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制度与民事紧急避险制度之比较研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共同海损还是紧急避险,行为人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有意为之,且都是因为合法权益面临紧迫的危险.两种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利益,且都要求所造成的损害不得超过合理的限度.共同海损和紧急避险关注的都是直接损失而不是间接损失.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法益比共同海损更加广泛,在“危险”的性质上,共同海损制度与紧急避险制度侧重点不同.从紧急避险的角度分析共同海损的问题能为确定共同海损的法律性质提供一些新思路.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民商事交往活动的日益密切,对于建立统一的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间接管辖权作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的前置性问题,影响着各国判决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目前,我国的间接管辖权制度存在立法中审查规则欠缺、司法实践中审查标准混乱的问题.因此,探索我国间接管辖权的发展路径,需要从明确审查依据的准据法规则、顺应间接管辖权统一化趋势等方面进行.
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上虞县,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发展历史.它源自秦腔戏曲一脉,通过与余姚腔的结合,形成了激越昂扬的绍剧“调腔”.通过一人兼唱多行角色,并辅以大锣、大鼓、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的典型形式,绍剧成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剧种之一.在400多出传统剧目中,《于谦》《游园吊打》《芦花记》等作品有口皆碑,改编自传统剧目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先后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获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新中国成立之后,绍剧在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的同时,也开始致力于现代戏的编创工作
期刊
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企业动用长臂管辖进行“定点打击”的案件越来越多,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其国内法限制我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和贸易、设置“法律陷阱”以及用行政手段直接要求中国企业交出经营权.其动因是维护美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和话语权、维护以美元石油为纽带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威慑中国科技企业、为美国搜集他国经济情报提供法律保障.欲在法治逻辑下消解美国长臂管辖,我们首先要运用习近平涉外法治思想、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设,构筑消解美国长臂管辖的理论和政策基础.消解美国长臂管辖的路径是:(一)从国内立法层面
黄梅戏传统剧目《小辞店》(又名《菜刀记》《蔡鸣凤辞店》《卖饭女》等),属黄梅戏36本大戏之一,叙写湖北商人蔡鸣凤新婚不久即外出经商,遂与所宿饭店之卖饭女柳凤英相识、相恋,又不得不相离、相别一事.1945年以后,作为严凤英的拿手戏,该剧曾一度在安庆大受欢迎.新中国成立伊始,《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年《五五指示》)颁布,轰轰烈烈的“戏改”运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于剧情被认为包含“淫荡猥亵”“迷信恐怖”“酷刑凶杀”等所谓“病态的、丑恶的、歪曲的形象”,该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鲜有上演.改革开放之后,
期刊
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敢爱敢恨、向往自由的女性人物形象.起初这个展现西班牙底层社会人物生存状况的题材并没有被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价值观开始逐渐发展转变,这使得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歌剧《卡门》的独特艺术魅力被慢慢发掘.同样使得卡门这个极具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强烈地冲击着男权统治下的社会,展示了身为女性在面对困境和束缚时的不卑不亢、桀骜不驯的性格,并且向观众呈现了一位强烈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随后,歌剧《卡门》运用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卡门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在舞台上更加鲜活真实.身为女性的卡门
期刊
自2018年1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来,中国在北极的存在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渲染下形成了新一波“中国北极威胁论”,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动机威胁论”,认为中国是为长远的军事打算做准备;二是“实力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使其国家利益蔓延到了北极地区.这一“北极威胁论”产生的原因:(一)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的身份以及对“近北极国家”的认定;(二)中国与北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密切合作打破了北极的权力平衡.美国为了让国际社会认同其言论,经常将中国在北极的存在与南海相提并论,其
在面对司法裁判时,清代司法官员有时会依据情理作出裁判,有时又会依据律例作出裁判,其既不能完全归属于依法裁判类型,也不能单纯归属于情理裁判.清代的司法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其制度有审级、循环簿、审转以及上控等,儒家思想主导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官员的心理偏好.国家法在清代司法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适用,情理也是审判的重要依据,二者常常会结合起来适用.清代的司法裁判是一种情法两尽的类型,展现出中华法系不同于其他法系的司法追求.
山西,拥有璀璨厚重的文化历史,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民风民俗包裹之中,包括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洪赵道情在内的多种民间艺术之花竞相绽放,临汾眉户戏便是这姹紫嫣红中美丽鲜艳的一朵.眉户戏素有“曲子戏”和“清曲”的别名,由于曲调缠绵悠扬,令人如痴如醉,故而在民间也有“迷糊戏”的俗称.眉户戏的唱腔借鉴了“眉”“户”两县太白山歌的表现形式,又向南吸收了华县和华阴一带民间小曲的曲调,将整个晋南地区民歌风貌融会贯通,形成了悠远绵长的眉户戏唱腔.
期刊
河南曲剧又称为“河南曲子戏”或“高台戏”.它起源于河南汝州,是一种曲风优雅、唱调婉转的地方剧种.据统计,在河南曲剧中存在着百余个风格各异的调门.其中,尤以“阳调”的使用频率最高、变体最多、代表性最强.“阳调”源自流行在江淮地区的民歌《孟姜女过关》,这首民歌中的典型旋律被提炼成为“孟姜女调”,后经“凤阳花鼓”流入“鼓子曲”而形成“阳调”,并为河南曲剧所吸收融入.无论在传统曲剧作品还是当代新创作品的唱腔研究中,都离不开对主腔“阳调”的深入观察与分析.其多元且独立的艺术特征,使河南曲剧的唱腔自成一派,至真至美.
期刊
1958年,电影《党的女儿》一经上映反响热烈.上海淮剧团率先推出由顾鲁竹根据林杉同名电影剧本改编的淮剧《党的女儿》,并对其进行了移植和改写,让这个一心向党的普通乡村女性形象深深植入淮剧观众心中.1991年,编剧顾鲁竹和罗怀臻尝试对该剧从文本上再次改写,并以《寒梅》为剧名上演.这次上演明确将党的好儿女中的“这一个”形象从被遮蔽变成被彰显,而且开始寻求淮剧现代戏现代观念的注入和当代审美的融入.30年后的今天,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由罗怀臻编剧、韩剑英导演的淮剧《寒梅》全新上演,让个体在党的旗帜下愈发闪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