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谁的故事曾让你心怀温暖?谁的举动曾令你泪流满面?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约而至。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
什么是感动?
十七岁的少年说,当一个人真心为别人着想,在别人心底产生的那种感情;七十岁的老者说,回首岁月,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些曾经令人温暖的人和事。
这一年,谁曾让你感动?
这一年,谁曾让中国动容?
这些人用灵魂为笔,感动为墨,向我们描绘了人间最美的画卷。
让我们借助《感动中国》盛典的舞台,向他们致敬!
卢永根
护花春泥桃李天下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1994年9月,他曾给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写信说道:“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句话促成了无数人学成归国。
他“小气”,为省钱在楼顶自己种菜吃;他也“大方”,毕生积蓄880多万捐教育。他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颁奖辞: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福建省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颁奖辞: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廖俊波
芳兰生贵里 山河澄正气
杨科璋
英雄归厚土 浩然天地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不慎跌入电梯井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大姐我救你女儿出去,你放心”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浓烟密布的电梯井里,他的躯体不再温暖,像一抔灰土,但他怀中,却摇曳着一朵娇艳的生命。
颁奖辞: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一个家,两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后人: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
颁奖辞:
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卓嘎和央宗
乡心正无限 凤德咏馀芬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参与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
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他说:“必须全力练兵,枕戈待旦,让‘战神’飞得更高更远。”
頒奖辞:
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刘锐
倚天持报国 关山万里程 黄大年
一心中国梦 功德冠群英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他经常工作到凌晨,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颁奖辞: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2015年,卢而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谈到两岸关系时,卢丽安真诚地表示,“我的家族历史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坚信:和平发展一定是两岸关系的主要走势,这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
“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她认为,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时,没有融入祖国的台湾梦,像打个盹,黄粱一梦。
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而安效应”在慢慢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还有她的学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师,向老师学习回报社会。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的,能够促进我们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都会支持。
颁奖辞:
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
卢丽安
际会中兴日 四海两心知
王珏
密林多暗香 轻吹送余芳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珏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兰小草”已成为一个符号,他的行善之举,将会如小草的种子,随风播撒,芳草成茵。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将政府给的五万元好人慰问金也全数捐出。
颁奖辞:
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你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去最近的水源地挑,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颁奖辞: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黄大发
一汲清泠水 高风味有馀
谢海华
寸心言不尽 冰壶万缕丝
29年前,湖南农民谢芳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人生和缘分有时就是这样微妙,她勇敢了一次,他却因为这一次,勇敢了一辈子。
颁奖辞:
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2017《感动中国》致敬团体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高志局四海 万载垂清风
55年,河北塞军坝整整三代人在中国北方开垦种树,把这片风沙肆虐、一毛不拔的苦寒之地变成了绵延112万亩的绿色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从1962年2月,368个内心火热的年轻人踏入塞军坝的那个寒春起,他们就过上了斗天寒、斗风沙的苦日子,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地窖……来到农场的第一年,工人们意气风发种下了近1000亩树苗,结果成活率不足5%。第二年春天,再接再厉种下1240亩,成果率不足8%。工人们看着死掉的树苗,一个个哭得像个孩子。
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穿上老皮袄,骑上黑鬃马,带着技术人员跑遍了塞军坝的山山岭岭,最终选定了一个叫“马蹄坑”的地方作为“试验基地”,一次造林688亩,成活率超过了96%!这也是中国首次用机械栽种针叶树林获得成功。工人们又哭了。不过,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饶是如此,还有意外的天灾带来灭顶之灾。1977年,因为一场罕见的“雨凇”,57万亩林地受灾,损失成林5000多萬株。1980年,又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12万亩落叶松林被直接旱死,眼睁睁看着好几年种的树都死光了,林场的工人们这次不哭了,重整旗鼓要把死掉的树都种回来!
55年来,他们日复一日扎根在这片苦寒之地,把风沙肆虐的荒漠变成了塞北绿洲,谱写了三代人的英雄史诗!
