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郴州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0年末,郴州辖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12种,其中64种有色金属矿中已发现的矿产品有4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3种,有色金属储量达600多万吨,占湖南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白银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非金属矿产品中隐晶质石墨、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年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市州之一。
(一)企业数量较多,是地方工业经济的主体。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12户增达到2010年的700户,发展迅猛,占2010年全市规模企业的61.6%。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同比增长20.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1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比10.7%、6.5%。2010年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6.5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3%,近五年累计占比61.08%,可见资源型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经济效益较好,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是地方利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合计实现工业利润56.79亿元,同比增长55.93%,占规模工业利润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累计创造税收(不含车辆购置税)高达71.4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矿业累计实现税收52.17亿元,占比17.48%。
(三)辐射能力较强,是对外经济贸易的主力军。随着郴州对外合作日益加强,郴州矿产品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展,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韩,有色金属产业和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据统计,郴州矿产品进出口占了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白银、铋、铅锭、石墨四种矿产品实现出口2.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7.28%。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吸引了与产业相关联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他工业产业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物流、酒店、餐饮娱乐、信息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辐射力较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是社会就业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年均安排城乡富余劳动力7.45万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
二、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成效
(一)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为支持郴州的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组建各类金融机构。一是域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2010年,浦发、光大、交通银行分支机构相继开业,中信、华夏、华融湘江、广发等银行即将落地郴州;湘财证券、东海证券、金信期货、大有期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纷纷进驻郴州,截止2011年5月,全市有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金融机构分别为12家、13家、24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已挂牌运营;11个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宜章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成立。三是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稳妥推进。现已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各类担保公司。
(二)金融资源向资源型产业倾斜。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的贷款余额达到54.77亿元,同比增长38.62%,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4.7%,全年新增15.2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钻石钨、金贵银业、宇腾化工、柿竹园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7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3.91亿元,全年新增9.18亿元,占新增额的10.6%。
(三)创新融资方式满足资源型产业发展需求。为了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样性需求,金融机构立足资源型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资源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郴政办发〔2010〕6号),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正式落户郴州,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首期投资2.6亿元,有力促进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累计为企业贸易融资额达到8.9亿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六是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7亿元;9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3724笔,担保金额为29亿元,在保金额14.6亿元,其中发放的大部分是资源型企业。
三、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小而散”,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据调查,由于生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动力不够。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提高高,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被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缺乏企业相关信用评级,信用等级偏低,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
(二)战略新兴产业发育不足,新的信贷增长点难以培植。郴州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郴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4%,虽比2000年提高了5.35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重仍然严重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高新区实现增加值仅为1.47亿元,只相当于长沙的0.3%、株洲的0.7%、湘潭的1.9%、衡阳的3.3%、岳阳的4.6%、益阳的5.4%。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资产与朝阳产业、优质客户结合,既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由于郴州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信贷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基础不牢靠,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缓慢,辖内新兴产业信贷增长也驻足不前,2010年末金融机构向钻石钨、强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彬彬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发放贷款1.96亿元,占全市信贷投放的0.52%。另外,银行信贷人员普遍对投资项目所从事的技术研发不甚了解,对能否取得科研成果以及成果有无市场难以把握。
(三)资源型产品缺乏定价权,社会融资存在不确定性。郴州矿产资源中虽然有很多品种储量及产量位居中国前列,比如钨、铋、钼、白银、石墨、萤石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价权,议价能力较低,作为我市重要出口品种,2010年底铋出口3853万美元,白银出口17968万美元,石墨出口7559万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不断加剧,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银行对有色金属及非金属行业的贷款有敬而远之的苗头。2009年开办的有色金属质押贷款作为郴州金融创新的重要品种,在支持有色金属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抢占了先机,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爆发,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受美元指数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被动性上升,银行对这一新的贷款创新品种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有色金属质押贷款发展缓慢。2010年末贷款余额2.03亿元,和6月份相比仅增加0.02亿元,增长1.19%,和9月末相比减少了0.1亿元,下降4.65%。
