故里。
博士毕业后,赵庆洪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调整,由理论研究向实践运用转型,而这种转型,必须要深入到产品生产一线。
1992年,赵庆洪进入世界最大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美敦力公司(Medtronic),任高级科学家,主要从事心脏起搏器中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性能测试和研究工作。2001年,随工作更换,迁居到高科技产业发达并且华人居住密集的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地区。2006就职于雅培公司(Abbott Vascular),主要负责周边血管支架研发的前临床研究。工作之余,赵庆洪喜欢锻炼身体,踢足球,也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去加州的海边赏风景。
归来,北京,一个故国梦
2013年,早已加入美籍的赵庆洪离开舒适的美国生活和妻子儿女,踏入海归行列。选择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寻找理想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基于他长期的研发经验和水平和对行业的深刻了解,明白从心脏支架到外周血管支架,对于普通的中国患者来说,昂贵的费用令人望而生畏。心血管疾病患者却又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同胞们,应该,也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到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研发生产可吸收的血管支架,采用3D打印技术降低成本和实现产品多样化,可以造福于国家和人类。
回国后,赵庆洪加入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致力于公司初期创建,研究和开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高新技术产品。
他主攻的植入医疗器械,是人体可吸收的血管支架。赵庆洪说:“这种支架放入血管,在发挥疏通血管的功效后,可以被人体慢慢吸收,对病变进行修复后,使血液在血管里无障碍流淌。”这种可吸收血管支架,采用3D技术生产,全世界惟此一家,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受国家专利保护。
国家科技部專门从“支撑计划”里拿出专项资金赞助这一科研项目,北京市、生命科学园,也都分别对此科研方向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赵庆洪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同时开发出了3D制造生产的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和外周支架,进行了多项的研发成果,并提交了至少5项发明专利申请。
2014年,赵庆洪入选第十批北京市“海聚工程”、被聘任为北京市特聘专家,“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等。
信仰,向善,福音在人间远播
人类前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物质,一方面来自于精神,在探求赵庆洪的人生道路时,精神力量在他选择人生方向时也成为重要的依据和推力。
在美国,赵庆洪成了一名基督徒。就在他是否应该回国而犹豫不决时,一天他偶然收到一个电子邮件,这邮件上有一段话,是马太福音第七章的一句:“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读到这段话,赵庆洪突然感觉到一缕阳光透进他的灵魂,照耀着他的前路。这段圣经上的话,为他打开了回国之门的心灵理由。有几次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困惑不解的时候,赵庆洪就静下心来仰望祷告,求上帝的智慧启示,于是忽然得到灵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信仰与向善,成为赵庆洪搞心血管科研的原始动力,他的成果,对那些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最美妙的福音。
记者手记:
赵庆洪先生是一个很谦逊低调的人,他的身上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儒雅品质,整个采访过程,他从不说自己的成绩,但是,记者从其他资料里了解到,赵庆洪2014年入选第十批北京市“海聚人才”、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被聘任为北京市特聘专家。带领完成研发进展及成果有:优化改进了三维快速支架制造系统;创立了独特的3D制造全降解聚合物支架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进行了生物可吸收聚合物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学构型优化设计、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测试,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正如采访稿最后那句话,“他的研究成果,对那些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最美妙的福音。”而他本人,何尝又不是中国人生命健康的福音呢?
六岁,成都,生动的童年
1962年,五月的成都,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庆祝一个火红的年月,体现在了他的名字里。
五十年后,赵庆洪成为北京中关村组织的《俊采星驰》优选者而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在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依然还禁不住神情生动,色彩飞扬。
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化学老师。四个孩子中做为排行最小的老幺,赵庆洪的童年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任性的!
赵庆洪六岁上学,在班里年龄最小。自然也就不懂得关系事故人际交往,又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学们都不好好读书,年幼的他虽然也是哪里热闹就想往哪里跑,但母亲有严格的训令:“该念的書必须要念!”因此,在贪玩之余,也得老老实实地完成母亲规定的读书计划。
小学毕业时,文革接近尾声,人们开始把注意办转移到学习上来,几场考试下来,老师们发现,年龄最小的赵庆洪,居然成绩最好,每门功课都是优秀。这自然引起班主任老师的特别喜爱。
赵庆洪说:“我们那时候初中和高中连在一起上,高中只上两年,班主任老师也是同一个人,她叫王成忠,因为我学习好,年龄又小,所以非常喜欢我!”
“怎么个喜欢法?”
“上课时,有时候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王老师就找我谈话,她不忍心批评我,她会说,庆洪啊,你不能因为学习好就不守纪律,学习好是智商,守纪律是人品,只有两者都优秀,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哟。”
从赵庆洪对童年的回忆里,记者不难品出,与其说他深刻记住了初中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不如说他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智商和人品都优秀,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母亲,化学,元素周期表
上初中以后,赵庆洪开始接触化学。母亲是大学的化学教师,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课外辅导员,母亲对赵庆洪的教育方式是温柔的,但在学习的内容上,往往又是严厉的,比如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母亲说:“必须要背!没有任何理由。不仅要背熟,还要把它理解透,让这些知识作为一种记忆,深深地印烙在血脉里!只有这些元素在你的血脉里流通起来,你才能在化学上有所建树!”
