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日美VLBI联合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6月,上海天文台首次与日本和美国的三个VLBI台站联合组成了洲际VLBI干涉网并取得了干涉实验的成功,第一次精确测定了上海台6米天线与北美大陆的GilcreekK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并由5条基线综合分析的结果精确算出上海台与夏威夷的Kauai站之间的距离,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台6米天线在全球VLBI坐标系中位置的精度。本文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情况,着重进行了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用相关方法分析了中星仪方位角变化与温度、潮汐之间的关系,除众所周知的温度与方位角之间的负相关性外,还发现了纬度方向的固体潮、海潮改正值与方位角变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并求得了以温度、纬度方向的固体潮、海潮改正为变量的方位角的多回归方程。
期刊
本文给出用IRIS观测归算的1984年11月至1987年3月的世界时和地极坐标系列(PUSHAO)。归算中,改进了钟模型的选择方式、对流层中性大气延迟模型和射电源坐标。求得的系列内部精度平均值好于由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归算系列的同期结果。
期刊
本文介绍了1985年7月至12月期间利用上海天文台Danjn等高仪(OPL No.14)进行上海和平壤羊的经度联测,测得经度差改正结果为6.034±0.22 ms,同时对几种误差影响作了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在经典技术进行的天文大地测量中,Danjon等高仪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作出较大的贡献。
期刊
本文概述了φ25米天线实时控制系统中的中断技术。并讨论了φ25米天线实时系统的特点;对外设中断的高速响应、编程简便和高效率、软件的可扩展性及灵活的人机对话。表2给出了φ25米天线实时系统与其他类形实时系统性能的比较。
期刊
天文界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线的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的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的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既能监测铅垂线的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信息。
期刊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铷原子频标稳定度的外界因素之一——温度特性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铷原子频标的稳定度σ与环境温度T的关系,并给出了温度系数。
期刊
本文发表了在重新归算国际时间局(BIH)1962—1982年间地球自转参数(ERP)时所得的五天一值的纬度公共Z项序列(1962年1月5日——1981年12月31日)。该公共Z项序列的精度显著优于以往同类结果.
期刊
本文引出了一种特殊的锁相环,并对其进行分析,这种锁相环的输出在跟踪输入相位的同时还可以附加一可控的相位变化量。在相控技术中,通常由于数字电路的速率限制,以及它的量化性质,使相位控制的微量化及其连续性受到限制,这种锁相环的提出,圆满地解决了相位控制的微量化和连续性的问题。基于上述优点,因而它在现代的高精度授时,无线电导航和射电=F涉测量观测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我们研制的相位微调器,就是利用它来达到
期刊
由佘山40厘米天体照相仪的观测,求得射电星(UV PSC,RU CNC,AD LEO,CYG x-1,RT LAC和DM+54 2486)在AGK 3系统中的自行。并和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
期刊
本文着重叙述了第二代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的光学系统设计特点,列出了主要光路图和设计所达到的象质。1983年10月至今的工作实践证明,我们设计的系统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