(四)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资金可能受限。一是主要融资渠道靠银行信贷。但现有的“两高一资”产业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和银行的“绿色信贷”相悖。郴州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作为“两高一资”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的传统采矿业和传统能源产业到了不得不变的紧要时期,但产业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机构在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政策约束,金融支持的持续性可能会受影响。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少。目前,郴州市资源型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有几家企业如宇腾、金贵、雄风等正在上市培育,但还没有一家上市融资,大多资源型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只能“望股兴叹”。三是债券融资缺。我国债融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四是基金融资未成规模。
四、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指导,加快构建资源型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规划指导,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明确引导金融支持的目标和方向。根据郴州目前资源型产业情况,重点扶持有色金属产业及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集群,改变当前产业结构“小、散、乱”状况。充分利用省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重点支持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结合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规划,满足产业集群建设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长金融服务链。目前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大部分停留在原产品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相对缺乏。为此,应依托优势资源,壮大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矿、精加工、硬质合金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加工企业。重点加快发展钨、钼、铋、锡、铅、锌、白银、石墨、萤石等矿产品产业链。金融机构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根据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信息平台,开发适应产业链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积极介入项目的起步及发展阶段,实现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家重点扶植金融政策。依托本地的矿产资源,建立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铋、钨、石墨、萤石等矿产品在新兴产业中的运用,比如开展铋在超导材料、发展石墨密封材料、发展含氟精细材料等产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政策,积极改进和完善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一是构建风险保障机制发放担保贷款。二是发放贴息贷款。三是对新兴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并作为贷款的抵押担保依据,解决其有形资产不足的问题。
(四)加快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资金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资本市场作为构建郴州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为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郴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运行质量较好的重点培育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业上市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课题组组长:张伯一 课题组成员:李贤智、陈普兴、朱成斌、李月辉、刘爱龙(执笔))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0年末,郴州辖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12种,其中64种有色金属矿中已发现的矿产品有4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3种,有色金属储量达600多万吨,占湖南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白银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非金属矿产品中隐晶质石墨、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年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市州之一。
(一)企业数量较多,是地方工业经济的主体。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12户增达到2010年的700户,发展迅猛,占2010年全市规模企业的61.6%。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同比增长20.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3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1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比10.7%、6.5%。2010年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6.5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3%,近五年累计占比61.08%,可见资源型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经济效益较好,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是地方利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合计实现工业利润56.79亿元,同比增长55.93%,占规模工业利润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累计创造税收(不含车辆购置税)高达71.4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矿业累计实现税收52.17亿元,占比17.48%。
(三)辐射能力较强,是对外经济贸易的主力军。随着郴州对外合作日益加强,郴州矿产品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展,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韩,有色金属产业和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据统计,郴州矿产品进出口占了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10年白银、铋、铅锭、石墨四种矿产品实现出口2.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7.28%。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吸引了与产业相关联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他工业产业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物流、酒店、餐饮娱乐、信息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辐射力较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是社会就业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年均安排城乡富余劳动力7.45万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
二、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成效
(一)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为支持郴州的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组建各类金融机构。一是域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2010年,浦发、光大、交通银行分支机构相继开业,中信、华夏、华融湘江、广发等银行即将落地郴州;湘财证券、东海证券、金信期货、大有期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纷纷进驻郴州,截止2011年5月,全市有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金融机构分别为12家、13家、24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已挂牌运营;11个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宜章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成立。三是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稳妥推进。现已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各类担保公司。