什么是感动?
十七岁的少年说,当一个人真心为别人着想,在别人心底产生的那种感情;七十岁的老者说,回首岁月,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些曾经令人温暖的人和事。
这一年,谁曾让你感动?
这一年,谁曾让中国动容?
这些人用灵魂为笔,感动为墨,向我们描绘了人间最美的画卷。
让我们借助《感动中国》盛典的舞台,向他们致敬!
卢永根
护花春泥桃李天下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1994年9月,他曾给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写信说道:“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句话促成了无数人学成归国。
他“小气”,为省钱在楼顶自己种菜吃;他也“大方”,毕生积蓄880多万捐教育。他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颁奖辞: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福建省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颁奖辞: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廖俊波
芳兰生贵里 山河澄正气
杨科璋
英雄归厚土 浩然天地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不慎跌入电梯井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大姐我救你女儿出去,你放心”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浓烟密布的电梯井里,他的躯体不再温暖,像一抔灰土,但他怀中,却摇曳着一朵娇艳的生命。
颁奖辞: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一个家,两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后人: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
颁奖辞:
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卓嘎和央宗
乡心正无限 凤德咏馀芬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参与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
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他说:“必须全力练兵,枕戈待旦,让‘战神’飞得更高更远。”
頒奖辞:
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刘锐
倚天持报国 关山万里程 黄大年
一心中国梦 功德冠群英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他经常工作到凌晨,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颁奖辞: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2015年,卢而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谈到两岸关系时,卢丽安真诚地表示,“我的家族历史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坚信:和平发展一定是两岸关系的主要走势,这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
“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她认为,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时,没有融入祖国的台湾梦,像打个盹,黄粱一梦。
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而安效应”在慢慢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还有她的学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师,向老师学习回报社会。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的,能够促进我们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都会支持。
颁奖辞:
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
卢丽安
际会中兴日 四海两心知
王珏
密林多暗香 轻吹送余芳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珏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兰小草”已成为一个符号,他的行善之举,将会如小草的种子,随风播撒,芳草成茵。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将政府给的五万元好人慰问金也全数捐出。
颁奖辞:
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你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去最近的水源地挑,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颁奖辞: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黄大发
一汲清泠水 高风味有馀
谢海华
寸心言不尽 冰壶万缕丝
29年前,湖南农民谢芳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人生和缘分有时就是这样微妙,她勇敢了一次,他却因为这一次,勇敢了一辈子。
颁奖辞:
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2017《感动中国》致敬团体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高志局四海 万载垂清风
55年,河北塞军坝整整三代人在中国北方开垦种树,把这片风沙肆虐、一毛不拔的苦寒之地变成了绵延112万亩的绿色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从1962年2月,368个内心火热的年轻人踏入塞军坝的那个寒春起,他们就过上了斗天寒、斗风沙的苦日子,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地窖……来到农场的第一年,工人们意气风发种下了近1000亩树苗,结果成活率不足5%。第二年春天,再接再厉种下1240亩,成果率不足8%。工人们看着死掉的树苗,一个个哭得像个孩子。
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穿上老皮袄,骑上黑鬃马,带着技术人员跑遍了塞军坝的山山岭岭,最终选定了一个叫“马蹄坑”的地方作为“试验基地”,一次造林688亩,成活率超过了96%!这也是中国首次用机械栽种针叶树林获得成功。工人们又哭了。不过,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饶是如此,还有意外的天灾带来灭顶之灾。1977年,因为一场罕见的“雨凇”,57万亩林地受灾,损失成林5000多萬株。1980年,又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12万亩落叶松林被直接旱死,眼睁睁看着好几年种的树都死光了,林场的工人们这次不哭了,重整旗鼓要把死掉的树都种回来!
55年来,他们日复一日扎根在这片苦寒之地,把风沙肆虐的荒漠变成了塞北绿洲,谱写了三代人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