母亲不仅从理论上引导赵庆洪,同时也从行动上为儿子做出榜样。母亲在大学里教有机化学,于是她把整本教材里的有机化学相关的连串反应全部写在一张纸上,给她的学生们讲解。
在赵庆洪的印象里,那张纸很大,好像挂满了黑板,像一面墙!那张纸,让人刻骨铭心,成为他后来做人做事的一个座标,一面镜子。因为,它不仅是母亲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也是母亲留在他心中,做人做事的典范和榜样!同时还是赵庆洪一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的精神力量!
十六岁高中毕业上大学,父母担心赵庆洪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于是建议他就近上了成都科技大学。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也许是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英语的学习,普遍还不够重视,而赵庆洪却很早就进入对英语的学习!这份“战略眼光”并非有什么特异功能,或“与常人不同”,其实仍然来源于母亲的指引。
早在初高中时,当地开设了一个英语广播,主讲人是一位姓沈的老师,这位沈老师是母亲的熟人,因此,母亲叫赵庆洪坚持听沈老师的英语节目,这一听就听了五年,五年里,赵庆洪从呀呀学语到熟练听说,高中毕业时已经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聊天谈地了。
进入大学后,因为英语好,赵庆洪被选入英语快班,快班的学习,他的英语水平更加突飞猛进,这为他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大学四年,赵庆洪除打开了更加辽阔的化学视界,同时在英语上也比别人有了更加超前的认识和学习。也许正是如此,才奠定了赵庆洪一生在专业上的成就。
三十年,美国,医用高分子
1982年,赵庆洪大学毕业,考取成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的出国研究生,被派往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留学深造,师从于国际生物材料界著名专家,现任美国《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刊物》主编安德森(Anderson)教授,先后在1987和1992年取得高分子生物材料硕士与博士学位。八年,从硕士到博士,赵庆洪在高分子材料的世界里遨游和检视,进行着充分的理论储备。
和许多海外留学生一样,远在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赵庆洪,一面求学,一面忍耐着日日夜夜的思乡之痛,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赵庆洪,在异国他乡,学会了做饭,学会了自理,学会了生活中所有必备的生存法则。祖国、家庭、亲人,这些以前从未细想的事物,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突然变得如此的真实和亲切,如此地让人牵肠挂肚。 对于故土的思念,赵庆洪说:“我特别喜欢一首歌,《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一首歌,一份孤独和寂寞,人在远方,情归故里。
博士毕业后,赵庆洪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调整,由理论研究向实践运用转型,而这种转型,必须要深入到产品生产一线。
1992年,赵庆洪进入世界最大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美敦力公司(Medtronic),任高级科学家,主要从事心脏起搏器中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性能测试和研究工作。2001年,随工作更换,迁居到高科技产业发达并且华人居住密集的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地区。2006就职于雅培公司(Abbott Vascular),主要负责周边血管支架研发的前临床研究。工作之余,赵庆洪喜欢锻炼身体,踢足球,也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去加州的海边赏风景。
归来,北京,一个故国梦
2013年,早已加入美籍的赵庆洪离开舒适的美国生活和妻子儿女,踏入海归行列。选择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寻找理想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基于他长期的研发经验和水平和对行业的深刻了解,明白从心脏支架到外周血管支架,对于普通的中国患者来说,昂贵的费用令人望而生畏。心血管疾病患者却又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同胞们,应该,也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到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研发生产可吸收的血管支架,采用3D打印技术降低成本和实现产品多样化,可以造福于国家和人类。
回国后,赵庆洪加入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致力于公司初期创建,研究和开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高新技术产品。
他主攻的植入医疗器械,是人体可吸收的血管支架。赵庆洪说:“这种支架放入血管,在发挥疏通血管的功效后,可以被人体慢慢吸收,对病变进行修复后,使血液在血管里无障碍流淌。”这种可吸收血管支架,采用3D技术生产,全世界惟此一家,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受国家专利保护。
国家科技部專门从“支撑计划”里拿出专项资金赞助这一科研项目,北京市、生命科学园,也都分别对此科研方向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赵庆洪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同时开发出了3D制造生产的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和外周支架,进行了多项的研发成果,并提交了至少5项发明专利申请。
2014年,赵庆洪入选第十批北京市“海聚工程”、被聘任为北京市特聘专家,“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等。
信仰,向善,福音在人间远播
人类前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物质,一方面来自于精神,在探求赵庆洪的人生道路时,精神力量在他选择人生方向时也成为重要的依据和推力。
在美国,赵庆洪成了一名基督徒。就在他是否应该回国而犹豫不决时,一天他偶然收到一个电子邮件,这邮件上有一段话,是马太福音第七章的一句:“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读到这段话,赵庆洪突然感觉到一缕阳光透进他的灵魂,照耀着他的前路。这段圣经上的话,为他打开了回国之门的心灵理由。有几次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困惑不解的时候,赵庆洪就静下心来仰望祷告,求上帝的智慧启示,于是忽然得到灵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信仰与向善,成为赵庆洪搞心血管科研的原始动力,他的成果,对那些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最美妙的福音。
记者手记:
赵庆洪先生是一个很谦逊低调的人,他的身上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儒雅品质,整个采访过程,他从不说自己的成绩,但是,记者从其他资料里了解到,赵庆洪2014年入选第十批北京市“海聚人才”、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被聘任为北京市特聘专家。带领完成研发进展及成果有:优化改进了三维快速支架制造系统;创立了独特的3D制造全降解聚合物支架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进行了生物可吸收聚合物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学构型优化设计、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测试,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正如采访稿最后那句话,“他的研究成果,对那些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最美妙的福音。”而他本人,何尝又不是中国人生命健康的福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