(二)金融资源向资源型产业倾斜。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的贷款余额达到54.77亿元,同比增长38.62%,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4.7%,全年新增15.2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钻石钨、金贵银业、宇腾化工、柿竹园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7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63.91亿元,全年新增9.18亿元,占新增额的10.6%。
(三)创新融资方式满足资源型产业发展需求。为了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样性需求,金融机构立足资源型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资源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郴政办发〔2010〕6号),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正式落户郴州,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首期投资2.6亿元,有力促进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累计为企业贸易融资额达到8.9亿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六是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7亿元;9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3724笔,担保金额为29亿元,在保金额14.6亿元,其中发放的大部分是资源型企业。
三、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小而散”,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据调查,由于生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动力不够。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提高高,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被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缺乏企业相关信用评级,信用等级偏低,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
(二)战略新兴产业发育不足,新的信贷增长点难以培植。郴州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郴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24%,虽比2000年提高了5.35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重仍然严重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高新区实现增加值仅为1.47亿元,只相当于长沙的0.3%、株洲的0.7%、湘潭的1.9%、衡阳的3.3%、岳阳的4.6%、益阳的5.4%。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资产与朝阳产业、优质客户结合,既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由于郴州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信贷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基础不牢靠,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缓慢,辖内新兴产业信贷增长也驻足不前,2010年末金融机构向钻石钨、强旺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彬彬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发放贷款1.96亿元,占全市信贷投放的0.52%。另外,银行信贷人员普遍对投资项目所从事的技术研发不甚了解,对能否取得科研成果以及成果有无市场难以把握。
(三)资源型产品缺乏定价权,社会融资存在不确定性。郴州矿产资源中虽然有很多品种储量及产量位居中国前列,比如钨、铋、钼、白银、石墨、萤石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价权,议价能力较低,作为我市重要出口品种,2010年底铋出口3853万美元,白银出口17968万美元,石墨出口7559万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不断加剧,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银行对有色金属及非金属行业的贷款有敬而远之的苗头。2009年开办的有色金属质押贷款作为郴州金融创新的重要品种,在支持有色金属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抢占了先机,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属企业发展,但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爆发,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受美元指数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被动性上升,银行对这一新的贷款创新品种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有色金属质押贷款发展缓慢。2010年末贷款余额2.03亿元,和6月份相比仅增加0.02亿元,增长1.19%,和9月末相比减少了0.1亿元,下降4.65%。
(四)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资金可能受限。一是主要融资渠道靠银行信贷。但现有的“两高一资”产业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和银行的“绿色信贷”相悖。郴州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作为“两高一资”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的传统采矿业和传统能源产业到了不得不变的紧要时期,但产业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机构在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政策约束,金融支持的持续性可能会受影响。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少。目前,郴州市资源型产业是郴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有几家企业如宇腾、金贵、雄风等正在上市培育,但还没有一家上市融资,大多资源型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只能“望股兴叹”。三是债券融资缺。我国债融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四是基金融资未成规模。
四、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指导,加快构建资源型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规划指导,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引进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明确引导金融支持的目标和方向。根据郴州目前资源型产业情况,重点扶持有色金属产业及以石墨为代表的非金属产业集群,改变当前产业结构“小、散、乱”状况。充分利用省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重点支持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结合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规划,满足产业集群建设各阶段的资金需求。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长金融服务链。目前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大部分停留在原产品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相对缺乏。为此,应依托优势资源,壮大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矿、精加工、硬质合金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加工企业。重点加快发展钨、钼、铋、锡、铅、锌、白银、石墨、萤石等矿产品产业链。金融机构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根据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信息平台,开发适应产业链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积极介入项目的起步及发展阶段,实现信贷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家重点扶植金融政策。依托本地的矿产资源,建立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铋、钨、石墨、萤石等矿产品在新兴产业中的运用,比如开展铋在超导材料、发展石墨密封材料、发展含氟精细材料等产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政策,积极改进和完善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一是构建风险保障机制发放担保贷款。二是发放贴息贷款。三是对新兴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并作为贷款的抵押担保依据,解决其有形资产不足的问题。
(四)加快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资金支持资源型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资本市场作为构建郴州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为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郴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运行质量较好的重点培育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业上市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课题组组长:张伯一 课题组成员:李贤智、陈普兴、朱成斌、李月辉、刘爱龙(执笔))