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究法是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则是在教师的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受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以归纳法为主。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有一个随意到专注、由表面到深层、由静止到发展、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的基础首先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研究性和探究性课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些与教学内容主体联系紧密、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然后提升课题的难度,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攻克问题当成一种乐趣。
二、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的重要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类比与假设等。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主要应加强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物理现象和结论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只有通过平时的教学中的长期训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身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认为,一方面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体验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类型
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师授课的方向,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目前很多教师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也无论授课的内容如何,课堂的口头语动辄就是“探究某某”,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这种在教师授意、引导和主持下的探究何尝不是“探究中有接受”呢?这恐怕才是比较现实的辩证教学观吧。另外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这种讨论,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得就比较牢靠。因为明显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展,强调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获取知识。
四、探究式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引导学生学习完整的探究过程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确定结论、运用结论解释问题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感悟到教材是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解释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的,另一方面可以介绍有关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指导学生讨论,学习借鉴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在总体上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评价和价值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科学、现实的研究精神。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对研究性课题可采用 “降低难度、适度理性、方法对路、自圆其说”的策略,这样在于既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能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教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教学成果的,这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循着科学的方向,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探究教学法才能获取良好教学效果。
受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以归纳法为主。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有一个随意到专注、由表面到深层、由静止到发展、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的基础首先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研究性和探究性课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些与教学内容主体联系紧密、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然后提升课题的难度,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攻克问题当成一种乐趣。
二、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的重要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类比与假设等。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主要应加强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物理现象和结论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只有通过平时的教学中的长期训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身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认为,一方面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体验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类型
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师授课的方向,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目前很多教师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也无论授课的内容如何,课堂的口头语动辄就是“探究某某”,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这种在教师授意、引导和主持下的探究何尝不是“探究中有接受”呢?这恐怕才是比较现实的辩证教学观吧。另外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这种讨论,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得就比较牢靠。因为明显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展,强调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获取知识。
四、探究式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引导学生学习完整的探究过程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确定结论、运用结论解释问题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感悟到教材是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解释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的,另一方面可以介绍有关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指导学生讨论,学习借鉴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在总体上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评价和价值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科学、现实的研究精神。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对研究性课题可采用 “降低难度、适度理性、方法对路、自圆其说”的策略,这样在于既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能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教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教学成果的,这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循着科学的方向,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探究教学法才能获取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