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天然保护”两项工程实施,苗圃、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至2009年底焦作市林业用地面积169.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7.8%,有林地面积达83.5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26.01万亩。但林木生长周期长、林农见效慢,因此焦作市林业产业在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基础上,坚持走“林农主体”之路,因地制宜,采用“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循环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激活了焦作市林下经济。
模式一:林菌间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杏孢菇、白灵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焦作市食用菌发展已步入产业化轨道,尤其焦作市白灵菇价格保持稳定,每公斤比外地高2元左右。在孟州市一片,林农在林下栽培白灵菇。“焦科一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白灵菇品种,该品种品质好、抗性好、耐高温,并能反季节正常出菇。在郁闭的林下进行种植,一亩地头一茬的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第二茬与第一茬相比产量较低,平均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左右。
模式二:林畜养殖间作模式。林下养殖既节省了耕地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占地240平方公里焦作市云台山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风景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山上速生杨的林农,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鸭、肉鸡、肉兔等,一地多用。每亩可投放50~100只,林下养鹅75天~80天即可出栏,由于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每只鹅就比市场价格高2~4元,仅此一项效益相当可观。同时,由于吸收了鸡鸭粪的缘故,林地养分 非常充足,加快了树木的生长速度。一般来说,速生杨要7年~8年才能成材,林下养鸡鸭的树林4年~5年就能成材,而且养过鸡鸭的树木没有病虫害、品质好,林木加工企业争着购买。仅树木每年平均就能多获益500元~600元。”林农经常高兴地说“要想富,多栽树;要想强,林下养”。
模式三:林药间作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林间空地种植适合间种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且效益可观。济源市王屋山冬凌草资源丰富,且种群独特,全国最大冬凌草种植基地就落户在济源。近年来济源市把冬凌草人工种植项目与发展退耕还林林下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带动退耕农户增收致富,全市种植冬凌草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今年退耕增加冬凌草种植面积2000余亩,预计亩收入超过2000元。
模式四:林草间作模式。林草模式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焦作市近些年重点扶持一些畜产品加工企业如焦作市蒙牛集团、焦作博农乳业公司、焦作市康达奶业公司、武陟绿旗肥牛公司等,从而也带动了畜牧业发展。修武县、武陟县一带工业原料林基地在林下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牧草2600亩,每年可收割4茬,每亩可收获鲜草近3吨,折合干草1吨以上,每亩收益超过1000元。
当然各模式都可以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与同等条件下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收益可提高15%~20%,同时也促进了林地资源的良性发展,而且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焦作市已发展林菌、林禽、林药等林下经济3.4万余亩,年创经济效益4270万元,林下中药材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尤为显著,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进一步调整了农业结构,加快了林业产业化进程。
模式一:林菌间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杏孢菇、白灵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焦作市食用菌发展已步入产业化轨道,尤其焦作市白灵菇价格保持稳定,每公斤比外地高2元左右。在孟州市一片,林农在林下栽培白灵菇。“焦科一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白灵菇品种,该品种品质好、抗性好、耐高温,并能反季节正常出菇。在郁闭的林下进行种植,一亩地头一茬的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第二茬与第一茬相比产量较低,平均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左右。
模式二:林畜养殖间作模式。林下养殖既节省了耕地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占地240平方公里焦作市云台山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风景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山上速生杨的林农,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鸭、肉鸡、肉兔等,一地多用。每亩可投放50~100只,林下养鹅75天~80天即可出栏,由于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每只鹅就比市场价格高2~4元,仅此一项效益相当可观。同时,由于吸收了鸡鸭粪的缘故,林地养分 非常充足,加快了树木的生长速度。一般来说,速生杨要7年~8年才能成材,林下养鸡鸭的树林4年~5年就能成材,而且养过鸡鸭的树木没有病虫害、品质好,林木加工企业争着购买。仅树木每年平均就能多获益500元~600元。”林农经常高兴地说“要想富,多栽树;要想强,林下养”。
模式三:林药间作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林间空地种植适合间种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且效益可观。济源市王屋山冬凌草资源丰富,且种群独特,全国最大冬凌草种植基地就落户在济源。近年来济源市把冬凌草人工种植项目与发展退耕还林林下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带动退耕农户增收致富,全市种植冬凌草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今年退耕增加冬凌草种植面积2000余亩,预计亩收入超过2000元。
模式四:林草间作模式。林草模式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焦作市近些年重点扶持一些畜产品加工企业如焦作市蒙牛集团、焦作博农乳业公司、焦作市康达奶业公司、武陟绿旗肥牛公司等,从而也带动了畜牧业发展。修武县、武陟县一带工业原料林基地在林下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牧草2600亩,每年可收割4茬,每亩可收获鲜草近3吨,折合干草1吨以上,每亩收益超过1000元。
当然各模式都可以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与同等条件下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收益可提高15%~20%,同时也促进了林地资源的良性发展,而且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焦作市已发展林菌、林禽、林药等林下经济3.4万余亩,年创经济效益4270万元,林下中药材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尤为显著,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进一步调整了农业结构,加快了林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