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提升路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亲和力是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在分析当前思政课程亲和力欠缺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提升的必要性,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9-01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现状分析
  当前提出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对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深刻反思。高校思政课程亦是如此,问题集中表现在大班课堂教学本身、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方法等环节的亲和力缺失。
  (一)大班课堂教学本身亲和力缺失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思政课程大多实行大班教学,在人数众多、专业各异的班级中,很多教师难以用知识积累、人格魅力等来吸引学生,单纯采用点名、扣分等硬性的方法来管理课堂秩序,考核方式上易走入“纯结果性分数”的误区,这样相对单向、封闭的课堂使师生逐步走向“对立”,彼此难以亲近。
  (二)教育者的亲和力觀念较弱
  部分思政课程教师将自己置于权威的位置,较少站在大学生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想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思想上存在什么问题等把握不准,对学生理解与宽容不够。有的教师甚至以个人精力有限为借口,声称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和现实的不断变化去调整课程,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亲和力了。面对学生的过失,以硬性手段代替了循循善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产生师生间的隔阂。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亲和力欠缺
  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很多拘泥于教材的、“已过时”的、“不符合实际生活”的信息,这样的内容自然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听腻了、听烦了’,‘入耳没入脑’、‘人脑难人心’,或消极对待,或漠然处之,致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和应试仍占主体,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易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逆反和抵触心理。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感,是一种自发的心理需求,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这是思政课程亲和力的生动体现与基本要求。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既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贯彻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又解决了其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差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十分必要。
  (一)提升亲和力是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具有亲和力的高校思政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课程:在教学管理上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符合时代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开放互动、因材施教;在教学氛围上轻松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评价上客观公正、经得起推敲。换句话说,它不再是单向灌输、生硬说教,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从大学生的三观出发,激发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提升亲和力是遵循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程作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兼具政治性、科学性、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因此,不仅要遵循像二主律、发展律等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思政课程特殊的教学规律,这些规律都要求增强理论教学的亲和力。首先,思政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具有政治说服功能的理论课,因而,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更要注重实效性,发挥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实现理论说服与情感认同的统一。
  (三)提升亲和力是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课堂氛围的必然选择
  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思政课程才可能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当前,大班教学的背景使一些高校的思政课程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困难、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的路径探究
  提升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不仅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贯彻和教学效果的达成,而且对于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着重要价值。要想使高校思政课程真正亲近、吸引、赢得学生,被他们“真心喜爱”,必须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亲和力的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教学相长,双向发力
  思政课程教学越是贴近学生的内在需要,越容易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越能催发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思政课程要有亲和力,就要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入手,一方面提升教育者个人能力和魅力,另一方面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努力做到按“单”备“课”、实现二者教学状态的契合。
  (二)教学环节,齐抓共管
  提升思政课程亲和力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实现各个教学要素的整合发力,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做到内容饱满、形式活泼,让学生敢于靠近、用于接近。
  综上所述,面对思政课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大背景,提升高校思政课程亲和力势在必行,且具有明显的实践效果。其必要性在于,通过提升亲和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其实践效果体现在:接近教学实际,便于把握和运用。然而,我们还要注意到,亲和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多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的共同发力。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新课题和新要求。我们要不断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好的工作局面、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李春.新时期高校德育亲和力研究[D].四川: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黄志纯.增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亲和力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54.
  [4]常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93.
  [5]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8.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圆片式和双晶片式压电线性数字加速度表的原理、结构、电路和性能.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structure, circui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wafer and b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病情危重多变,病死率较高,抢救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科自2008-2009年共收治52例颅脑外伤合并其他复合伤的
本文采用等效网络的方法,对双六端口网络分析仪的校准与测量作出了新的描述。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简便的校准与测量方法。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equivalent net
人口的老龄化,临床上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的各系统组织器官都发生了老化,心理状态也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入院后环境的改变,会使其产生特有的心理要求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改革有了新的要求,把第三位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高至第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除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品、情感教育。那么如何落实新的教育要求呢?方法有很多,如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转变教师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设计。或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情感等。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关注、鼓励学生,从而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给院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还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了德育教育的方向则是要树人先立德,育人先育魂。新形势下,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理念具体明确化、德育教育目标层次化、德育教育内容多样化、德育教育途径特色化、德育教育评价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文化育人;德育内容;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
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促使乳腺癌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摘要】在高校的学生素质拓展中,学生社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在校大学生扩大交际圈、提升个人素养、拓展个人能力的重要渠道。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高校的社团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前的“实验室”,大学社团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锻炼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领导才能、管理才能、基本的沟通技巧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我们从教学现场以及教学研讨中发现,部分幼儿有饮食习惯不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课程的正常进行及其他幼儿,所以希望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改善这个让人困扰的问题.经教学研究发
【摘要】本研究以洛阳市实验幼儿园中班的100名幼儿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幼儿的挑食行为是否与其家长的饮食习惯及态度有关。以便及时纠正问题,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入园到进入小学前这个阶段,是其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独立思考,自我认知能力大大提高,面对食物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父母的饮食习惯及态度和幼儿偏食行为的确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