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关键。从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出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原则,即:以生为本,找准“切入”;以课为本,服务“目标”;素材鲜明,主次分明。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原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因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较少,大部分学生是抱着放松的心态来电脑室上课的,从而导致课堂纪律较差、學习效率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收获更多。而遵循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原则,即:以生为本,找准“切入”;以课为本,服务“目标”;素材鲜明,主次分明。
一、以生为本,找准“切入”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内容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一个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必定是一个能都引起学生共鸣的导入。在选择导入素材时,应该将从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以及知识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挑选的导入素材不合适,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授课时,采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进行导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太幼稚了,任凭老师在课前准备得多详细多认真,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进入学习情境。
因此,在选择导入内容时应找准“切入点”。如在教授使用word制作个人小名片时,以每位学生身上都佩戴的校卡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首先,采用讲述法阐述老师遇见一件事情——在校园内捡到几张丢弃的校卡。从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将代表自己身份的校卡丢弃呢?
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说,他们是不小心的丢失的,也有同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校卡都一样,丢失了也不可惜再买一张就行了。这时,老师将预先制作好的个人名片展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赶紧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名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小学生生活中寻找鲜活的素材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导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以课为本,服务“目标”
导入设计应以课堂为本,服务于教学目标。随着大家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很多教师想尽办法设计新颖、精彩的导入环节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如在课前播放激昂的乐曲、表演舞蹈等等。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来,但导入始终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过于炫目多彩的导入环节,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在课堂中添加导入环节,是为了让课堂可以顺利自然地进入到主题,如果导入环节与课程无关,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各位教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才艺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中一位教师在课前为调动学生情绪,现场高歌了一曲,学生在台下反应热烈,强烈要求教师再来一曲。但因上课时间已经过去5分钟,如果再来一曲,又会花费一些时间,所以这位教师婉拒了学生们的要求,继续教学。
但部分学生因被老师拒绝后产生低落情绪,与课前导入的热烈形成强烈落差,导致整节课学生的互动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如果教师缺乏把控能力,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课前的这些无意义的小活动上。
在教授防范网络病毒一课时,因计算机病毒是存在于虚拟网络世界的,同学们平时生活不常接触到这类型问题。如果对学生采用单纯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候采用类比的导入方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首先教师引用最近的冬季流感做导入事例,阐述人类感染了病毒会生病。接着,采用类比的方式导入电脑也会受到病毒的攻击而生病,同学们纷纷表示好奇,电脑生病了不会像人类一样有各种症状,怎么判断电脑的“身体状况”呢?
紧接着老师展示电脑中病毒后出现的各种状况。围绕着“推广网络安全”这一教学目标,采用简单的类比法进行导入,祛除学生对网络病毒的陌生感,增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兴趣,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素材鲜明,主次分明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每周开设的节数有限,大部分都维持在每周1节。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练习,难度可谓不小。如果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的时间,即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充满兴趣,也会因为练习时间的不足,而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高效的导入,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也有利于课程的开展。例如教授低年级学生完成电子绘画类的学习任务时,可以采用展示作品的导入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学习本节课后,可以达到的基本效果。
如教授《伙伴随我加》一课,为突出本课的重难点,预先在课前采用“复制粘贴”操作,制作出多只长相一样的兔子。导入时,指出可以帮助小兔子做分身术,同学们瞬间觉得非常有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里,都聚精会神学习“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素材的鲜明直观,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操作时间,让课堂有所侧重、主次分明。
结语
依生而“导”,循课而“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应在以生为本、以课为本的基础上,做到素材的鲜明直观,在把握主次的基础上,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一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曼,王运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技术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104-107.
[2]郑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9):119-121.
[3]朱颖霞.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3.
[4]边楚女.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Z1):60-63.
[5]陈航英.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设计原则例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4):41-43.
[6]徐亚苹,于素云.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导入的设计原则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3(04):37-3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原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因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较少,大部分学生是抱着放松的心态来电脑室上课的,从而导致课堂纪律较差、學习效率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收获更多。而遵循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原则,即:以生为本,找准“切入”;以课为本,服务“目标”;素材鲜明,主次分明。
一、以生为本,找准“切入”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内容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一个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必定是一个能都引起学生共鸣的导入。在选择导入素材时,应该将从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以及知识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挑选的导入素材不合适,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授课时,采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进行导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太幼稚了,任凭老师在课前准备得多详细多认真,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进入学习情境。
因此,在选择导入内容时应找准“切入点”。如在教授使用word制作个人小名片时,以每位学生身上都佩戴的校卡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首先,采用讲述法阐述老师遇见一件事情——在校园内捡到几张丢弃的校卡。从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将代表自己身份的校卡丢弃呢?
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说,他们是不小心的丢失的,也有同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校卡都一样,丢失了也不可惜再买一张就行了。这时,老师将预先制作好的个人名片展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赶紧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名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小学生生活中寻找鲜活的素材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导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以课为本,服务“目标”
导入设计应以课堂为本,服务于教学目标。随着大家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很多教师想尽办法设计新颖、精彩的导入环节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如在课前播放激昂的乐曲、表演舞蹈等等。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来,但导入始终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过于炫目多彩的导入环节,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在课堂中添加导入环节,是为了让课堂可以顺利自然地进入到主题,如果导入环节与课程无关,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各位教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才艺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中一位教师在课前为调动学生情绪,现场高歌了一曲,学生在台下反应热烈,强烈要求教师再来一曲。但因上课时间已经过去5分钟,如果再来一曲,又会花费一些时间,所以这位教师婉拒了学生们的要求,继续教学。
但部分学生因被老师拒绝后产生低落情绪,与课前导入的热烈形成强烈落差,导致整节课学生的互动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如果教师缺乏把控能力,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课前的这些无意义的小活动上。
在教授防范网络病毒一课时,因计算机病毒是存在于虚拟网络世界的,同学们平时生活不常接触到这类型问题。如果对学生采用单纯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候采用类比的导入方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首先教师引用最近的冬季流感做导入事例,阐述人类感染了病毒会生病。接着,采用类比的方式导入电脑也会受到病毒的攻击而生病,同学们纷纷表示好奇,电脑生病了不会像人类一样有各种症状,怎么判断电脑的“身体状况”呢?
紧接着老师展示电脑中病毒后出现的各种状况。围绕着“推广网络安全”这一教学目标,采用简单的类比法进行导入,祛除学生对网络病毒的陌生感,增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兴趣,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素材鲜明,主次分明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每周开设的节数有限,大部分都维持在每周1节。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练习,难度可谓不小。如果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的时间,即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充满兴趣,也会因为练习时间的不足,而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高效的导入,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也有利于课程的开展。例如教授低年级学生完成电子绘画类的学习任务时,可以采用展示作品的导入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学习本节课后,可以达到的基本效果。
如教授《伙伴随我加》一课,为突出本课的重难点,预先在课前采用“复制粘贴”操作,制作出多只长相一样的兔子。导入时,指出可以帮助小兔子做分身术,同学们瞬间觉得非常有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里,都聚精会神学习“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素材的鲜明直观,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操作时间,让课堂有所侧重、主次分明。
结语
依生而“导”,循课而“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应在以生为本、以课为本的基础上,做到素材的鲜明直观,在把握主次的基础上,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一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曼,王运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技术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104-107.
[2]郑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9):119-121.
[3]朱颖霞.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3.
[4]边楚女.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Z1):60-63.
[5]陈航英.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设计原则例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4):41-43.
[6]徐亚苹,于素云.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导入的设计原则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3(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